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任在肩,唯有团结奋进,开拓创新
作者: 武骏 张燕燕《团结》特约记者:马主委您好!大家对您最熟知的身份是小麦育种专家,其实您还是多年的政协委员,是民革安徽省委会主委。一步步走来,面对角色转变,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马传喜:最大的感受就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承担新的使命,深感责任重大。
我出生在皖北农村,对农业农村怀着一种朴素情怀。我大学考入安徽农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前身)农学系,并在这里读了硕士研究生,选择小麦遗传育种作为研究方向,后来我又到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1991年回到安徽农学院任教并从事小麦育种技术研究。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源头,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小麦育种则是睡在麦地旁的科研。冬春田间观察,初夏授粉杂交,每到小麦成熟期,就要追着“麦浪”跑。从事小麦育种以来,我主持选育了国审小麦新品种安农1589、安农188、安农185等,省审小麦新品种安农0711等,两次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获二等奖。
2003年,经安徽农业大学推荐,我担任了第九届安徽省政协委员。从一心教学、做研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转变为越来越多地参加政协委员履职活动,与其他委员一起建言献策,为安徽发展贡献力量。在担任第九届安徽省政协委员,第十届、第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常委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20年间,我提出的提案大都是关于农业方面的,尤其在全国政协委员履职中,一直关注我国的种业创新和粮食安全,先后提交了8件提案。这些提案都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答复。
2022年,我当选为民革安徽省委会主委。民革安徽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带领全省民革团结务实进取,开创了安徽民革工作新局面,为我们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参政履职效能,任重而道远。重任在肩,唯有团结奋进, 开拓创新,才能不辜负组织和全省民革党员的信任和重托。
《团结》特约记者: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第一要务,换届以后,在推动参政议政工作上您有哪些思考和体会?
马传喜: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矢志不渝跟党走。我们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扎实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重点抓实以下工作: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发挥省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中心组成员带头学、带头讲,坚持从学入手,以学铸魂;二是建立主题教育督导机制,省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到所联系市(工)委会,对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切实提高主题教育实效;三是举办省委会“凝心铸魂强根基 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培训班,巩固政治共识,提高履职能力。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推动全省民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保持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政治本色。
其次,要找准履职的发力方向。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职能之一,也是衡量民主党派政治价值、工作成效最重要的标准。我们将围绕中共二十大科学谋划的宏伟蓝图,聚焦“国之大者”建睿智之言;紧扣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确定的中心工作,心系“皖之要事”献务实之策;关注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情牵“民之关切”出可行之招。重点围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三地一区’建设”“实施科教兴皖战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充分发挥民革的特色和优势,统筹全省民革智慧和力量,坚持问题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尤其要在“深入”上下功夫,尽可能多地倾听基层和一线声音,尽可能多地接触第一手资料,努力把问题发现得更准;在“深思”上下功夫,精选样本“解剖麻雀”,努力把原因分析得更透;在“深用”上下功夫,认真总结调查研究中的所见所思所得,努力把意见提得更中肯。我们将继续坚持“举全党之力抓参政议政”,把参政议政当作“一把手”工程,通过“全链条”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一盘棋”思路,加强机制建设,让人才和机制“一体两翼”,推动参政议政工作提质增效。
《团结》特约记者:刚才您提到了加强参政议政人才队伍建设,民革安徽省委会有哪些具体举措?
