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深化社会主义教育的原则、方法与实践进路
作者: 牟世晶[内容提要]新时代深化社会主义教育要立足时代发展之需,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使命,遵循教育理念的系统观念、教育对象的全覆盖与关键重点相结合、教育过程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教育方式方法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育内容的一般性与个别性相结合的原则,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科学方法,通过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常态化专项教育体系、打造经典文艺作品、深化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拓展社会主义实践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等进路,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①。社会主义教育作为“三个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教育”②,既要明确其原则方法,深入推进,还要形成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久久为功,扩大社会主义教育的覆盖面,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实效。正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而且要经常讲、反复讲。要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③
一、新时代深化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教育是寓“知、情、意、行"于一体的结构性的、综合性的思想教育活动。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实效,应立足时代发展,以一定的指导原则为依循。
一是在教育理念上坚持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就是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一分为二地而不是绝对地分析和解决问题。”①因此,要注重社会主义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加强社会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发布新时代深化社会主义教育相关指导意见,以使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教育能够系统性规划、整体性推进;加强对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与环节的系统性认识与把握,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全局与局部的统一,使社会主义教育的各部分内容能够各有侧重,使社会主义教育的各个环节能够有机统一;加强对不同教育资源、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主体的一般性与个别性的把握,有效整合不同教育资源,有机协同不同教育主体,使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主体的社会主义教育能够协调一致。同时,还“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②,既立足国内又面向国际,在国际上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让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人民充分理解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中国和世界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所具有的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是在教育对象上坚持全体人民全覆盖与抓关键抓重点相结合。社会主义教育是一项关乎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全民工程,应覆盖全领域、全部门、全体国民,在教育对象上实现全覆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理应了解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基本规律、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与制度优势,等等。因此,开展针对全体国民的专门的社会主义教育是建设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唯此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提升对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理论认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认识与把握,进而以更为饱满和积极的精神状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坚持教育对象全覆盖的同时也要突出重点,抓好关键领域、关键行业、关键部门、关键主体的社会主义教育。当前应着重加强对新兴领域、新兴部门和新型劳动主体的社会主义教育,如加强网络空间的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和阵地建设,加强对新兴产业部门和劳动主体尤其是涉外部门和主体的社会主义教育;还要加强对国家重要部门人员、党员干部、科技人员、青少年、出国留学人员与交流人员、劳务输出人员的社会主义教育,以局部为突破,以点带面,推动社会主义教育在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各群体的全覆盖。
三是在教育过程上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一方面,就国家长远发展来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长期地持续地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长期任务,需要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做好顶层规划,一代人接着一代人,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既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也要基于国家发展所处的不同历史方位,针对不同历史时空的发展需求,进行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安排,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另一方面,就个体教育来说,社会主义教育既是一个终身教育过程也是一个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阶段性教育过程。个体的成长与学习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而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又面临不同的教育要求,因此针对个体的社会主义教育也需要坚持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统一,既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段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教育任务与教育要求,也要使社会主义教育能够贯穿个体成长成人的全过程。
四是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施策。新时代深化社会主义教育,提升社会主义教育实效,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正如有学者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每个公民都要经常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并视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在社会主义教育的内容、重点、方法、途径及要求等方面各有区别。”①一方面,社会主义教育涉及发展史、理论、价值、实践等多个维度的内容,应依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教育涉及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应依据不同人群及其受教育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注意研究青年的特点…研究、掌握了当代青年的特点,才有可能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②,克服在方式方法上搞“一刀切”、寻求简单化、整齐划一,要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主体及其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空环境及其变化,进行具体分析,采取富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唯此,才能有的放矢、有效施教。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hx20250110.pd原版全文
五是在教育内容上坚持一般性与个别性相结合。从教育内容上来看,社会主义教育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教育等多个维度,涉及历史育人、理论育人、价值育人和实践育人等多个方面。因此,就一般化的大众教育来说,应在教育过程中根据教育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认识水平差异、职业差异等,将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具体地历史地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内容上的全面教育;而就关键领域、关键行业、关键部门、关键主体的个别化教育来说,则要根据领域特点、行业需求、部门实际、主体身心发展规律与特征,在教育内容上有所侧重,凸显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总的来说,新时代深化社会主义教育应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一般性与个别性相结合,通过教育内容上的多维度结合及各有侧重,深化教育对象对社会主义的全面认识与深人理解,以实现最大育人实效。
二、新时代深化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方法
新时代深化社会主义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基于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与不同主体及其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运用科学且富有针对性的方法。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即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理论教育提升社会主义认识水平,以实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认识、强化社会主义认同。
一要通过系统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形成理性的认知,以理论上的“清醒”铸就政治上、方向上的坚定,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在价值上固本培元、在行动上凝心聚力。“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① 虽然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不同,我们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走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思想理论上,在实践上经历了洗礼,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于我国的渗透干扰破坏,深化社会主义教育,特别是加强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理论成果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有力武器、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的任务十分必要且紧迫。“重视革命理论的学习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需要对工人群众进行革命理论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人群众的革命觉悟,使人民群众转变为革命的力量。”②因此,不仅要在国民教育系统开展阶段性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而且要全面深入推进面向全民的长期性的社会主义理论熏陶,如基于各类媒体平台的理论宣传,各类各级组织的理论宣讲,以全面长期的理论熏陶使社会主义理论入脑入心,转化为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的强大力量。
二要让教育对象到火热的现实的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百闻不如一见,实践的优越性在于它的直接现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① 毛泽东也强调:“师生应该接触农民和城市工人,接触工业和农业。不然,学生毕业,用处不大”②,“要接触社会实际”③。新时代深化社会主义教育,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也要加强社会主义实践教育,使人民大众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增强对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灵活多样的实践教育方法,如参观考察、基层锻炼、见习实习、实践研修、出国访问等方式,突出问题意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上好实践这一门生动的社会主义教育大课。
2.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所谓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即通过历史维度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现实维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实践和建设成果教育以及历史与现实双重维度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教育,使人民大众深化对社会主义及其发展必然性的认识,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要在历史维度上,通过系统的、专门的社会主义历史教育,使人民群众置身5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时空,在“观念的世界"里经历革命先驱、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心路历程,与历史事件设身处地、与历史人物同悲共喜、与历史发展同频共振,有效地引导人民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以史为鉴、察往知来”,“要有历史视野。历史是最好的老师”④,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③全面认识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就不能不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只有在历史的涵养中,我们才能更为全面地体会以及深刻地认识到为什么历史、为什么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而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二要在现实维度上,通过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教育,坚定人民群众的信仰信念信心,凝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主体力量与精神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方面,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①我们要以此为遵循,讲全讲深讲透新时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以共有的目标凝心、以共建的事业聚力、以共享的成果固本、以共同的使命强基,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shhx20250110.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