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警察权益保障(下)
作者: 李琼
三、警察部队内部保障
警察权益保障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国家提供的政治性保障是引领,法律以制度的形式促进警察权益保障规范化,而警察权益的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的落实依赖于警察部队的内部保障。其表现为两个方面,警察部队作为组织为警察个体提供的保障和警察个体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的保障。两种方式相对独立,但更多的是紧密联系,共同保障警察权益。新加坡警察部队给国民的印象是“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政奉公、讲求效率”,新加坡警察个体给民众的印象是十分忠于自己的职业,乐于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新加坡警察部队和新加坡警察个体都在国人心中塑造了良好的形象,这与警察部队的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紧密相关。本质上是新加坡警察部队的良好管理和建设,给予警察权益以较好保障,增强了警察个体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促使警员充分发挥积极性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焕发出良好的职业个体形象和组织形象。新加坡警察部队从思想保障、组织保障、硬件保障、软件保障四个方面构建起对警察权益的系统保障。
(一)思想保障
思想保障是新加坡警察部队为警察权益提供的首要保障,也是源头保障。思想属于意识的范畴,对人的行为起引导作用,但是思想对行为的影响并非单一的正向引导,还可以是反向误导,前一种增加警察权益的保障性,而后一种只会增加警察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新加坡警察部队充分意识到思想保障对于警察权益保障的重要性,并通过价值观教育来筑牢思想防线。在新加坡警察部队的总部和各个部门的主要地方都悬挂着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宣传牌。新加坡警察部队的共同使命是“维护新加坡法律、秩序与和平”,共同的愿景则是“打造一支为国争光的警队,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英勇、廉洁、正义”。每一个警种和部门都有明确使命和愿景,“成为世界级的执法训练机构”是训练指挥处的愿景,“成为道路使用人的保护者、道路安全的领导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团队”是交通管理局的愿景。新加坡警察部队认为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提升士气,鼓舞精神,增强警察的国家、团队意识,巩固整个警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新加坡警察的入警培训和各类其他培训中。在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下,新加坡警察思想认识高度统一,每个人都十分明确自己的使命和愿景。新加坡警队为了使命、向着愿景的良好工作状态本身是警察权益得到良好保障的条件。
新加坡警察部队对警察权益的思想保障还体现在管理理念上。新加坡国家政治高层和警察部队领导层在社会治安治理和廉政建设上有着高度一致的治理理念:全民共防共治。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加坡,侵财类犯罪案件增加。新加坡当时的警务状态呈一种事后整治的被动反应状态,社会治安治理效果欠佳,新加坡警察的执法权益和个人权益也频繁受损。1983年,新加坡警察部队在政府支持下将日本模式本土化,建立了邻里警岗制度,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社会治安的预防与治理中来,初步形成群防群治。1997年,为了进一步实现警务社会化,在改革邻里警岗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邻里警局制度,拓展了群防群治的深度和广度,成功降低了新加坡的犯罪发案率,同时提高了新加坡警察的执法效率和服务质量,塑造了警察良好的亲民形象,从而增强了警察权益的保障性。在廉政建设上,新加坡警队高度重视,将减少警察的腐败机会作为反腐战略的重中之重。本着全民共防共治的理念,在严把进口、狠抓廉政教育的同时,新加坡警察部队实行预测与防范警察腐败,并且动员全社会共同监督警察执法,对警察腐败采取“零容忍”,实质是联合社会力量从源头上控制腐败,更好地保障警察权益。全民参与警察廉政建设的治理理念,本质上是新加坡警察部队对警察权益的思想保障在廉政建设领域的体现。
(二)组织保障
组织保障是新加坡警察部队作为组织给予警察权益的内部制度和机构保障,也是思想保障的制度性落实。新加坡警察部队设计了相应的制度规定和相关机构,以促进警队建设和警务发展的各个环节规范化,从而增强警察权益的组织保障性。
