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价值意蕴

作者: 谭和平 李恒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概念被首次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2],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回答中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新图景。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走向和未来图景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须梳理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出的逻辑理路,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何处,学理化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性,这对于同样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逻辑

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严密的演变逻辑,其生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紧密相连,并且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中,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指导下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认为社会形态是在一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其演变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形态发展分为人群共同体阶段、物的依赖性阶段和个人全面发展阶段,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催使社会形态进行变更,随之生成不同类型的社会文明。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在洞悉其本质之后开始寻找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社会形态。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恩格斯指出:“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3]这一重要论断指出文明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文明归于人的实践活动中,是通过实践取得并发展的;文明是社会发展的表征,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西方资本主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批判资本主义阻碍了人的自由和解放。资本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作为基础,形成了以人的异化为突出表现的社会形态,这是物的依赖性的社会阶段。社会财富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必定会产生政治和道德上的问题,没有能够根本解决的方法。马克思、恩格斯洞悉资本主义的本质之后,以一定的、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作为研究基础,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中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马克思、恩格斯运用成熟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析了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认为在以阶级对立消失作为前提的社会文明形态中才能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与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发展蓝图不谋而合,“与共产主义的目标指向具有高度的契合性”[5]。这一点证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历史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文化根基和传统智慧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高度的统一性”[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文明发展智慧,正是这些重要思想资源的存在和影响,人类文明新形态才得以在中国出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仁爱”“民本”“诚信”等为核心的思想发挥巨大作用,中华民族在这样的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血脉,并不断赓续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愈发强大”[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上高度一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家国情怀,与共产主义的社会特征一致,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智慧、道德智慧、经济智慧等的存在,马克思主义才能快速在中国扎根并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提供文化根基和传统智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一致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经验总结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伟大成就,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创造的。现代化成为近现代世界的发展主流,中华民族也不可避免地进入追逐现代化的队伍中。近代中国以丧失部分主权和自由换取了民族觉醒,面对亡国危机,无数能人志士开始加入到救亡图存的活动中来。直到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为中国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力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正式开启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程。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开始就以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作为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人民进行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度过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被提出,“三大改造”完成之后,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在中国确立起来,为中国现代化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同时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基础。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8],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雏形出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于中国现代化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重视工业到工业农业两手抓再到重视科技文化,中国现代化蓝图愈发完整,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理论的把握越发深入。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要“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9]。中国现代化以发展生产力作为主线,同时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关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许多有利探索,在经济上探索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明确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创造性地开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党的十六大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0],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首次提出建设政治文明,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内涵更加广阔,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进一步成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现代化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包含内容更加广泛,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再到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中国文明的发展前所未有地推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社会文明”这一概念,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从四个文明扩充至五个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再次深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过程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践行初心和使命,面对“两个大局”交织影响的复杂局面,创造出社会长期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两个伟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实践活力。新时代以来,中国人民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小康”这一中华民族的历史夙愿,共同富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周边国家实现共享共赢,中国文明的世界意义凸显,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实践基础,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繁荣。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

在马克思文化观视域下,社会形态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社会文明也由此衍生出不同的类型,“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缜密的逻辑,是现代文明的精华所在,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文明形态”[11]。

(一)人类物质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正确的历史观出发,超越了资本主义中人与劳动的异化,以共同富裕作为价值追求,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物质文明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物质层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究其原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下生成的,与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存在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引领的中国式现代化不再以经济增长总量作为唯一衡量指标,而是以高质量发展作为发展目标,做出新发展阶段的正确判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目标,促进了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成了人类物质文明新形态。

(二)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物质、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人的异化成为普遍现象,财富和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公民的价值观和精神必定会受到影响。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血脉,催生出强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同时,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国的出场证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单向度发展的超越,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关系的正确答案。

(三)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囊括了政治文明新形态。“民主”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始终存在于政治活动的演变过程中,但现代“民主”更多的只是政治利益集团用于掩盖真相的表象,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民主”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民主,政治被少数资产阶级政客所操纵,人民的权益得不到实现。相反,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根本上践行了民主的真正含义,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环节的统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开、透明,保障了国家权力掌握在人民群众手里。在政治文明层面,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西方民主的超越,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巨大优势。

(四)人类社会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涵盖了社会文明新形态。资本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根本存在,财富分配不平衡导致社会形态畸变,人民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群体性事件频发,国家和社会成为富人取得自我利益的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总量实现了巨大提升,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不断出台国家政策文件,强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12],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实现了全面小康。同时,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集体主义作为思想核心,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超越。

(五)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凝聚了生态文明新形态。从古至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到不断的探讨与研究,经济全球化加速的当下,以利益为根本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生存受到严峻的考验。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而是寻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经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采取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路径,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凝聚形成了生态文明新形态。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逻辑的超越,标志着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丰富了世界文明样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活力,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宝贵经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