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洞口袋”里的“元元姐姐”
作者: 程华
人物简介
张耀元,女,中共党员。2011年12月入警,先后在重庆市璧山县公安局(后璧山区公安局)指挥中心以及多个派出所工作;2021年8月任区局大兴派出所副所长,2023年3月至今任区局治安管理支队内保大队教导员。
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获2023年度“最美渝警楷模”、2024年度“中国最美基层民警”“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重庆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优秀工作者”“重庆市优秀法治副校长”等荣誉。
“哇——”女孩哭着扑入张耀元的怀抱。那小小身体里震颤的惊怯、委屈与无助,刀子样戳痛了女警的心。
这痛,如冥冥中一只手,揭开了多年来笼罩在张耀元心头的阴霾,促使她踏出从警路上重要一步——那也许是关乎许多未成年人人生走向的关键一步。
一
2021年9月。白露已过,燠热依旧。
晚10点,璧山区局大兴派出所接群众报警:一小女孩独自在大兴街头游走,请过来帮帮她。当日值班组长、副所长张耀元等人立即出警。
大兴镇上最喧闹的地带。有小学、公园、烧烤店、杂货店,夜色中人来车往。一个小女孩坐在路沿上,一群人围着她七嘴八舌:“妹儿,你爸妈呢?”“大晚上你怎么一个人乱跑?”女孩瑟缩着,将小脑袋埋进火柴杆似的臂弯里。
张耀元挨着女孩蹲下:“妹妹遇到啥困难了,能告诉姐姐吗?”女孩不语。“那找个地方,就我俩说好吗?”女孩含泪点头:“警察姐姐,别告诉我爸爸……”
一进小学保安室,待保安刚离开,女孩“哇——”哭着扑入张耀元怀中。那小小身体里震颤的惊怯、委屈与无助,刀子样戳痛了女警的心。
女孩叫楚楚,读小学一年级。楚楚一岁时父母离异,爸爸每天拼命跑外卖,只好把她锁在家里。楚楚努力听话乖顺。这天在家憋得心慌,她溜出去玩,天黑才发现没带家钥匙……
“我都不知道妈妈长啥样……爸爸天天给别人送好吃的,可我吃不到他做的饭,我想妈妈……”张耀元流着泪,一把抱住哭得撕心裂肺的女孩……
楚楚爸骑摩托车赶回家,扑上去就要打楚楚:“死猴儿又不听话!”张耀元喝住他:“干什么!先听孩子解释,不要一味指责。”她沉着脸将楚楚爸叫到屋里询问,对方也一肚子辛酸:前妻一分抚养费不给,他靠送外卖维持生计,这些年摔断过腿、中暑晕倒,只为让女儿过得好点。“张警官你说得对,再难也不该对孩子态度粗暴,我错了!”门外的楚楚哭着跑进来:“楚楚不乖,以后不让爸爸担心了……”
回所后,张耀元电话联系楚楚学校,请老师对她重点关注;打电话给外卖公司一个高管朋友,请他尽可能关照楚楚爸,让他多照顾孩子……
次日早起,张耀元发现,天蓝色警服的前襟浮起大片白渍,很扎眼。楚楚扑进自己怀里痛哭的模样,又浮现在她眼前。而与女孩的脸不断交叠的,还有一张男孩的脸。遇见那苦孩子时,张耀元才9岁。呵,一晃快30年了……
张耀元1988年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一小县城,爸爸是县公安局民警,妈妈在县残联工作。那些年,爸爸在县里最偏远的农村派出所任所长,整日忙碌难得回家,妈妈常趁周末带她去所里看爸爸。
爸爸让小耀元管一个男孩叫弟弟。弟弟小海刚8岁,他爸爸因违法犯罪入狱,妈妈出走。小海只能栖身路边的稻草垛。爸爸将小海接到所里吃住,还联系学校让他读书。当地电视台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耀元为爸爸骄傲,爸爸却很平静:“孩子,这只是一个人民公安分内之事,我们一辈子的使命就是为人民服务啊!”爸爸的话,从此深植在耀元心中。
在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爱总会早早在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他们懂爱并珍惜爱,乐于向人们分享和输出爱。张耀元便是这般——遇见楚楚后,尽管她已足够尽责尽心,但心里总缠绕着一个问号:这起警情,真的到此为止了吗?
二
警服上的泪渍,像一张哭泣的娃娃脸在求助:姐姐帮帮我!