第一,新加坡警察部队构建了科学的警力分布和职责分工制度,以保障警队高效执法,避免因警力透支或滥用损害警察权益。新加坡的总人口并不多,但是人口密度大,警民的配置比为1∶40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基于国情,新加坡警队要求警力下沉到社区,呈正三角分布,并要求“一警多能”,以达到现有警力的最优质配置。新加坡警队实行警署、邻里警局、邻里警岗三级管理体制,警力部署的重点在基层。以裕廊警署为例,机关警力不到100人,而六个邻里警局的人员达600多人。邻里警局具体负责邻里警岗警员的管理工作,统筹调配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在快速反应、查办案件、柜台服务、社区访问等方面为民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服务。邻里警局的社区警察没有警种之分,他们要同时承担入户走访、调解纠纷、处理轻微犯罪案件、110快速反应、巡逻守候、现场勘查、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等工作。在一个社区内,新加坡尽量将职责任务相同或相近的人员纳入一个指挥官的统一领导下,以便更加有效调用社区警力。
第二,新加坡警察部队建立了针对常态化工作的正规系统的管理制度,以规范有效日常管理调动警员积极性,激发警队内部活力,这是保障警察权益的必要条件。“工作表现管理系统”是新加坡警队颇有成效的常规管理与考核制度,包括设定目标、监控进度、评估绩效、反馈沟通、改进工作六个程序和环节。首先,确保每位警员清楚了解自身工作职责、任务目标;其次,上级要监控、指导和反馈警员的表现和业绩;再次,对警员的表现和业绩进行全面评估,并与其共同讨论绩效;最后,依据标准对每位警员作出总体评价,并实行年度统一综合排名。在年度工作等级表现评估中获评E等的,给予第一封警告信,暂停工资增长和红利发放,观察6个月,如果没有改进,则给予第二封警告信,观察3个月,仍无改进,予以解雇。警察个体“工作表现管理系统”充分确保警察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及时改进不足,最大限度发挥潜能,提高工作效能,从而以严谨规范的工作管理制度和机制提升警察权益的保障性。
第三,警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是保障其自身权益的重要条件,新加坡警察部队认为系统的教育培训是提升能力和水平的最佳路径,设置了专门规划和负责警察各类教育培训的机构,并配以完善的培训制度。新加坡警察教育培训的目标是警察的核心胜任能力,围绕这一目标,设立了九项能力标准:公平和专业的精神、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上进的积极态度、有效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团队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掌握法律知识和执法程序、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开拓进取的精神。新加坡警队还配有健全规范的培训员制度,涵盖培训员的来源、选拔、认证、考核、薪酬标准和轮换等方面。培训教官有专职教官,由相关领域的资深调查员、警务专家担任;还有兼职教官,由人力局调派一线单位表现优异的侦查员担任,3至5年一轮换,切实保证学员在培训期间学习和掌握最新和最实用的实战技能。根据培训员参加规定的认证课程和胜任能力,可以分别认证为初级培训员、中级培训员、高级培训员和首席培训员。在每年的知识能力考核中,初级培训员的成绩不得低于70分,中级、高级及首席培训员不低于75分。通过严格和完备的培训,新加坡警察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和巩固,从而更好地保障自身的各项权益。
第四,新加坡警察部队充分意识到,警察权益受侵害不仅来自外部,警察违纪和腐败是来自内部的最为严重的权益侵害,建立有效廉政监督制度是新加坡警队给予警察权益来自内部的有力保障。新加坡警队的廉政监督制度从警察招募开始,贯穿警察的整个职业生涯。在警察招募制度中无犯罪记录,没有腐败记录,不存在安全威胁的品质标准是硬性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财产记录、借贷记录等相关证明材料,警队也会调查和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关于诚信的心理测试制度是警察招募制度的一大亮点。新加坡警队规定警员必须参加相关的廉政教育培训,对于警察的行为边界、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及法律规范、犯法违纪的惩罚后果有清楚的认知和了解。新加坡警察局在预测和防止腐败的理念下,建立了轮岗制度,确保调查员、现场情报人员、交通执法人员以及扫黄和反赌博警员等存在腐败高风险的警务人员每三到四年轮岗一次,以防止他们与罪犯形成紧密关系,产生腐败行为。新加坡警察部队还构建了信用监督制度,以制度保证警员严格遵守道德操守,防止他们因为金融危机转向贿赂犯罪。新加坡警察部队规定所有警务人员必须定期提交信用状况报告,相关部门将通过信用报告,对其债务状况进行评估,欠有债务逾期不还的警察有被辞退的可能;所有警察每年都需要进行无担保债务申报,只许可金额不超过月薪的三倍的债务或贷款,任何不诚实提交无担保债务申明的警察都将被调查并受到相应纪律处分。
