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师五家渠市旅游经济影响因素分析与实证研究
作者: 赵晶 焦心舒
[摘要]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第六师五家渠市(以下简称“师市”)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因果关系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经济的发展与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住宿和餐饮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在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且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正向变化。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建议:坚持守正创新,全方位激发文旅消费新需求;丰富旅游业态,全力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盘活师市各类节庆,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旅游经济;多元线性回归;文旅消费;特色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4)06—0152—06
[作者简介]赵晶,女,第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焦心舒,男,第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党校(行政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面广、资源消耗量低、消费拉动力大、乘数效应高、综合效益好的特点,对保障改善民生,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增进民生福祉,带动职工群众多元增收,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以来,师市党委把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决策提到新高度,在师市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提出 “两区联动”“一圈四链”产业发展思路,为经济工作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本文对师市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师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一)地理经济区位优势明显
地理区位上看,师市地处天山东段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起中蒙边境的北塔山,西邻玛纳斯河,南倚天山,北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顺畅便捷,南距乌鲁木齐市32公里,西南距昌吉市28公里,东南距乌鲁木齐米东区28公里,至乌鲁木齐国际机场T4航站楼仅有16公里,与乌昌城市群联系紧密。周边公路有乌五公路、乌五机场公路、吐乌大高速、S21(阿乌高速)和G335等环北疆交通干线,已整体构建起“两横四纵”的交通格局。随着S21阿勒泰至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的正式通车(新疆首条沙漠旅游高速公路),师市拥有贯通阿勒泰和乌鲁木齐主干道-S21阿乌高速起点和贯通喀纳斯、天池等世界级旅游资源主干道的交通优势,游客往返乌鲁木齐可达性日益增强,实现了“游在新疆,吃住在兵团”的文旅产业发展定位带来的巨大客流市场。经济区位上看,师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地处新疆最具发展实力和发展活力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和国家“乌昌石”城市群战略核心区,是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师市位于乌鲁木齐都市圈核心区和地窝堡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是乌鲁木齐实施“南控北扩,东延西进”布局最具有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的产业腹地,这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条件。
(二)文旅资源丰富多样且特色突出
师市旅游资源丰富、总量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截至2023年,六师五家渠市拥有7家A级景区(AAAAA级景区1家:一万泉旅游景区;AAAA级景区3家: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青湖御园、恒尚伯骏马术俱乐部;AAA级景区3家:红旗农场三台沟景区、北庭沙漠生态景区、共青团农场现代农业观光景区);拥有红色旅游景点6家(将军纪念馆、六师司令部旧址、周春山烈士墓、知青纪念馆、八一纪念馆、将军府);拥有丰富的节庆旅游资源(如表1)。
(三)旅游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由2014—2023年师市旅游收入及增长率变化趋势图(见图1)可以看出,旅游收入产值自2014年以来,除个别年份有所下降外,总的来看呈上升态势。2018年,新疆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受新疆“爆发式”增长旅游影响,师市旅游业同样也呈井喷式增长。在2019年,师市旅游收入高达23.1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增加14亿元,同比增长153.9%。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24.2%,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在这一年也达到近十年阶段性巅峰状态。2020年,受宏观环境影响,师市旅游行业及消费市场冲击明显,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的份额呈断崖式下降,低至8.4%,旅游收入增长率同比下降至-65.6%,为近十年间最低的一年。2021年,以新疆为代表的长线旅游目的地成功取代出境游并不断在消费者的年假、长假中崭露头角,旅游市场整体趋势向好,师市旅游业整体呈现出加快复苏、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短短一年间其旅游收入高达17.6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9.63亿元。2023年,受宏观政策利好、经济发展向好等多重因素影响,师市旅游经济迎来战略转折点,旅游业进入 “供需两旺,加速回暖”的全面复苏新通道,旅游收入达21.56亿元,比2022年增加7.46亿元,同比增长52.91%,扭转了自2020年以来旅游市场情势低迷的局面。
二、师市旅游经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旅游业作为关联性强,融合度高的综合性产业,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因素众多。因此,在符合旅游经济增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师市的实际情况,从指标选取的代表性、可操作性及数据的可获取性等原则出发,将旅游总收入作为所要研究的被解释变量,将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作为所要研究的核心解释变量,将第三产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变量作为被分析研究的解释变量。2020年全球旅游行业受到巨大冲击,综合考量研究数据的可得性及研究结果的稳定性,本文将研究时间段定为2000—2019年,共计20年,各项指标数据均来源于《第六师五家渠市统计年鉴》及《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具体见表2。
(二)建立模型与计算
1.模型设立。综合现有分析[2],本研究拟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师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设定线性模型如下:
[Yij=C+C1X1ij+C2X2ij+C3X3ij+C4X4ij+C5X5ij]