在基层数年,张耀元多次目睹类似情况。到底有多少“楚楚”急需帮助?该怎么帮?就在她乱麻麻理不出头绪之际,又一个少女闯入视线。
10月,所里接报警,初一女孩芊芊离家出走。民警很快寻到芊芊并带回所里。女孩模样清秀但眼神冰冷,一头黄发凌乱如小刺猬。
张耀元搬张矮凳挨着芊芊坐下,伸手帮她捋起一缕碎发。坐高凳的芊芊感到了眼前警察阿姨的体温——她含笑看自己的眼神,多像妈妈。可她没有妈妈了……在张耀元安抚下,芊芊哭着敞开了心扉。
又一个破碎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后,芊芊妈重组了家庭,还生下一个弟弟。芊芊爸进城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的芊芊越来越孤独、自卑,渐渐有了自残倾向。此时她撩起长袖,给张耀元看手腕上累累伤痕:“我上网查过,我是抑郁症……”
“抑郁症”三字狠狠戳中了张耀元。往事如潮又上心头……
高一时期,张耀元的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她每天学到很晚,连走路都背单词。没想到高二下学期,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出了状况:她对各种声音特别敏感,别人甚至自己写字的细声,到窗外小鸟的鸣叫,都让她心烦意乱难以集中注意力。眼看成绩直线下降,她硬着头皮求助父母。
父母耐心安慰她,长期自修心理学的爸爸敏感地意识到,女儿或因压力过大焦虑,导致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在心理咨询师帮助、父母呵护和自我调整下,她的心理问题渐渐好转,但根治尚需时日。当年,她高考失利,后选择复读,于次年考入一所重点大学信息专业。她用多年时间彻底治愈并走出了阴影,期间还和爸爸一样迷上了心理学。
至今,张耀元都倍感庆幸——在心理疾病与治疗尚未为多数人所了解的年代,心理已异常脆弱的她,多么幸运得到了父母的理解与关爱!反之会是什么后果?她不敢想象。
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心智未熟尚不具备抵御人生风雨的能力,此时若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影响,加上自身性格因素,遇事往往“不愿说、不想说、不敢说”,重压之下极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可能导致危害性后果发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救助孩子就是挽救家庭,家庭和睦社会才能真正稳定。我们不能在校园违法犯罪、自杀自残等事件发生后再被动处置,而应关口前移发现问题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啊!
想到这里,张耀元给芊芊爸打电话,想提醒他重视孩子的异象,不料招来一顿抢白:“警察了不起,可以乱说啊?我女儿不缺吃穿哪来的心理问题?”“啪”,挂了。她再拨过去,对方直接开骂:“有病是吧?要管你管,老子不管!”“啪”,又挂了。再打,不接了。张耀元又找芊芊爷爷奶奶谈,但老人根本无力管束女孩。
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不久后一天早上6点,张耀元突接芊芊的信息:元元姐姐,我喝药了,我要走了。我只告诉你,你是世界上让我唯一感觉到温度的人。
当天没在所里的张耀元急呼值班民警赶到芊芊家,将昏迷的女孩送医院抢救,这才捡回她一条命。闻讯赶回的芊芊爸声泪俱下:“元元警官,我后悔没听你的,我太粗心差点失去女儿啊!”张耀元又力劝芊芊妈回来安抚孩子。知道了妈妈永远爱自己,芊芊才放弃过激念头……
张耀元发现,许多矛盾纠纷包括案件发生,皆因事前疏于发现、未及时排解所致。璧山区经抽样182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其中逾半数存在心理问题;因种种挫折自戕或伤人的,也是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数字。如何主动走进孩子们独特而敏感的内心世界,去及时回应需求并给予有效帮助呢?
“树洞”,可倾诉秘密、宣泄苦恼,又不担心秘密泄露的地方——网上这个带有童话色彩的词汇,令苦思多日的张耀元眼睛一亮。
三
虽然经费紧张,但大兴中学力挺张耀元的“奇思”。一棵仿真“大树”很快出现在校园:树冠缀满绿叶,褐色树干由水泥砌成,可将心事写在纸条上投入树干中间带锁的“树洞”里。
起先“树洞”里纸条寥寥。张耀元利用到辖区各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机会,频频对孩子们“示好”:乖乖些,请放心写小纸条儿,我们会统一收取和回复。她笑眯眯摊开手掌:“看,钥匙只有‘元元姐姐’有哦!”
