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对加强当代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现实启示

作者: 李逢春 郑姣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体现,是关系到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向好转变的关键。家风败坏往往是党员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1]红色家风是老一辈革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家庭风尚,对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党员领导干部承担着与其他社会成员不同的责任,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与党的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重视家风建设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一)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家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工程,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统一。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领导干部的家风出现问题,其作风也会有所影响。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党内正气不断上升,党风明显好转,社会风气上扬。但进入新时代,党所面临的考验和挑战是严峻的,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常抓不懈,越抓越严。良好党风政风靠的是党员领导干部良好作风的形成,良好作风的养成需要良好家风的涵养。因此,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路上,需要不断营造从严治家的好家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的落地。

(二)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对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是冷冰冰地说教,而是要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家庭入手,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家风建设需要从小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从生活琐事入手,以自身言行去教导家庭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使家风成为无形的约束力。虽然家与家之间的规矩不尽相同,每家每户的家风也有所区别,但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的最大共识,也就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从家风建设这个小切口入手,通过家风影响党风、政风以及民风。通过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使抽象的、理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具体、生动和形象。

(三)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家风是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特色文化,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许多人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采取了消极和否定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加上西方文化的渗透,一些人逐渐淡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了文化自信的基础。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需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红色家风,学习革命先辈们的优秀家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支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载体,不断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也为彰显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红色家风的内涵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指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率先垂范,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红色家风,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取向和精神风貌,也为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家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信仰坚定的红色底蕴

革命理想高于天。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有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在艰苦的革命和建设中,革命先辈们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毫无畏惧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比如,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在狱中写下《狱中自述》,他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2]他的孙子李建生表示,“爷爷李大钊选择马克思主义,除去主义自身的科学和真理的因素外,还取决于他从少年时代就树立改造中国的理想,他看到了以资本主义为代表的旧制度已经开始走向衰败,社会主义的萌芽已经开放,未来的中国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强盛,人民才能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幸福的新时代。”[3]

(二)爱国为民的红色内核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古代,涌现了许多不顾个人生死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近现代以来,中国遭到了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侵略,中华民族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无数中华儿女投身于救国救亡的洪流之中,挽救民族危亡。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中华民族“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用自己的血和泪继承和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刘少奇同志终生践行爱国为民的信念,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也秉持了爱国精神。在他的子女即将前往苏联学习的前夕,刘少奇特地挤出时间对他的儿女进行思想教育,希望他们到了苏联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学到更多的本领,回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毛泽东的家庭在革命年代,有6位家庭成员牺牲在革命浪潮中。毛泽东曾写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把对家的深情厚谊凝聚在对人民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

(三)严于律己的红色基石

《论语》强调: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是对共产党人最起码的要求,在这方面,老一辈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家属子女坚持不搞特殊化。比如,毛泽东同志无论对待子女还是其他亲属,都秉持了自己的亲情规矩三原则,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据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回忆,小时候父亲经常要求他们艰苦朴素,解放后生活好了,也让他们穿得不要太奢侈,要和老百姓一样。

(四)勤俭孝亲的红色本色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也一直把艰苦奋斗作为我党的传家宝,是我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政治优势。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字典里,勤俭是其一生的生活习惯。比如,周恩来总理的生活习惯始终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在周恩来的十条家规中,第八条就是生活要艰苦朴素。

三、当前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党中央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打虎”“拍蝇”“猎狐”重拳频出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逐渐影响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生活,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家风不正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隐患。

(一)人情关系的羁绊

中国的传统社会倡导人情关系,这种人情关系常常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句古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体现的正是这种人情关系。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比较讲人情的社会,尤其是亲情。而讲人情,就容易产生情大于法的情况,容易导致违法犯罪。不少违纪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么利用公权力为亲属谋利,要么纵容默许亲属违法犯法。从父子兵到夫妻档,部分领导干部或是无法对亲属说不,或是被身边人拉下水,逐渐滑入犯罪的深渊。人情关系的羁绊,极易导致家族式腐败,出现一腐腐一片的现象。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多样化,社会交往逐渐复杂化,社会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也随之产生,各类思想文化、价值观影响和冲击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一部分人在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中,逐渐丧失了道德品质,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扭曲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在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驱使下,有些领导干部通过自己的家人或是给一些官员和企业牵线搭桥,从中牟利;或是直接通过家人经商,办企业从中获益。这种利用手中的公权力对市场进行非法干预,实现权力的资本化的方式,不仅建构了不健康的政商关系,更是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给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优良家风的影响力不足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子女的言行。党员领导干部是家庭的核心人物,如果领导干部坐不端、行不正,其子女亲属就更难以约束自己的言行。优良家风形成的是风清气正的家庭氛围,坏的家风就会使整个家庭风气败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自身言行有亏,疏于管教子女,约束亲友,就会为子女、亲属走上不归路埋下祸患。

四、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路径

老一辈革命家在极其艰苦斗争环境中形成的红色家风,既汲取了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信念和价值取向,为当前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家风建设树立了榜样。

(一)严于律己:强化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以身作则

思想问题没有小问题,抓好了思想建设,才掌好了舵,走对了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不断深化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在廉洁从政、担当作为上勇立潮头。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确正确的政绩观是实实在在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为了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私利。

1.坚定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是理想信念,发展的动力也是理想信念,革命先辈们在理想信念的激励下艰苦斗争,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党员领导干部的德行对家庭成员的言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做到真信真做真守。一要做到真信。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深化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在生活中坚持用理想信念校准自身言行,做到思想同心、行动同行。二要做到真做。理想信念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切切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在工作中要勇于担当,勇敢作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事不避难,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履职尽责的方向,真正为群众做好事。三要真守。坚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谨慎用权,依法依规用权,严格按制度办事,坚守制度红线,自觉主动接受监督,率先垂范。

2.正确处理各类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我国是个人情社会,县级地域不大,人际关系比较紧密,亲属圈、朋友圈、同事圈等比较热络。领导干部有权,自然找的人就多。面对老领导、老同学、老朋友、老下属,还有远的近的各路亲戚,如何正确对待和把握是对领导干部一个很现实的考验。”[4]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工作关系等这些都是正常人必不可少的社会交往关系。只有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建立健康的社会交往关系,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要正确处理亲属关系。亲情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感情之一,也是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感情,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正是因为这种感情的重要性,我们才应该为自己的亲属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不是放任自流。建立在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上的亲情,这种亲情不仅损害他人的利益,也危害自己,这种变质的亲情,只会让党员领导干部成为亲情的傀儡。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理智地掌握自己的感情,不因被亲情所绑架。二要正确处理朋友关系。朋友关系是影响人一生的关系,从交往的朋友也可以体现出个人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操。所谓朋友就是志趣相投之人。不怀好意的人就会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兴趣爱好腐蚀党员领导干部,很多领导干部就被虚伪的友情所欺骗。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领导干部应当洁身自好,谨慎交友,慎重与朋友交往。领导干部需要的朋友是不应夹杂利益关系的朋友,更不应是酒肉朋友、江湖朋友。三要正确处理工作关系。领导干部与工作人员在一起长期工作,难免会产生深厚的工作感情。党员领导干部在处理工作关系时,应该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守住底线和防线。领导干部应当对错分明,不能把私人感情与工作混为一谈,不能以感情亲疏作为为人处事的标准,正确处理各类关系,站稳立场,始终做到一视同仁。

(二)涵养正气: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家庭影响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的言行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加强家风建设,离不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参与,要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1.传承优良家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