(1)
2.描述性分析。为获得时间序列数据的总体概况信息,使用Eviews软件对数据进行总体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三)相关检验
通过相关性检验,P值都小于0.01,说明在99%的水平下显著,变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
通过对数据平稳性进行ADF检验,二阶差分后,ADF检验的P值均小于0.05,即均在9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可以发现二阶差分后变量都平稳,不存在单位根,具有平稳性。所以本文所用数据为二阶单整数据,可以实证分析。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并得到残差序列,为了验证上述回归关系是否是长期稳定,还需要对残差序列进行ADF平稳性检验。通过分析,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协整关系是稳定存在的。
(四)实证回归
1.核心解释变量回归。对被解释变量和核心解释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知,在99%的置信水平下,模型高度显著:拟合优度约为0.94,拟合性很好;P值为0.000000,说明构建的模型有很好的解释作用,可以贴切反映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X1的系数在99%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验证了GUI对INC的促进效应。
2.时间序列数据回归。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由回归结果可知,在99%的置信水平下,模型高度显著:拟合优度约为0.99,拟合性很好;P值为0.000000,说明构建的模型对师市旅游经济影响因素分析有很好的解释作用,可以贴切反映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故最终的模型为:
[Yij=3.6X1ij+0.098X2ij+2.2X3ij-0.1X4ij-0.05X5ij-42678.8] (2)
变量的系数在9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可得X1、X2、X3、X4、X5对Y有显著影响,游客消费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游客消费能促进旅游收入;服务态度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优质服务能促进旅游收入;居民收入的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居民收入增加能促进旅游收入,收入越多,越能将其投入到旅游当中;地区富裕程度和地区消费水平的系数显著为负,这可能是因为,往往是富裕地区的人口向欠发达地区旅游,拉动了欠发达地区的旅游收入。这说明只有通过更好的利用游客消费,增加投入,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才能更好的增加旅游收入。
三、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以2000—2019年20年间师市旅游总收入、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等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因果关系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从师市旅游业及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的现状结果来看,地理和经济区位优势明显,文旅资源丰富多样且特色突出;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除个别年份外,均呈递增态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逐年稳步递增趋势,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显性优势。
2.从回归方程的总体性检验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P = 0.000000,F =958.96远远大于临界值,说明GUI(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SER(第三产业增加值)、PGDP(人均生产总值)、GDP(地区生产总值)、CO(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INC(旅游总收入)的总体影响是显著的,表明师市旅游经济的发展与上述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3.从回归结果来看,GUI(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SER(第三产业增加值)、PGDP(人均生产总值)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师市旅游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且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正向变化。另外,GDP(地区生产总值)、CO(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负向变化,这表明地区生产总值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旅游业还未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研究建议
1.坚持守正创新,全方位激发文旅消费新需求。创新驱动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激发文旅消费的新动能、新需求、新活力。[1]一是创新旅游引客模式。进一步拓宽旅游客源市场,拉动旅游消费,激发消费潜力,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加大开放力度,不断丰富和创新旅游业态,积极开展“引客入六师”和“六师人游六师”活动,通过奖励措施有效激活师市旅游市场发展活力,活跃旅游消费市场,充分激励各大旅行社、旅游企业和机构团体通过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方式组织疆内外游客赴师市旅游。结合对口支援省份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汾水连天山、晋疆一家亲” “对口援疆省市万人游六师”活动,加大“客源送疆”力度,不断提升对口援疆的综合效益,促进师市文旅市场消费升级。二是创新文旅宣传营销模式。文旅产业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必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宣传推介,构建全方位旅游营销体系,不断提升师市文旅美誉度和影响力。依托师市重点旅游项目和优质资源,注重特色节庆活动的话题策划和宣发,在中国旅游报、乌鲁木齐电视台、新疆兵团卫视、五家渠TV等主要媒体平台开展旅游宣传,提升旅游人气。此外,还要全面完善师市文旅局、将军纪念馆、青格达湖旅游风景区等官方网络账号的建设,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优势,加大师市文旅宣传力度和推广力度,让“西域水城,丝路花都”出圈出彩,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让“流量”变“留量”,让旅游品牌亮起来、热起来、火起来。三是打造兵地融合创新型文旅新高地。兵地融合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师市积极推进兵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共同打造昌吉州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和第六师奇台农场一万泉景区,成功创建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景区景点联动、旅游市场共拓的良好局面,成为兵地文旅深度融合的典型和示范。为进一步打造兵地文旅融合新高地,要不断加强师市与乌鲁木齐、昌吉等周边相邻地区在资源开发、景区建设及旅游线路组织等方面的联合发展,共同打造兵地旅游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换、合作共赢的旅游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