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有吾善”激活基层民主
作者: 薛俊一当前,之江大地上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嘉善县人大常委会瞄准目标任务、创新思路理念,坚持体制机制完善和数字化改革双轮驱动的工作方法,确立“嘉有吾善”这一基层单元建设县域品牌。
深化“联”的功能,打造“民心善连”品牌。迭代升级“代表二维码”,用好“联络站码”,开辟全天候听取选民意见建议的线上“直通车”;探索代表驻站连心室建设,组织代表常态化接待选民、听取民意;各地建立相应的民情收集平台,如西塘人大“民情茶室”、魏塘街道“民情驿站广场”、罗星街道“街道居民议事坊”等;对县、镇人大代表,街道居民议事员按选区、分专业进行“分类编组”,为选民提供专业性“组团式”服务。
创新“商”的机制,打造“民智善聚”品牌。探索建立“一府一委两院”重大决策、人大重大事项决定出台前“进站问计”制度,让民情民意在联络站找到最大公约数,助推提升“一府一委两院”和人大自身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水平;完善人大监督议题代表、选民参与机制,优化“常委会监督”应用场景模块,引导代表、选民通过线下座谈、线上建议的形式,有序参与人大监督工作,提升人大监督工作精准度和实效性。
提升“督”的水平,打造“民生善督”品牌。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系统迭代升级,增加项目基本点位信息、月度进展情况通报、监督方案等内容,便于各监督小组、人大代表日常监督。完善3000万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场景,对由常委会票决实施的3000万元以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每月通报,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常态监督。探索建设重大民生问题监督应用场景,率先建设人大“双减”监督应用场景,后续围绕学前教育等民生关注重点,逐步构建贯穿全县教育体系的整体性监督应用场景。
注重“促”的实效,打造“民忧善解”品牌。建立完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常态化进站接待选民制度,面对面答疑解惑、实打实纾民解困,提高选民意见建议办理的时效和质效;指导具备条件的联络站设立民情调解室,组织调解领域、基层一线代表定期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借力法院“共享法庭”,探索民事纠纷在线调解、民事审判在线观摩等活动载体,进一步发挥联络站在促进基层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县法院专门印发了《关于深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的意见》,就“共享法庭”在代表联络站全覆盖等工作作出了部署。
强化“智”的支持,打造“民意善用”品牌。在承接省市人大基层单元应用场景建设基础上,以数字赋能人大工作为方向,进一步建立完善选民意见建议办理反馈、代表履职登记管理、代表定向调研成果转化等应用场景,以“数智”支持基层单元高水平运作。在嘉善人大数字驾驶舱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数据的集中归集和深度分析,通过对选民意见建议、代表议案建议等不同数据的整理剖析,研判民意类型、分析民意走向、回应民意诉求,为下一阶段人大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征集、代表履职活动等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