突出数字引领 打造实践高地
作者: 程灏
如何从打造数字化变革高地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的大视野,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坐标方位,纵深推进人大数字化改革?
在7月21日召开的全省人大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11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交流了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主要工作和思路打算。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应用场景
多跨场景应用是数字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的关键。
杭州市人大率先开发建设街道人大工作应用场景,同步在浙政钉、浙里办两平台上线试运行,延伸人大履职监督触角,推动数字人大向基层的贯通。
宁波市人大聚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渠道作用,从人大核心业务出发,面向承接省人大数字化改革“1512”体系架构、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迭代建设“基层单元”等“三大任务”,从问题出发、需求着手,着力打造“浙里甬·人大”综合数智场景。
“有事找代表,管用!”2022年7月18日出版的《浙江日报》,在头版位置点赞了湖州市全面推行代表亮身份,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的基层探索。
湖州市人大以代表“亮身份”为突破口,着力重塑激发闭会期间代表履职动能的机制,开发运用“代表联络站码”“代表码”,推动全市4983名五级人大代表,把单位职务、联系方式、履职承诺等基本信息,全部亮在代表联络站和代表工作“数字云平台”。同时,推动409名代表把身份亮在居住地、2411名代表亮在工作场所、2857名代表亮在选区,并配套建立民意收集研判机制、意见建议办理落实机制、办理工作定期评估机制,做到以一块身份牌,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嘉兴,该市首创人大乡村振兴监督应用场景,构建“188”架构(1个驾驶仓、8个子场景、8个监督模块),横向贯通46个业务部门,收集相关指标数据10万余条;纵向实现市、县、镇人大全覆盖,实时精准监督、助力乡村振兴。代表和群众所反映的问题3个工作日内回复率达95%。
绍兴市人大运用数字理念、数字技术、数字手段,谋划建设了一批实用、管用、好用的数智化工作系统。其中,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汇民情中枢”系统,多跨整合群众信访、市长热线、基层治理四平台、网络舆情等16个平台的民情数据,目前已归集有价值的信息数据140余万条。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精确分析识别信息发生的领域、区域、人群以及信息热点、社会关注点和舆论风险点,已累计出具民情报告23份、推送热点民情1100多条、提示风险预警900多条,为人大立法监督、代表履职、党政决策提供精准服务。
金华市人大结合“龙山经验+代表联络站”等具有金华辨识度的经验品牌,探索设置“民意诉求我来联”模块,织密“线上+线下”代表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发挥代表深受群众信任、有威望以及法律专业等优势,积极参与督政议事、基层治理,更好助力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在海岛舟山,当地人大迭代完善“数检督”应用场景,打造具有舟山辨识度的“海洋检察+海上综合执法+数检督”特色品牌,实现人大监督权威性与检察监督专业性的有机融合,促进海洋治理现代化。
聚焦依法行政的重点、行政执法改革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台州市人大开发建设了“行政执法人大e监督”应用,有力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丽水市人大创设“代表履职一键通”直通平台。上线以来,丽水全市9600多名市、县、乡三级代表全部完成注册激活并开始使用。平台囊括“意见我来提”“问卷调查”“代表云交流”“资料阅览”等板块,有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数字赋能为人大代表依法行权、高效履职注入了智治新活力,收集代表建议有了“新通道”,代表“云”上履职有了“新途径”。
上下联动,加快基层单元建设
当前,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全省各级人大迭代升级代表联络站,集成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加快打造在全国人大系统和全省范围内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杭州市人大围绕“3+2+2”7个模块任务,坚持边建设、边推广、边应用,以数字赋能拓展提升代表联络站功能。
承接应用3个省统建模块。其中,联络站运行管理模块,19个全省首批基层单元均已完善了一本账、一张图基础信息,即时汇总呈现站点运行情况、代表履职情况;主题活动模块,今年开展的“六访六促”“助力八大攻坚行动”等主题活动,各级代表参与1647人次,提出意见建议385条;参与立法监督模块,各级代表参与812人次,提出意见建议576条。
优化完善2个市自建模块。其中,民意处理模块,基层群众参与2133人,收集意见建议780条,问题办结率96%以上;民生实事模块,各级代表参与线上监督,相关意见建议“秒达”项目实施的牵头单位。
探索建设2个市区联建模块。鼓励数字化应用基础较好的上城、西湖、余杭、临平等城区人大参与建设督政议政、学思践悟2个模块,优化集成有关城区原有的工作评议、街道居民议事等子场景。