马传喜:参政议政工作要做实做强,关键在人。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参政议政的广度和深度。近年来,民革安徽省委会逐步探索出“四步工作法”,建立了一支积极性高、专业性强的参政议政人才队伍。
一是发现人才。主要有两条途径,即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和征稿约稿工作。社情民意信息一头连着广大民革党员,一头连着各类履职平台,是很好的发现人才的途径。换届后,我们通过“三看”法,即收到来稿时看作者所属组织、看其本职岗位、看其既往稿件,增进对党员的了解,从中发现参政议政骨干。2022年度,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的党员人数从2021年度的314人增至352人。广泛征稿就是在工作群发征稿信息,通过党员自发投稿,来发现人才。定向约稿,就是结合党员本职岗位和专业优势量身定制、出题征稿,通过精准出题,来发现人才。随着定向约稿办法的优化,稿件的质量也在提升。以2022年为例,省委会提交省政协协商会38件发言材料中,有17件书面发言和1件口头发言源于定向约稿。另外,为打造更多参政议政精品,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增强履职实效,2022年11月,省委会集聚民革内外智力资源,组建成立高端智库,并聘任了首批7名专家。目前,智库专家通过参加专题调研、撰写协商会发言材料等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培养人才。主要是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培训工作。省委会举办多次参政议政骨干培训班,紧扣中心大局,优化讲座内容。同时,省委会参政议政部同志多次去市级组织、省直支部作参政议政专题讲座。近几年,因疫情影响,线下的培训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我们积极调整策略,及时建立市级组织参政议政QQ群和省直支部参政议政微信群,探索开展“线上微培训”,形式包括:优秀稿件点评,工作心得交流,不定期分享高质量稿件等。另外,民革安徽省委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坚持“耐心浇灌”和“精准滴灌”相结合,就党员本职和专长“精准约稿”,就具体稿件与党员深入交流,引导党员围绕用稿要求打磨精品。
三是使用人才。专委会是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换届以后,省委会选优配强各专委会,为人才搭建履职平台。在各市(工)委会、省直基层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省委会结合被推荐人的专业特长和参政议政工作实绩开展遴选,于2022年11月成立了民革安徽省第十四届各专门委员会。新一届7个专委会把全省各地在参政议政工作方面有实绩、有潜力、有热情的党员集聚起来,有效激发了人才的工作热情。省委会还及时修订通过《民革安徽省专门委员会工作办法》和《民革安徽省专门委员会委员管理与考核暂行办法》,继续坚持对专委会工作实行“年初有部署、成果有统计、年底有通报”,对委员履职考核实行“量化积分制度”,确保各专委会工作规范高效开展,充分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
四是激励人才。让调研撰稿单位和个人登上各种参政议政舞台,发挥“激励人才”和“宣传人才”的相互促进作用。例如,合肥工业大学总支主委、撰稿人夏豪杰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代表省委会作口头发言《大力发展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加快打造制造强省》。通过公众号“建言者说”栏目等加强宣传,2022年度付磊、曾建军、李彬三位党员在专栏分享经验和感悟,开展年度参政议政表彰,激励先进,交流经验。如2023年的参政议政工作会议上,对2022年度为省委会会议发言和提案工作作出贡献的13个先进集体、12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对2022年度为省委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出贡献的13个先进集体、37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在发现、培养、使用、激励各环节着力。要将组织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更加紧密结合,在发展新党员时突出考察政治思想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要强化精准培训,通过丰富培训形式、优化课程设置,切实提升参政议政培训工作的实效。要落实专委会有关制度,引导各专委会建设参政议政工作的“精兵连”。
《团结》特约记者:在加强机制建设这方面,民革安徽省委会又是如何推动的?
马传喜:参政议政工作的深入推进离不开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民革安徽省委会坚持建制度、强机制,不断夯实参政议政工作基础。
一是强化上下联动。通过上下联动实现全省参政议政工作的统筹规划、优势互补、任务共担、成果共享。第一,省委会坚持把参政议政作为“一把手”工程谋划落实,主委带头做好选题、调研、审稿等各项工作,切实担负起“一把手”责任,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第二,每年年初,省委会会列出一批参考选题下发到市委会和省直支部,由各市委会和省直支部自由申报。各单位通过承接省委会课题,分头调研,省委会收集、整理、筛选、修改、提交,实现议政建言全省一盘棋。第三,开好年度参政议政专题常委会。汇聚全省民革参政履职合力,进一步强化上下联动、横向联合。如2022年9月,省委会在马鞍山市当涂县召开年度专题常委会,集中研讨“大力促进农民增收”课题。会前,各市委会和有条件的省直基层组织分头调研。会中,参会人员先是赴安徽盛农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当涂县护河镇绿梅水稻种植家庭农场等开展调研,围绕“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就全面融入沪苏浙农业产业链、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作用、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省委会做好26件高质量调研报告的成果转化和共享利用工作。
二是健全完善制度。省委会适时完善参政议政相关工作制度,有效发挥制度“指挥棒”作用。省委会制定了《民革安徽省委会高端智库工作办法(暂行)》,修改完善了《民革安徽省委会会议发言和提案工作先进评选表彰办法》《民革安徽省专门委员会工作办法》和《民革安徽省专门委员会委员管理与考核暂行办法》,进一步强化考核激励,激发党员参政履职热情。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全省一盘棋”思路,既要加强省委会与市级组织的上下联动,也要加强市级组织之间的横向联合。要通过科学选题、加强指导、优化流程等途径,把参政议政专题常委会坚持好完善好。要着力加强工作规律的研究,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建立健全适应履职需要、规范实用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