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打通民主立法“e”通道

作者: 杨鸣佳 马颖文

台州:打通民主立法“e”通道0

“立法民意通”是什么?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吴海平解释:“立法民意通是就立什么法、立什么样的法、怎么样实施好法征求民意的数字化应用,适用于立法全生命周期,是地方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积极探索。”

现有用户数110万多,日均活跃人数超过2万,产生数据1115万条,用户满意度达95%;相关做法编成《情况反映》呈报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获得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高度肯定;获评台州市数字化改革第一批“最佳应用”。

2021年8月6日,台州新闻、无限台州、台州发布、台州人大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台州市养犬立法有奖问卷”。这是台州人大数字化改革重要应用场景——“立法民意通”的首个实践样本。

根据前期征集与回收意见,通过“焦点畅通”子场景,将原先专业性很强的法规设计成简单明确的13个焦点选择问卷,在浙政钉、微信等平台上同步发布,社会公众点击链接便可直接参与答题。

“没想到能以这种方式参与地方立法!‘高高在上’的立法变得触手可及了!”台州市民小陈在微信小程序上提交了关于“遛狗时牵引绳多长能有效控制犬只问题”的建议,该建议最终被吸纳进《台州市养犬管理条例》。

民主立法须破信息“壁垒”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意的工作机制。具体到立法工作,就是如何从源头上畅通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渠道,打破民意信息收集的壁垒。这是台州市人大立法工作者近年来一直思索的课题。

传统的立法调研手段存在征集的广泛性不足、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征询收集的精准性不佳、综合分析的科学性不强等弊端。例如,在制定《台州市养犬管理条例》过程中,政府和人大相关单位在起草、审议等各个环节,先后召开十余次座谈会,历时半年多,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1000余条,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立法需求。

2021年初,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推进数字化改革。数字化改革的滚滚浪潮,为台州市人大探索破解民主立法信息“壁垒”难题提供了契机,民主立法数字化改革的构想逐渐清晰。台州市人大认真总结地方立法实践经验,全面梳理以数字化改革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的具体需求,在省人大地方立法综合应用的整体框架下,积极探索建立“立法民意通”多跨场景应用。

“立法民意通”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构建立法过程中民意收集的“1+7+5+N”应用架构,多跨12345、矛调中心等数字化平台,实现省、市、县、乡四级贯通,涵盖“民意直通”“焦点畅通”“协商互通”“研判精通”“民愿相通”五个核心子场景,适用法规立项、起草、审议、实施、评估的立法全生命周期,形成民意征集、研判、运用、反馈、评价的全流程工作闭环。

数字赋能让民意“直达”

养犬条例民意调查上线不久,就迎来了“触网”高峰,服务器被网民的热情挤爆。“我们时刻绷着弦,要保持服务器的畅通。”网络问卷上线当天,也是技术人员小宋最为兴奋、忙碌和忐忑的一天。

最终的成效令人惊喜。民意调查问卷上线仅20余天,法规草案的公众阅读人数达到50余万人次,12万余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征集到调研问题以外的其他意见建议3万余条,知晓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社会反响之大,在台州市的历次立法过程中属历史之最。

在接下来的《台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征求意见中,“民意直通”子场景再次赋能民主立法,上线不到一周,就有近5万人完成了民意调查,最终有8.9万人完成调查。“立法民意通”的两次实践证明,其传播速度、覆盖范围及收集效率都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

“立法民意通”的推出也让各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感到振奋。“民意直通”子场景专门打造“联系点直通车”模块,群众可以使用在联系点设置的一体机直接发表意见,与立法机关开展互联互动。数字化手段把原先零星的联系点串联起来,成为民意民情的“收集站”和“直通车”。温岭市温峤镇人大主席团是台州市唯一的省、市两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养犬管理条例的问卷调查中,构建了“线上+线下”意见征集双渠道,辖区群众积极参与网络民意调查活动,有效行使了自己的参与权,正确表达了意见建议,获得了良好反响。据统计,全市18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共计发动2万余人完成民意征集活动。

智能分析让立法更“智慧”

“收集民意的主要目的在于民意的吸收与运用,关键在于对收集意见的分析转化,使之成为条例的一部分。”台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同志介绍,在养犬管理条例的制定过程中,多个问题的统计分析结果为条例的制度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智能分析是我们整个系统的重要功能,系统自动统计各类意见后,对数据进行智能化多维度分析,并采用柱状图、饼状图等直观方式展示数据整体画像,实时反映参与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点开浙政钉里的后台,直观地查看数据分析情况、参与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打开手机边展示边解释说。

据介绍,“研判精通”子场景突出科学算法、智慧分析和结果运用等功能,通过广泛征集意见并进行智能归集后,设置包含广泛性、专业性、地域性、层次性、差异性五个维度的“5+X”维指标和相应权重,运用AHP层次分析模型,智能分析后得出精准结论,从而找到全社会民意的“最大公约数”。

用制度化为数字化“固本”

“立法民意通”是极具台州辨识度的民主立法数字化改革成果,以体制机制重塑、业务流程再造推动立法民意征集的方式、内容、渠道、结果实现突破性变革。2021年12月底,台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十次主任会议研究通过《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数字赋能民主立法的若干意见》,从制度上保障数字赋能民主立法的有效实施。

“要进一步扭住根本,系统应用背后是一系列的改革制度重塑,要纵向横向立体构建完善一批新制度、新机制。”2022年3月11日,吴海平再次组织召开“立法民意通”建设专题汇报会,并强调要加快跟进制度体系建设。随即,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着手研究民主立法“1+N”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启动“立法民意通”应用运行规则制定工作。

6月29日,台州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民意通”应用运行规则》,进一步推动了“立法民意通”在立法全生命周期中的规范、高效应用。相继修订出台《台州市人大常委会法规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办法》《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目前,台州市人大已形成以《意见》为主干,10余项制度为枝干的“1+N”民主立法制度体系,对民主立法进行流程再造,为改革夯实制度基础。

运行一年来,立法“民意通”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将台州做法编成《情况反映》呈报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批示肯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光君作出批示:“立法民意通”以民意征集的“小切口”,谋划民主立法“大场景”,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有益探索。

“台州人大开发的‘立法民意通’应用场景是地方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7月21日,在全省人大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立法民意通”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梁黎明的高度肯定。

面对传统的公众参与立法模式的难点、痛点,台州市人大正以改革突破的思维、数字赋能的手段,探索地方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革命性飞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