温州市人大把基层单元建设作为全市人大数字化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纳入“党领导人大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压实压紧各方面职责,精准对标对表,全面加速推进。
结合温州实际情况,系统构建了基层单元“1236+N”体系架构。其中,“1”是基层单元数字屏;“2”是场景的手机端和电脑端;“3”是代表码、联络站码、人大微信公众号码;“6”是主题活动、参与立法监督、运行管理、民生实事、民情民意、督政议事等6大功能模块;“N”是指导各县(市、区)人大在督政议事模块中开发若干个特色子模块。
打造基层单元,必须在服务人大履职、落实人大任务、彰显人大特色上谋深谋实,把人大立法监督等核心业务和重大任务更多地融入代表联络站、落实到基层,夯实人大履职行权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舟山市人大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基层单元融合发展、功能互补,通过基层单元开展立法面对面、听证等工作,让立法工作直抵基层、直通一线。围绕推动国家战略落地审议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新高地建设情况、“十四五”功能岛规划,围绕“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审议乡村振兴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等重点监督、专项监督项目,都下沉到基层单元开展履职活动,促进人大工作更加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衢州市人大出台符合衢州实际的基层单元建设实施方案,与省市党政机关整体智治“1612”、省人大“1512”体系相贯通,构建形成“1126”应用体系。“一舱”:数据驾驶舱;“一脑”:民情大脑;“两码”:代表码、联络站码;“六应用”:代表履职、民情民意、议案建议、智慧监督、政情通报、民生实事六个子系统应用。
数字赋能,突出实战实用实效
全省各级人大把数字化改革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突破、实战实效上来,取得了履职增效、民主增色的阶段性成果。
湖州市人大整合代表工作数字云平台、代表寻访“一件事”、议案建议网上“一件事”、12345阳光热线、基层治理“四平台”等渠道的数据,将孤岛化、碎片化、分散化的民情民意自动汇集起来,加强分析研判,定期梳理形成《联群参阅》,让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都能听到更多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
今年5月中旬,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湖州市人大超前谋划开展了“政企同心、共克时艰”代表主题征询活动,组织43名企业家市人大代表通过数字人大平台提出59个方面建议意见,走访传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企业、小微企业等各类企业200余家,累计征集意见建议320余条次,梳理了企业盼政策加力快享等“六盼”需求,提出了要破梗阻畅物流等“六要”建议,形成高质量的报告递交市委市政府,相关成果被有关文件吸收。
嘉兴市人大深入推进下沉人大业务听民意工作。上半年,排出市县两级人大年度进站重点工作清单32项,在开展绿化管理条例等立法和乡村振兴、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等监督工作中,依托基层单元共收集意见建议1117条,参与代表和群众1138人次。
同时,围绕党政决策集民智。上半年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进站11人次,针对助企纾困、文明城市创建等重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征求代表、群众意见。桐乡市委书记就出台“经济稳进提质”相关助企纾困政策,到高桥街道基层单元听取意见;海宁市政府领导带领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围绕修改完善《关于实施第八轮“强村富民”计划深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深入斜桥镇基层单元,面对面听取并采纳人大代表和村民群众意见。
绍兴市人大持续开展“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推动全方位服务民生。通过设置“访一访”“提一提”“办一办”“督一督”“评一评”五个子场景,实现“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并对“一府一委两院”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结果纳入人大常委会对政府部门和法检“两官”的依法履职评议之中,构建起人大和人大代表服务民生“直通车”工作机制。今年已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活动336场次,参与活动的代表、群众达6000多人次,解决各类民生问题974个。
在台州,发动三级人大万名代表助力“稳企助企、稳进提质”,收集意见建议973条,解决问题604个。“立法民意通”应用经过去年以来的立法征集实践,全市参与人数达112万人次,收集意见263万条。
衢州市人大依托智慧监督、民情民意处理和督政议事等模块,与基层治理“四平台”实现数据贯通,构建线上收集、梳理、交办、处理、反馈、监督、评价闭环。如组织开展“衢州有礼·代表监督在路上”主题活动,监督巡查24000多次,提交问题交办近1300个,办结率97%,有力助推衢州高位创成全国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