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涉税犯罪的现状与治理
作者: 袁晨钧 胡正宽 谢孟洋
当地时间12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俄罗斯2025年联邦预算及2026年至2027年联邦预算计划的法案。该预算法案对俄罗斯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其中,2025年俄罗斯联邦预算收入预计将达到40.296万亿卢布,支出将达到41.469万亿卢布,预计2025年预算赤字为1.173万亿卢布;2025年国防开支预计增长近30%,总额为13.5万亿卢布。尽管目前尚未有明确公开信息表明此次预算法案中税收政策的具体变动,但可以推测,为了实现预算收支平衡以及保障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俄罗斯在税收方面或许会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或潜在调整。
从以往经验来看,一国的预算规划绝非孤立存在,其与税收体系紧密交织,如同精密钟表里相互咬合的齿轮,一方的细微变动都可能在经济的连锁反应里掀起波澜,波及涉税事务的方方面面。俄罗斯此番预算法案的落地,无疑给国内税收生态布下了新的棋局,企业与个人的税负预期、行业的成本利润核算,乃至税收征管的侧重点与资源分配,都悄然处在动态调整的进程之中。而涉税犯罪治理,恰是这盘棋局里关乎秩序稳定的关键一子,深受预算法案风向的影响。毕竟,税负压力的起伏、税收监管资源的调配多寡,都有可能成为诱发或抑制涉税犯罪的因素。
如此一来,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俄罗斯涉税犯罪的现状与治理时,便能多一分深刻洞察,少一些片面理解;多一些全局考量,去精准剖析执法过程中的难点、重点以及背后成因。沿着这样的思路,再深入探究俄罗斯涉税犯罪执法体系,诸多细节与潜藏逻辑也就愈发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1992年,俄罗斯成立了联邦税务警察服务机构,主要负责调查并惩处逃税行为。1993年5月20日,俄罗斯通过了《联邦税务警察机关法》。然而,2003年,俄罗斯的税务警察制度被废止,与之相关的《联邦税务警察机关法》也随之不再适用。2004年,俄罗斯重组成立了联邦税务局(Federal Taxation Service),此机构作为一个联邦执行权力机构,负责国家对法人和个体企业家的登记,以及保障税收法律的遵守和税款的正确计算与征收等工作。俄罗斯联邦税务局隶属于俄罗斯财政部,而财政部受俄罗斯总统直接管理。这使得俄罗斯联邦税务局在俄罗斯政府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俄罗斯的强力执法机关之一。
当下,俄罗斯对于税务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主要由税务部门和警察部门协同开展,类似于其他国家的警税联合执法模式。其中,针对一些重大的税务违法案件,警察部门的经济犯罪侦查机构会与税务部门合作进行调查和执法行动。
一、典型案例透视
在俄罗斯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税收监管犹如一张严密的大网,覆盖着各个领域,众多案例见证了其在维护税收秩序方面的决心与行动。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网红逃税案,该案的关键人物亚历山德拉·米特罗西娜是一位在社交媒体上拥有500万粉丝的网红。她因涉嫌逃税而被税务机关调查。据调查,米特罗西娜在广告收入和商业合作中故意隐瞒部分收入,未如实申报纳税。税务机关通过审查她的银行账户和财务记录,发现了其逃税行为。2023年3月21日,俄联邦调查委员会表示,网红亚历山德拉·米特罗西娜涉嫌逃税1.2亿卢布。最终,米特罗西娜被判定犯有逃税罪,并被判处支付巨额罚款和补缴税款。该案反映出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红经济在俄罗斯迅速崛起,但相关的税收监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部分网红可能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网络活动不易被税务部门监管,从而出现逃税行为。米特罗西娜作为拥有大量粉丝和较高影响力的网红,其逃税行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暴露了网红行业在税务管理方面的漏洞。俄罗斯政府对米特罗西娜的逃税行为进行调查和起诉,显示出政府对新兴行业税收监管的重视,以及整顿税收秩序的决心。
另一起公众人物涉税案件的当事人是女主持阿纳斯塔西娅·伊夫列娃。2023年12月28日,执法机关的目光锁定了她。原因是其关联的法人实体被怀疑采用了业务分离策略,以此来逃避纳税义务。证据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这三年间,她未缴纳的税额竟然超过了1.3亿卢布。伊夫列娃身为公众人物,本应在社会大众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成为遵纪守法的楷模。然而,她却妄图通过复杂而隐蔽的商业操作手段来减少纳税金额。这种行为不仅触犯了法律的红线,更是严重损害了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公众形象。这一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部分名人对税收法律的轻视与漠视。同时,也让俄罗斯税务部门深刻认识到,必须加强对这类高知名度人群的监管,才能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公正。