张耀元自有一套群众工作“技战法”。在从事户籍工作时,她创新开通了微信工作号“户籍小助手”、组建“百灵鸟”户籍知识宣传队、创办网上视频取证跨省办户口、自任编导演并剪辑“元来如此”户政宣传小视频……这些措施因方便群众而广受好评。而今作为法治副校长的她,为进一步与孩子们拉近距离,她擅长的变魔术、做手工等小技能也使上了。
得知花儿非常想念去世的妈妈,张耀元便按照花儿朋友圈中她妈妈的照片,精心捏了一个泥人妈妈送给她。泥人栩栩如生,惊喜到落泪的花儿当即在朋友圈里告诉大家,她的妈妈“回来”了。“树洞”里纸条越来越多,从每周两三封到数十上百封;孩子们的称呼也从“警察姐姐”“元元警官”变成更亲热的“元元姐姐”。
孩子们能给树洞口袋投信,还能通过张耀元的名片保存她的私人手机号、加微信。一个微信号满了,她又重新申请一个,并启用大学时的QQ号。“别加了,这么多孩子你能顾过来吗?你不下班休息不管自己女儿吗?”有人劝她。她笑:“想当年自己心理出问题有多苦,就知道孩子们有多需要我。我怎忍心拒绝?”
张耀元及时对每封来信分类建档,对问题分轻重缓急予以解决,力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而一些质疑也出现了:“一个警察做这些,多管闲事。”“作秀摆花架子吧?”“好好的班级,怎么她一来问题都出来了?”
越来越忙的张耀元根本无暇理会。夜里,哄睡女儿后,她开始逐条回复孩子们给她发的信息,遇到紧急或特殊情况立即处理,比如有个孩子讨厌室友某某,匿名投信扬言“不换寝室就暴力解决”。她赶紧联系学校,经多方帮助找到投信人而化解了校园危机。劳累、作息无规律、心理压力大、接收负面信息多,一段时间她大量脱发,甚至一周掉肉四斤。但她幽默地说,随着经验积累,慢慢地自己处理问题越发称手了,这肉掉得值啊。
四
张耀元心里有个档案库,只要“入库”“备案”的孩子,她便长期关心并提供帮助——孩子们有没有走“歪”,有没有健康快乐地生活,有没有为实现梦想而奋斗?“没别的,就因为我是他们的‘元元姐姐’。”
前面提到的“刺猬女孩”芊芊,在张耀元与民警们的救助下,暂时打消了自戕念头。之后张耀元发现,芊芊因孤独而上网寻求“温暖”,却被一群不良青年引诱去KTV喝酒、唱歌,甚至怂恿她约同龄女孩“一起玩”。张耀元大惊,立即将线索反馈给警方有关部门,一举打掉一个瞄准未成年人的涉黄窝点。在她的助推下,团委、妇联等力量也从心理治疗、辅导、家庭矛盾调解等多方面加大对芊芊的救助力度。张耀元开导想辍学的芊芊:“你爱妈妈就该好好读书,将来像她一样当护士,妈妈会更爱你呀。”芊芊含泪点头。如今已长成大姑娘的芊芊正在职高学习护士专业。一次,她告诉张耀元一条线索:她的女友被一个男子猥亵。后该男子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理。芊芊说,元元姐姐在她困难时帮助了她,而今她要把这份善与爱传递下去!
叶儿3岁时,父母当她面闹离婚,还骂她是碍事的“拖油瓶”。叶儿哭着跑到河边一个茅草棚里,蜷缩着孤零零挨了一晚。随着父母离异,她患了重度抑郁症,伴随暴力倾向。当叶儿身边人都放弃她的时候,张耀元帮她找专业人士做心理治疗,时常和她聊天开解她:“妹妹,我不想看着你对这个社会失望,我想做你的一盏灯。”
对于自己少时心理健康出现过问题,张耀元从不避讳,且常以这段经历去开导、疏解包括芊芊、叶儿在内的孩子们:“每个人都会生病,这很正常。我们如果身体或心理上得了病,一定不要讳疾忌医,要相信科学,主动求助、积极治疗。”
叶儿渐渐回归正常,有心事首先向元元姐姐倾诉,也不再有过激或暴力倾向。2025年元旦,凌晨1点,张耀元收到叶儿的信息:元元姐姐,新年快乐!张耀元高兴地回复:妹妹,新年快乐!
一天,一位中年妇女赶来所里,哭诉说女儿洋洋离家出走好几天了。“洋洋?”张耀元拿出手机给她看,“是不是这个女孩,我在学校开展‘树洞口袋’活动认识她的。”洋洋妈一看激动万分:“啊,她这么信任您啊!她出走前把家人所有联系方式都删了……”在张耀元及时介入和劝导下,洋洋答应回家。
工作并未到此为止。得知洋洋出走缘于父母家庭矛盾,于是张耀元多次上门做家庭成员的思想工作,也帮洋洋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慢慢地,这个家有了欢声笑语,洋洋也不再离家出走了。感激不尽的洋洋父母将一面锦旗送到所里,上书“为民办实事 人民好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