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意蕴
作者: 冯小敏[摘 要]“践行初心”“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关于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相结合的鲜明例证。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幸福观是对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不负人民”内涵的深化,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高度。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筑牢共产党人的幸福观,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要体现在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用日用而不觉的核心价值理念凝聚磅礴力量和对人类命运真诚关切的天下情怀上。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共产党人幸福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践行初心;不负人民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4-0009-0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概括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感悟,揭示了党的特质和精神谱系的红色基因,源与本、根与魂,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不竭动力。黑格尔曾经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意境深远,既有深刻的理论内涵、深沉的历史底蕴,又有厚重的奋斗实践、鲜明的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生动体现,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时代结晶。
“践行初心”“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关于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观点。党百年奋斗“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本文以此为视角,通过深入揭示伟大建党精神关于党的性质宗旨内容的思想内涵,研究其作为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质,阐释新时代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仅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中凝聚团结奋斗磅礴力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样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
伟大建党精神概括的“践行初心”“不负人民”,明确了党的不变性质。《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知识分子初次登上历史舞台,在代表谁的问题上,就旗帜鲜明宣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同时,公开阐明当今是“劳工神圣的时代”,“令资本家把劳动者当做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做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见于社会方面,由少数阶级专制的黑暗社会,变为全体人民自由发展的光明社会”。正如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所说,毛泽东不是人民救星,而是以他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东西,都是产生于对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反映占人口80—90%的农民的要求,又无城市工人支持。1928年陈公博曾在报上发表关于国民党代表谁的文章,引起一场争论。周恩来深刻分析不同时期国民党的代表性,辛亥革命前代表华侨资本家、不满社会现状的人等;辛亥革命后到改称国民党,代表国内依靠军人为主的一部分绅士、买办官僚、知识分子等很小的基础;国共合作改组国民党后,其成分包括了社会各阶层,由此党内也分成左右两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清党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抗战开始后基础有所扩大,但仍是代表地主、官僚、资本家和上层军人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包括真正代表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利益,彻底解决了几千年封建剥削制度的核心——土地制度这一民主革命的重要问题。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党的根本力量之所在。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中国人把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实现了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结束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积贫积弱、受人欺负的悲惨命运。柳亚子曾问毛泽东,中国革命那么快赢得胜利,有什么妙计?毛泽东回答,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国民党将领宋希濂也曾求教毛泽东,马列主义为什么学得这样好?毛泽东回答,拜人民为师,这就灵了。反观国民党,始终不相信人民的力量,并且不许人民起来,甚至把命运和希望主要寄托在国际干涉和支援帮助上。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代表人民、依靠人民实行伟大社会革命中,不仅照亮中国光明道路,把一盘散沙中国人凝聚起来,而且用自己的牺牲奉献昭示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革命先烈陈乔年就义前曾慷慨陈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一部党史是中国革命复杂性、艰巨性、残酷性的缩影,更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奋斗史。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牺牲了370万党员。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的牺牲精神那样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中国共产党赢得天下,在于不谋任何私利。1949年蒋介石在检讨国民党为何失败时将共产党优点概括为七条:一是组织严密;二是纪律严厉;三是精神紧张;四是手段彻底;五是军政公开;六是办事调查;七是组织内容:干部领导,由下而上……七条之后,蒋介石又将“干部不准有私产”特别标注,作为中共最重要的优点。正因为党在百年征程中始终用忠诚奉献践行不变宗旨,以人民的期盼和愿望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真心支持,遇艰险无坚不摧,行大道凯歌奋进。
伟大建党精神概括的“践行初心”“不负人民”,也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至上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始终为了人民,实现、维护、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与国民党对待人民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要精力究竟是放在给予还是索取上。他还指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为人民服务,让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奋斗不止。
在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中,党领导人民拿起枪杆子,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战争。在民族危亡中奋起抗争,开展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艰苦卓绝的持久战。领导中国人民翻身解放,让3亿多农民分到了7亿多亩土地。彻底驱逐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势力,建立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党把稳定物价、救济失业、治理水灾、解放妇女等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大团结和真正的人民民主。领导人民在侵略威胁中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在地位上彻底摆脱了被欺侮、被压迫的命运。打破帝国主义封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初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推动教卫文体事业全面进步,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用几十年走完资本主义几百年工业化进程,把14多亿人一个不落带入全面小康,在世界东方广袤大地上,创造出中国全体人民所共同拥有的亮丽风景,为世界贡献着发展中国家掌握自己命运、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并让那些指望中国改旗易帜、吞下损害自己利益苦果、企图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念头成为梦呓。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认同,就在于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的幸福不懈奋斗,真正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权利得到保障,并以此作为评判自己工作的重要价值标准。党把“践行初心”“不负人民”性质宗旨,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和人民心坎中。
二、伟大建党精神基于中国共产党奋斗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的生动结合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闪耀着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新文化的光芒。伟大建党精神关于“践行初心”“不负人民”的深刻思想,就是一个鲜明例证。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政治灵魂和行动指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追求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深刻感悟到,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和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在苦苦追寻、反复比较中作出抉择,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以此确立自己无产阶级政党的基因底色。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上,确立消灭阶级剥削压迫、实现人人自由平等的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依靠无产阶级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求得彻底解放。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她指引中国共产党人确立党的性质宗旨,即“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利益不同的利益”。党坚持“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主体和真正动力的基本观点和政治立场,认定人民群众是实现自己历史使命的根本依靠力量,任何时候都要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伟大建党精神正是从马克思主义中获得了精神指引和滋养,激励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奋斗人民解放事业的“初心”理想,始终当好人民公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铸造“不负人民”的无限忠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与灵魂”。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赋予的。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实践中坚守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激活了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伟大中华文明。党深刻认识到中国国情要靠中国人自己把握,中国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认识,中国事情要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始终立足在中国广袤大地,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厚滋养,践行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风骨。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建党精神,与丰富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很强的契合性。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民为邦本”“得民则治,失之则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念,“舍生取义”“位卑未敢忘忧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践行初心,为民族解放事业不畏强暴、创造浴血荣光的奋斗实践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彰显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用理想和信仰书写,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用拼搏和奉献赢得。党自创建时,就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添了许多原创性内容。革命战争年代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党群关系是“鱼水关系”思想;“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念;“唤起工农千百万”的获胜秘诀和“把人搞得多多的”离开人民将一事无成的力量源泉观;给人民“实际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的领导资格论;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反之则“轻如鸿毛”的生死价值观。依靠人民监督“才不会懈怠、才不会人亡政息”的执政理念,等等。改革开放年代如“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政策思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科学发展观重要理念等。新时代如“江山就是人民”“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至上价值理念,“千家万户的事”就是“大国之重”“以民为师、以民为镜、以民为秤”的群众观,要让人民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人民幸福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思想,“用心用情用力”提高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负人民重托的执政理念,“为人类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胸怀等。
伟大建党精神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思想精华。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进程中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并以中国文化中国精神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理论的内涵。“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党百年奋斗的思想精华,在一大批视死如归、顽强奋斗、忘我奉献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转化为现实可感、可歌可泣的伟大人格力量。党的优秀儿女用模范行动、崇高境界,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大德”和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范。党百年奋斗实践充分证明,伟大建党精神是不断消化吸收马克思主义时代精华,承继并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凝练的中国精神、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