第三起典型案例是尤科斯公司欠税案。2004年,俄罗斯联邦税务局税务侦查机关在办案过程中查账发现,尤科斯公司利用复杂交易结构,通过一系列看似合法但实际存在漏洞的交易安排,将公司的利润转移到境外或其他关联公司,以逃避俄罗斯国内的税收。例如,在石油贸易中,采用不合理的定价策略,将产品以低价出售给关联企业,然后再由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高价出售,利润则留在了境外,从而避免在俄罗斯缴纳高额的企业所得税。此外,该公司还通过虚报成本,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故意夸大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成本支出,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比如,虚报石油开采和加工过程中的设备采购价格、人工费用等,以降低公司的账面利润,达到少缴税的目的。最终,俄罗斯税务部门向尤科斯公司发出追缴其2001年所欠税款的通知,税款和罚金总计790亿卢布。该案对俄罗斯的税制架构及企业运营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它促使俄罗斯进一步审视和调整税收制度设计。税务部门对石油行业的税收政策进行针对性优化,以确保税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例如,在税率设置、计税依据、税收优惠等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考量,避免类似的税收漏洞再次出现。同时,这一事件也促使俄罗斯加快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提升税收征管的效率和精准度,以更好地应对大型企业复杂的财务运作和可能的逃税行为。另一方面,它促使石油企业更加注重合法经营和风险管理,避免因税收问题而陷入困境。在行业发展方面,督促了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的投入,以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推动俄罗斯石油行业的整体发展和转型升级。
第四起典型案例发生在普通贸易领域。2020年,俄布拉戈维申斯克一家公司在商业运作中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在从国外进口用于人物艺术创作的3D打印笔时,蓄意低报商品价格,申报价格仅仅约为实际价格的1/14,这种恶劣的行为导致了高达400余万卢布的税款欠缴,最终被执法部门成功查处。无独有偶,2024年,俄罗斯国家税务局在边境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清查行动,成功查获了47.7万支非法卷烟。这些非法卷烟的藏匿方式极为隐蔽,分别被藏在运送奶粉和玉米谷物的货运列车车厢里。这两起案件各具特点,既涉及企业在进口商品时的逃税问题,又涵盖了非法卷烟的走私和逃税行为。它们充分反映出俄罗斯在打击非法贸易和税收违法方面的执法行动广泛而深入,其触角不仅延伸到了对常规企业税收的严格监管,还深入到了对非法商品流通的严密管控。这些案件的成功查处,一方面对维护俄罗斯的市场秩序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国家的税收收入,同时也对其他潜在的非法贸易行为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也清晰地表明,在边境地区和货物运输这两大关键领域,税收监管和打击非法贸易的任务依然艰巨无比,不进则退,需要持续不断地强化执法力度,不断完善监管措施,才能确保俄罗斯的税收秩序稳定有序、市场环境健康繁荣。
二、执法依据
(一)俄罗斯联邦税法典
作为俄罗斯税收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俄罗斯联邦税法典》(以下简称《税法典》)全面且系统地构建了俄罗斯的税收体系,涵盖了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在内的众多不同类型的税种。每种税种的设定都有其独特的目的和适用范围,旨在保障国家能够高效地筹集财政收入,同时兼顾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在税率的设定方面,《税法典》详细规定了不同税种的具体税率水平。这些税率的确定综合考量了多种关键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社会政策目标以及国际税收竞争态势等。针对某些重要的产业或社会福利领域,可能会设定相对较低的税率以激励其发展;而对于高消费或特定的奢侈品,则可能采用较高的税率来调节消费行为和增加财政收入。纳税程序也是《税法典》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清晰明确地规定了纳税人在申报纳税、缴纳税款、办理税务登记等方面的具体步骤和要求。纳税人必须依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和方式,如实申报自身的应纳税所得和应纳税额,并及时缴纳税款。