(三)硬件保障
硬件保障主要是指先进科学技术在新加坡警务中的应用程度和新加坡警察的装备配置水平。科技强警是当今警务改革的潮流,科学技术运用于警务既能够提高警察的执法水平,也能完善警察的公共服务质量,从而在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同时,节省警力;在提升警察形象的同时,增进警察与社会公众的关系。警力的更优质运用、良好警察形象、和谐警民关系都是保障警察权益的重要条件。
新加坡的警务模式是以邻里警局和邻里警岗为依托的典型社区警务模式,社区警员既是执法者,又是服务人员,参与制定社区安全与治安计划,采取订立服务誓约、分发警方办案程序资料手册、进行沿户访问等方式,积极投身社区管理,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新加坡人口密度高,警力配置比却不高,随着新加坡的快速发展,社会治安形势变得复杂,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加坡警察压力变大,警察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面临警务困境,新加坡警察部队积极进行警务改革,本着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的理念,大力推动科技强警,以通过硬件的完善来增强警察权益的保障性。新加坡警队设有警察科技局,招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专门进行警务技术研发与维护。21世纪,利用摄像头捕捉和录制犯罪现场视频的技术,在大大提高破案的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公众的安全感,因此成为国际流行警务技术。为更快侦破罪案、打击社区犯罪、提供更好的公共安全保障,新加坡警察部队紧跟国际先进警察科技的发展,积极升级技术配置,在全国安装高清警用摄像头。安装区域主要有楼宇大堂、楼梯口、车辆进出入口。截至2019年,全国高清摄像头安装总数已达到86000个。在新加坡的街道上看不到太多警察,但是哪里社会治安出了状况,警察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
新加坡的警察如此高效,一是因为新加坡有很多便衣警察,二是因为新加坡良好的警务信息化建设。警务信息化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来促进警务现代化,从而提升新加坡的警务水平和质量。新加坡警队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比较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各警局将所搜集的各类情报信息及时分门别类录入计算机储存,供整个警察机关共享。新加坡警察部队还充分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拓展和强化警务信息源建设。在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和尖端设备进行信息收集的同时,培训专业人才进行信息分析和研判,从而加强新加坡信息情报建设工作,做到及时掌握犯罪线索,实现预防和精确打击违法犯罪的目的。新加坡政府和警队联合开发推出手机应用程序SGSECURE(新加坡保护),公众在恐怖袭击发生时可以利用该程序发送照片、录像和资料给警方,公众受困于某个地方也能开启应用程序的定位系统向警方求助。新加坡只有大约200名公路巡警,主要依靠电子化交通设备指挥交通,路口装有监察仪器,如果有车辆闯红灯,监察仪会自动记录,并迅速送去罚款单。为了提升一线警务效率,新加坡警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邻里警局和邻里警岗,为居民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将警员从柜台解放出来,更好地为社区服务。警队认为动员全社会监督警察,会更好地促进警察保持清廉,并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专门在Facebook(脸书)和YouTube(油管)等网站开通网上监督渠道,大大提高了公众监督警察腐败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新加坡警队还利用网络技术来建设和维护公共关系,警队在网站上公布相关信息包括案件进度和警队财务状况;在网站上发布《警察生活月刊》和《警察部队年刊》的电子版,公众可以随时在线浏览;主动地把媒体所需各种资料放在网站上,方便媒体直接下载和运用。新加坡警队认为科技强警的实现载体是警员,在培训课程中设置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课程,同时开发和设计了网上训练系统、网络学习手段,要求每个警员都必须具备熟练运用和操作警务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