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建设高水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作者: 郑建邦

民革中央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会议,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这对于继承和发扬民革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优良传统,坚定矢志不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设高水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五一口号”历史的简要回顾

从1947年10月起,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阶段,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国范围内新的革命高潮已经到来。为了迎接新中国诞生,中共中央于1948年4月30日在西柏坡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口号发布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笔致信在香港的民革领导人李济深和民盟领导人沈钧儒,阐述了召开新政协的意义和时机,提出先行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希望民革、民盟与中国共产党三党联合发表声明,以为号召,以此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对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团结合作的坚定决心和真诚意愿。

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代表了爱好和平、追求民主的人民意愿,当即得到包括民革在内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5月2日,李济深、沈钧儒与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代表欢聚一堂,对“五一口号”进行了热烈广泛的讨论。5月5日,李济深、何香凝、蔡廷锴、谭平山与其他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以及无党派人士共12人,联名致电毛泽东和全国同胞,响应并盛赞中共的号召“适合人民时势之需要,尤符同人等之本旨”。6月25日,民革发表《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声明》,明确表示赞同中共中央的建议,号召民革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为新政协之实现、人民代表大会之召开,民主联合政府之成立而共同努力”!

短短时间内,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纷纷以发表通电、声明、宣言、告全国同胞书等方式,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一大批民主人士欣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和安排,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北上解放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新政协的筹备工作。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55人联合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一致认为中共提出的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符合于全国人民大众的要求”,恳切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个政治声明表明,包括民革在内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自愿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时刻。

二、“五一口号”给予我们的历史经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回顾响应“五一口号”这段重要的历史,重温民革前辈坚定的政治抉择,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示。

——回顾历史,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革经过长期革命考验作出的重大历史选择。民革老一辈领导人经过长期血与火的考验,逐渐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必须在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共领导下,才有不再中途夭折的保证”。包括民革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一致公开响应“五一口号”的主张,接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路线,特别是在革命领导力量和革命方式这两个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基本取得了共同认识,从而在政治上公开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民主力量的广泛团结,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需要指出的是,宋庆龄、李济深、何香凝等老一辈领导人作出的政治选择,不是图谋政治私利,也不是权宜之计。他们在追求救国图存、实现民族独立的过程中,经过政治斗争和革命战争的洗礼,最终与中国共产党成为革命同路人,建立了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亲密友党关系,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都不曾动摇。响应“五一口号”前后,身处香港的李济深性命在须臾之间:在他的周围,有多种政治力量在接近,桂系的白崇禧给李济深发电报,企图利用他的政治影响力,与中国共产党划江而治,美国人、英国人也想收买他,蒋介石拉拢他,拉拢不成甚至派了特务随时准备下手。今天,我们再次研读民革早期重要的历史文献,比如1949年1月22日联合发表的《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1月27日民革在沈阳发表的《对时局的声明》,可以感受到前辈们的坚定信仰跃然纸上,传承七十多年而历久弥坚。

正是由于响应“五一口号”,选择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民革不断有所作为,不断成长进步。这是民革前辈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寻求民族解放与独立的艰难过程中,经过反复探索,得出的重要结论。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的75年来,不管经过多大风、多大浪,民革从来没有动摇过对共产党的信任和信心,一直坚定地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革中央原主席朱学范曾说过:“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点上,民革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

——回顾历史,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革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由之路。各国的国情不同,必然导致政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近代中国落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渊薮,包括民革前辈在内的无数仁人志士寻求各种救国方案,但都失败了,其根源就在于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的前进道路。孙中山在经历多次挫折后,在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毛泽东主席在《新民主主义》等重要论述中,明确指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为有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已经包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其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自“五一口号”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成为全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发出“五一口号”以后,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到底走什么样的政治道路,也是对各党派一个巨大的政治考验。当时,有的党派跟着蒋介石集团跑了,比如青年党、民主社会党,如今早已隐入历史的尘埃。有个别人对西方民主政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希望能走国共之外的所谓“第三条道路”。民革深刻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根本扭转中华民族不断衰败的命运,拒绝了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也抛弃了某些中间派所主张的“第三条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主张的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道路。这是一条真正继承和弘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的道路,是民革的正确抉择。在政协一届全体会议上,代表民革发言的何香凝郑重表态:“我们信仰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信徒,今天,要来做一个模范的新民主主义工作者。”

正是由于响应“五一口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道路,民革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民革积极策动国民党军政人员认清形势、弃暗投明,号召他们“毅然接受孙先生的遗教和本会的宣言、纲领”,有力配合了人民解放军胜利大进军。民革参与策反且取得成功的人员总数有126.9万人之多,孙越崎领导资源委员会抗拒国民党当局向台湾搬迁的命令,护厂护矿迎接解放,将一大批厂矿企业完整移交给人民政府。75年过去了,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这是中国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李济深主席在临终前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要让后人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永远和我们保持一致,代代相传。”这是前辈们的共同心声,是对后来人的殷切期望。

——回顾历史,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革事业在新时代永续前行的政治保障。毛泽东主席亲自审改了“五一口号”的初稿。他将初稿第5条“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第5条的修改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向包括民革在内的全国各社会阶层的民主进步力量发出的协商共建新中国的号召,预示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即将进入崭新时代。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来自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45个单位的662名代表济济一堂、共商国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诞生。政协筹备和会议召开期间,民革提出的许多建议得到重视和采纳。会议充分彰显了协商民主精神,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积累了丰富经验和重要启示。周恩来总理曾说:“凡是重大的议案提出来总是事先有协商的,协商这两个字非常好,就包括这个新民主的精神。”

正是由于响应“五一口号”,民革得以不断发展进步,成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广阔舞台上履职尽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发挥独特作用、积极贡献力量。正如中共中央给民革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贺词中评价的:民革成为了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一支重要力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回望包括民革在内的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五一口号”,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75年来的历史,虽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经历了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意愿。我们只有坚定不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舍此之外,别无他途!今天,民革前辈们旦暮期待和奋斗以求的“建设独立、民主、幸福之新中国”的理想已经成为现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革正凝聚全党智慧力量,奋斗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舍此之外,别无他途!

三、进一步深化政治交接,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今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党外人士座谈并共迎新春时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第一位的政治责任,就是传承政治薪火、深化政治共识,始终保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而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有着独特优势和丰富内涵,具有旧式政党制度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在老一辈创立的制度基础上不断得到蓬勃发展,民主党派的平台更广、舞台更大。正如几天前,王沪宁同志在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和完善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民革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建设高水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才能切实担负起历史使命。

——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找准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需要全国上下团结奋斗。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共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从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