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天目有约”,线上线下相约

作者: 黄耀华 俞文烨

建设基层单元,是人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任务。5月以来,全省各级人大瞄准目标任务、创新思路理念、汇聚攻坚合力,集成推进基层单元建设。

7月20日,天目山下的临安区天气“火热”。108位区人大代表进站、99位选民代表参与……该区2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天目有约日”选民接待活动现场,气氛同样热烈。

“天目有约·民主汇”是临安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基层单元建设的重要载体。区人大常委会在融合太湖源镇“源头有约”、青山湖街道“青和议”圆桌汇等经验做法基础上,创新打造这一载体,助力基层单元运行集成化、常态化、规范化、智能化。

构建“一核+多星”工作架构。以区代表联络总站为核心,统筹、指导、服务、监督辖区20个代表联络站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总站通过“专班+轮值”模式运行,各代表联络站按照“月月有安排”“季季有监督”“年年有评议”的工作要求常态化运行。

构建“固定日+全天候”运行方式。固定每月20日为“天目有约日”,全区各代表联络站集中组织人大代表和居民议事会成员开展监督推动、宣传宣讲、为民办实事等活动。同时,亮出联络站活动码、代表码;在全区范围选聘400余名民情观察员,扩展联系对象的广度。

构建“3+X”工作机制。建立各站点联动、“全链条”处理和“激励式”督查考评等机制。总站每月汇总“天目有约日”需多跨协同解决事项(由基层联络站提交),分析研判后组织轮值代表进站开展面商、交办、反馈,并牵头全区各联络站协同推动问题解决。

构建“1+2+2+N”数字化应用体系。在承接省市人大基层单元场景架构设置基础上,增量开发应用新场景,通过完善一舱、两码、两端和N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建立了全区互联互通的数字联络站系统,加速民情民意线上分流处理,提升代表意见建议处理效率。

门常开,人常来,离民意越“近”,带来的获得感越“实”。截至目前,临安区各代表联络站开展集中接待选民活动40次,组织代表走访选民191次活动,切实增强了代表和群众的“亲密度”;围绕“六访六促”“助力八大攻坚”等主题,组织代表开展活动81次,收集意见建议108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