同时,《税法典》还明确了税务机关在纳税管理中的职责与权限,涵盖了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审核、纳税申报审查、税款征收和稽查等各个环节。对于涉税犯罪的认定与处理,《税法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依据。在逃税行为的界定方面,《税法典》明确指出,纳税人故意隐瞒、虚报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减少应纳税额的行为属于逃税。虚假申报和隐瞒收入也是常见的涉税犯罪行为。例如,纳税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交易记录或者其他纳税申报资料,以逃避纳税义务;或者故意隐瞒部分收入来源,不将其纳入纳税申报范围。对于这些涉税犯罪行为,《税法典》制定了相应的税务处罚措施。税务机关能够依据法典展开深入调查,通过审查纳税人的财务资料、交易记录、银行账户等途径,核实纳税人的纳税情况。一旦发现逃税、虚假申报等违规行为,税务机关有权追缴税款,要求纳税人补缴未缴纳的税款及相应的滞纳金。同时,还可以对纳税人施加罚款等行政处罚。罚款的金额通常依据逃税金额的比例或者其他相关因素确定,以充分发挥威慑和惩罚的作用。此外,《税法典》还规定了税务机关在处理涉税犯罪行为时的程序和权力。税务机关有权对涉嫌涉税犯罪的纳税人进行税务稽查,采取查封、扣押财产等措施,以确保税款的足额追缴。在处理过程中,纳税人也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如陈述申辩权、听证权等。
(二)俄罗斯联邦刑法典
在《俄罗斯联邦刑法典》(以下简称《税法典》)中,针对严重的涉税犯罪行为专门设定了明确的罪名,如逃税罪、税务欺诈罪、伪造税务文件罪等。这些罪名的构成要件清晰明确,准确界定了何种行为属于刑事犯罪的范畴,为司法机关有力打击涉税犯罪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法律依据。例如,逃税罪通常是指纳税人故意隐瞒、虚报收入或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逃避纳税义务,且逃税金额达到一定标准或情节较为严重的行为。具体而言,根据《刑法典》第198条的规定,纳税人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税务欺诈罪可能涉及以欺骗手段获取税收优惠、退税等非法利益的行为。在《刑法典》中,对税务欺诈行为进行了精准界定,对于通过欺诈手段获取税收优惠或退税,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税务文件罪则专门针对伪造、变造税务相关文件以逃避纳税或骗取税款的行为。根据《刑法典》第292条的规定,伪造公文、印章、国家徽记、政府部门标识、印鉴、文书格式、银行支票、汇票、股票、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入仓单、提单、运输提单及其他用于商品流通或结算的文件、土地证书、国家登记文件、公证书、公证人的印章和印鉴,以及伪造武器许可证、狩猎许可证、捕鱼许可证、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及其他有毒物品的许可证、车辆行驶证、驾驶证、护照、身份证、签证及其他身份证件,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涉税犯罪行为,《刑法典》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多种形式。刑罚的轻重程度依据犯罪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例如,对于大规模逃税、多次实施涉税犯罪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罪嫌疑人可能面临较高的刑期和较大金额的罚金。
(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除了上述两部主要的法律法规外,在警察协助打击税收犯罪行为时,还需要遵循其他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俄罗斯联邦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住宅不受侵犯等规定。在执法过程中,如果涉及对公民的住宅进行搜查或查封等行为,必须严格符合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此外,在金融监管、企业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中,也涵盖了对与税收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明确规定和具体处罚措施。例如,企业在进行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会计法规和财务制度,如果企业故意在财务报表中隐瞒收入或虚报成本,以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不仅会违反税收法律,还可能违反相关的会计法规和企业管理规定,从而必然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