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博览累计签约金额4468亿元
中俄博览累计签约金额4468亿元
5月16日至21日,第八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在哈尔滨圆满举办。作为中俄两国间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中俄博览会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共计有7200余家中俄企业、超过105万名客商参加,累计签约金额4468亿元人民币。
“中老铁路(云南段)虫媒疾病防控项目”合作备忘录签署
5月24日,香港共享基金会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昆明签署“中老铁路(云南段)虫媒疾病防控项目”合作备忘录,以加强中老铁路沿线登革热等虫媒疾病预防与控制,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中埃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
5月29日,中国与埃及两国政府代表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以进一步深化中埃各领域务实合作,为两国共同发展增添新动力,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中阿货物贸易20年增长超8倍
2024年是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5月30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年来,中国对阿拉伯联盟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由2004年的3038.1亿元增至2023年的2.8万亿元,增幅达820.9%。
北京市通过首部外商投资专门性法规
5月31日,北京市首部针对外商投资的专门性法规——《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表决通过,旨在提升外企投资办事效率,深化中国首都制度型开放水平。
中国援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开展校飞试验
6月4日起,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开展为期5天的校飞试验,此次校飞试验由巴基斯坦民航局组织实施,以检验由中国援建的这一项目的导航设施、助航灯光、飞行程序及道面性能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预计新机场将于今年年内竣工移交。
秘鲁《国家港口系统法》修正案签署
6月5日,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在总统府签署《国家港口系统法》修正案,规定秘鲁国家港务局有权向私营公司授予独家经营权,这将有利于中企重获在秘鲁钱凯港的独家经营权。
联合国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
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议案,正式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
决议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四个共同倡导”核心要义为主线,明确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强调文明对话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人类福祉、实现共同进步的重要作用,倡导不同文明间的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
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债券成功发行
6月18日,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债券在国际市场成功发行,成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创新实践。据发行方澳门中银介绍,此次债券发行规模10亿元人民币,为3年期人民币固息品种,最终定价大幅优于初始指导价。
《“一带一路”手册》多语种图书发布
6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京举行《“一带一路”手册》多语种图书发布会,包括英文版、波兰文版、韩文版、罗马尼亚文版、希伯来文版、土耳其文版、哈萨克斯坦文版等多个外文版本。
据了解,《“一带一路”手册》以条目模式为编撰体例,目前词条数已达到498条,力求全面、系统反映“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成果。
第15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闭幕
6月21日,第15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在澳门落幕,共促成38份协议,合作金额130亿美元,增长近一倍。包括电力工程、水利建设、交通运输、绿色工程、矿产资源、大型建设等,覆盖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成功举办
6月24日至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举办。本届大赛设置了数字建造、电子技术、花艺、美发等18个比赛项目以及软件测试、虚拟现实产品设计等6个表演赛项目。共有190名选手参赛,30岁及以下选手占比超过95%。
甘其毛都口岸过货量创新高
截至6月26日,甘其毛都口岸今年过货量已达2024.18万吨,同比增加29.39%,创历史新高。
甘其毛都口岸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境内,北面与蒙古国南戈壁省毗邻,是我国沿边省区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2023年,甘其毛都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3800万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纪念活动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四场分论坛分别聚焦:亚洲智慧的时代价值、大变局下“全球南方”的愿景与使命、以中国式现代化共建繁荣世界、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等四个主题。会议还发布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北京宣言》。
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多份合作文件签署
7月2日至6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有关部门达成共建“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跨里海运输合作、扩大中哈跨境铁路合作、经济发展领域交流合作等五份合作文件。
第六所匈中双语学校孔子学院在布达佩斯揭牌
7月3日,匈中双语学校孔子学院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正式揭牌。这是在匈牙利成立的第六所孔子学院,由首都师范大学与匈中双语学校合作共建。
《中国智·惠世界》案例集发布
7月4日,在上海开幕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智·惠世界》案例集正式发布。该案例集聚焦人工智能国际合作成果,讲述人工智能“中国故事”,分享全球智慧,精彩展现了人工智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企承建智利最大单体光伏项目启动运营
7月8日,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承建的智利最大单体光伏项目CEME1项目正式启动商业运营。据介绍,CEME1光伏项目坐落在被称作世界“旱极”的阿塔卡马沙漠,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以北约1300公里。项目装机容量480兆瓦,配有超过88万片中国制造的光伏组件,能为约50万户家庭提供清洁能源,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8万吨。
中欧班列(郑州)首趟南通道“跨两海”线路开通运行
7月10日,中欧班列郑州至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线路开通运行。该线路以郑州圃田站为起点,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家,先后跨越里海、黑海,最终抵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此次“跨两海”班列的成功开行,标志着中欧班列(郑州)正式串联起了中亚、里海、黑海等沿线国家和地区,辐射通达欧洲各国,完善了班列多元通道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