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果产业发展及其对策研究
作者: 高飞 李洁欣 齐文娥
关键词:热带水果;水果产业;产业化发展;广东省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饮食越来越重视,水果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水果产量也多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多种水果产量排在国际前列,水果品类丰富、品质不断升级。各类水果接力上市,水果供应实现全年覆盖,水果市场供应均衡。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源优势逐步弱化、生产组织和风险抵抗水平较低、加工业发展也尚未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大而不强”是我国水果产业的痛点之一。现有的水果产品加工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较短。相比于发达国家人均水果消费量,我国水果消费仍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广东省作为全国水果生产和出口大省之一,水果现已成为除谷物、蔬菜之后的广东省第三大类种植产品,因此探究广东省水果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乡村振兴,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方向,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广东省水果产业的发展概况、广东省水果产业的消费和贸易特征、成本收益、科技支撑与发展和品牌建设状况,总结出广东水果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发展状况和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对于推动广东省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发展概况
(一)广东水果产业在全国水果产业中的地位
中国是水果生产大国。改革开放后,我国水果产业率先进行市场化改革,历时40余年,全国水果产业不断发展,近年来总体呈现出地理聚集的特点,水果生产正逐渐迁移至广东、广西、陕西和新疆等省区,并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经营。其中,广东、陕西、广西等省份为我国水果产业高度地理集聚地区,不同区域的果品独具地方特色。
2012-2021年广东省水果种植面积、产量如表1所示。从生产面积来看,广东省果园面积在2012-2016年不断增长,2017年出现下跌后再次恢复增长,2021年达105.08万公顷,面积及占全国比例均略有下降。2021年,广东省果园面积低于广西省和陕西省,排在全国第3位。从产量来看,广东省水果产量波动上升,2021年达1826.73万吨,约是十年前的1.43倍,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量占全国比例为6.10%。近5年来,广东省水果市场占有率在6.68%上下波动。2021年广东省水果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主要水果产量大省中均排第5位,与排名第1位的广西省相差4.13个百分点,与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分别相差3.84、1.91、0.86个百分点,总体竞争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果园单产来看,广东省果园单产持续增加,与全国水果单产差距逐渐缩小。2012-2021年,广东省水果单产由11.63吨/公顷提升至17.38吨/公顷,全国水果单产由20.10吨/公顷提升至23.12吨/公顷,与全国单产的差距由8.48吨/公顷缩小至5.74吨/公顷。10年间,广东省水果单产保持增长趋势,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二)广东水果产业在全省农林牧副渔产业中的地位
由表2可以看出,广东水果产业在全省农林牧副渔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21年,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8305.84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约为3951.14亿元,水果产值1045.34亿元。可见,水果产值约占种植业产值的26%,约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3%。
(三)广东水果品种结构分析
1.从2021年年末实有面积来看水果的品种结构
2021年广东省各类水果年末实有面积占比(图1)显示,2021年年末实有面积最大的7个水果种类分别是荔枝、柑桔橙、香(大)蕉、龙眼、李子、柚子和菠萝,面积分别为26.27万、19.20万、11.14万、11.50万、5.57万、5.18万、3.93万公顷。其中,荔枝年末实有面积占总水果年末实有面积的25%,是所占比例最大的水果品种。柑橘橙年末实有面积占总水果年末实有面积的18%,位列第二。香蕉年末实有面积和龙眼年末实有面积所占总水果年末实有面积相近,均占比11%,位列第三。
2.从2021年产量看广东省水果的品种结构
广东省总产量最大的7个水果种类分别是香蕉、柑桔橙、荔枝、柚子、菠萝、龙眼和李子,其2021年产量分别为483.30万、399.72万、151.62万、125.98万、116.78万、104.23万吨和80.63万吨。如图2中所示,香蕉产量占所有水果总产量的26%,是所占比例最大的水果品种。柑橘橙总产量占所有水果总产量的22%,位列第二。荔枝总产量占所有水果总产量的8%,位列第三。
(四)主要水果品种基本情况
2019-2021年广东省水果年末实有面积见表3。近年来,广东省水果实有面积有所增加,由2019年的100.70万公顷增长至2021年的105.08万公顷,同比增长1.89%。荔枝、柑橘橙和香(大)蕉三大水果产业2021年末实有面积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25.0%、18.3%和10.6%。其中,荔枝年末实有面积由201 9年的24.87万公顷增长至2021年的26.27万公顷,同比增长3.38%。柑桔橙年末实有面积由2019年的19.20万公顷增长至2020年的19.49万公顷,2021年减少至19.20万公顷,同比下降1.49%。香(大)蕉年末实有面积由2019年的11.13万公顷增长至2021年的11.14万公顷,同比增长0.09%。
从表4可见,广东省水果产量在不断地增加,总产量由2019年的1644. 38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1826.73万吨,同比增长4.02%。其中,香(大)蕉总产量由2019年的464.83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483.30万吨,同比增长4.10%。柑桔橙总产量由2019年的362.16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399.72万吨,同比增长2.97%。荔枝总产量由2019年的109.22万吨增加至2021年的151.62万吨,同比增长12.24%,增长幅度较大。
从近3年数据来看,水果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柑桔橙和香(大)蕉增长幅度低于水果总产量增长幅度,菠萝总产量增长幅度基本与水果总产量增长幅度持平,荔枝总产量增长幅度最大,是水果总产量增长幅度的3倍左右。
三、消费和贸易特征
(一)消费态势
蔬菜和水果是人体所需维生素的重要来源。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膳食均衡,市场上丰富的水果品类也激发了消费者的热情。近年来,广东省水果消费市场向好,总体呈以下特点:
一是水果消费稳中有升,但市场潜力仍有待进一步开发。2017-2021年,广东省居民人均干鲜瓜果消费量基本呈上升趋势,由40.11千克增长至44.83千克,其中2021年广东省居民人均干鲜瓜果消费量较2019年略有下降,其余年份消费量均为上涨。2017-2018年广东省居民人均干鲜瓜果消费量在40千克左右,而近3年广东省居民人均干鲜瓜果消费量基本稳定在45千克左右,维持在50千克以下,低于全国人均干鲜瓜果消费量。
二是鲜瓜果消费量呈上升态势,占干鲜瓜果消费比例增加。2017-2021年广东省居民人均鲜瓜果消费量走势与干鲜瓜果消费量走势基本一致,由36.39千克上升至41.35千克。广东居民干鲜瓜果消费以鲜瓜果为主,鲜瓜果消费量占干鲜瓜果消费量比例不断提高,与全国比例差距不断缩小,2019年起比例超过全国水平,2021年达92.24%。
(二)贸易特征
2021年,全国水果进口额达134.7亿美元,同比增长30.9%;进口量达702.7万吨,同比增长11.5%。出口方面,受疫情影响,出口额和出口量双双出现回落,出口额为54.3亿美元,同比减少14.9%;出口量为354.6万吨,同比减少8.3%。总体上,全国水果进出口持续处于贸易逆差,且有不断扩大之势。2021年,广东省进出口水果及坚果金额同比增长明显,增速均超过全国水平,在全国出口总额下降的情况下广东省出口额仍保持增长。2021年广东省出口水果及坚果金额为3.67亿美元,同比增长45.63%,进口水果及坚果金额为52.9亿美元,同比增长18.16%。
四、成本收益分析
近年来广东省水果产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十分常见。水果产量快速增长,但经济收益是否同步提升则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以荔枝和菠萝为例进行水果产业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菠萝成本效益
根据广东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数据,2021年,广东省菠萝主产区徐闻县的主要菠萝种植品种为巴厘,占菠萝种植总面积的94.3%。2021年,徐闻巴厘菠萝平均亩产达3914.0千克,亩均成本为5480.0元,亩均产值为9746.0元,同比增长43.8%;亩均效益提升至4266.0元/亩,同比增长228.9%;利润率达43.77%,同比增加24.63个百分点。
(二)荔枝成本效益
荔枝各品种利润率同比变化不同,平均利润率为63.52%。根据广东省农业信息监测体系数据(表5),2021年糯米糍亩均效益最高,亩均成本为3926.0元,亩均效益为9874.0元,同比下降16.7%,利润率同比下降9.38个百分点;白糖罂亩均成本为3420.0元,亩均效益为7530.0元,同比增长67.9%,利润率同比上升14.21个百分点;妃子笑、桂味、黑叶、怀枝的亩均成本分别为3443.0、2990.0、2388.0元和1750.0元,亩均效益分别为4406.0、5533.0、3512.0元和2650.0元,利润率同比变化-5.91、-11.13、19.88、15.53个百分点。
五、科技支撑情况
(一)升级农机设备,创新推广模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在不利于人工操作的环境中作业,提高操作精准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节省劳力。目前省内在提升水果产业机械化水平工作上主要从两处发力:
一是升级现有农机装备,提高技术通用性、实用性,打造全产业链的机械化。由于广东有60%以上的耕地在山地丘陵地区,果园多建于崎岖的山坡之上,人力劳动强度大,交通运输不便。因此,2017年广东省设置了农业装备产能提升与示范推广专项,安排省级财政资金3400万元,研制适合在多环节使用、适合在复杂环境行走的新型农机设备,有针对性地开发用于生产全链条的智能化机械设备,积极打造“果园生产全程机械化、信息化、智慧化”的高效现代示范园。甘蔗、柑橘、荔枝等作物的生产全过程机械化设备的打造已经初见成果。广州近年来在从化、增城建设荔枝种植绿色防控示范区1万亩,建设了荔枝高标准生态智慧果园,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应用面积18.6万亩,建成自动喷滴灌设施4.5万亩,拥有超过300台农用无人飞机,2021年机械植保作业面积达42.96万亩。
二是把握好政策导向,强化推广手段,创新推广模式。2018年,省内投入4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扶持建设了8个果园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建设、集中演示、巡回展示、服务作业、增加补贴等切实面向农户、切合农户生产需求的推广手段和模式,提高推广力度。
(二)升级农机设备,创新推广模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农业科研院所承担了技术的研发和供给、技术示范和人才培养培养功能,企业、农户等是技术接受和推广方,政府在其中起协调促进作用,搭建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他们共同构成了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体系,推动科研平台成果转化。目前省内水果产业中,政府、科研平台、产业园三方已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体系正在成型。如江门市新会区已建立2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个产学研合作基地、8个陈皮相关的研究院。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与多所大学及广东省农科院建立合作关系,为园区内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提供种苗脱毒、新品种育种、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新型农业技术,为茶树柑健康种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