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传承好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
作者: 徐红梅 雷朋
何为青春?陈独秀先生说,青春如同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拥有一种新鲜、蓬勃、热烈的青春气质。因为理想永存、一切为民、与时俱进、敢于斗争、自我净化,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风华正茂、青春勃发。这源于一种精神自觉和矢志不渝的实践探索。作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青年,传承好、践行好这一精神品质,对直面风险挑战、成长成才意义重大。
一、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从何而来
(一)追求真理的先锋气质
追求真理、坚守理想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注入了灵魂,使其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没有凝聚力,一个没有理想的政党也不会有战斗力。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脱颖而出,关键原因就在于我们党能够始终站在实践前沿、理论前沿,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并接受创新理论的指导,永葆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
(二)人民至上的执政情怀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一百年来,我们党所付出的努力、所进行的斗争,都是为了这个初心。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到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与改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中国人民逐渐富了起来;再到引领人民走上新的征程,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旨在让中国人民强起来,每一个目标背后无不体现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正是党始终不忘“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才使蕴含于人民中间的伟力得以激发,使依靠人民有了保障,使推进事业发展有了不竭的动力。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之本,力量之源,是党永葆风华正茂的青春密码。
(三)守正创新的发展法宝
在守正创新中书写历史、赢得未来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的关键所在。一个政党能否不断成长壮大,重要因素在于其理论创新程度。回望百年征程,每当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都能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识世界、把握规律,紧密结合实际国情和时代课题,敢于打破陈规,勇于推进观念创新和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地完善制度体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使党的生命力和活力始终有科学的制度作支撑,有创新的理论为指导。在新思想新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我们党凝聚起更多创新创造的发展伟力,切实把改革推向纵深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健康有力的组织肌体
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到党的活力和战斗力。从历史与现实来看,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组织纪律严明、决策执行高效,能够迅速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策略。这种健康状态是党能够永葆青春的重要基础。此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还依赖党员干部的先进、纯洁。由此,党组织历来重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作用,广泛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确保了党的肌体细胞时刻保持生机活力。
(五)自我革命的净化本领
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是我们党取得重大历史成绩的经验法宝。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的历史。在百年大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总是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自我革命、修正错误,敢于正视问题、克服缺点,勇于刮骨疗毒、去腐生肌。这种勇于自我革命的基因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特征,更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
二、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迎接风险挑战的定心盘
(一)助力新时代青年筑牢思想航向
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首先体现在其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上。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这种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正是指引新时代中国青年思想航向的旗帜。当前“躺平”“丧”等为代表的“颓废文化”在部分青年群体中蔓延,其表现为青年因现实困难、压力而放弃奋斗,并将自身所处困境归结为现实不公、制度缺陷等错误因素,进而用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回应现实。此类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一些青年缺乏理想信念,缺少精神支撑,为此亟需用党的奋斗精神涵养青年,帮助青年意识到坚定信念对自己成长和人生奋斗的重要意义。
(二)帮助新时代青年找准人生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还体现在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精神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种担当和奉献精神为青年发展锚定了方向,为青年的社会生活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青年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平台;另一方面社会节奏加速和就业压力增加也使青年群体普遍承受学业困惑或职业焦虑。一些青年为了消解社会“内卷”引发的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内耗,开始沉迷于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推崇的泛娱乐化生活,痴迷于网络直播、网络游戏等网络亚文化。这些娱乐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销蚀着青年的斗志,也加剧了青年的自我迷失。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正是帮助青年找到人生目标的重要指引。它能够引导青年深刻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紧密联系,从而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以初心和使命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三)支撑新时代中国青年直面智能时代挑战
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蕴涵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坚持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政党,之所以永葆生机活力,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就在于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永不停滞。如今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日渐嵌入日常生活,对青年的自我建构与自我发展造成冲击。从教育与学习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为学习赋能,有效利用后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从就业市场观之,技术的广泛运用将推动就业市场的新一轮变革,就业机会与职业不确定性都会增加。如果青年对人工智能持谨慎或担忧态度,缺乏“软技能”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不仅对青年成长不利,也将阻碍社会发展。可见,如何适应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升自己的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支持新时代中国青年直面智能时代挑战的重要力量,能够激励青年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传统观念。
(四)领航新时代中国青年积极回应时代召唤
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是一种勇立潮头、务实笃行的精神风貌。在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征程中,一代又一代满怀理想的青年以敢闯敢试的激情和求真务实的理性投身于中国的革命、建设与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进言之,中国青年始终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锋,是引领变革的生机力量。他们的梦想将很大程度上关系执政党、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然而全球格局的新一轮历史性变革,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错综复杂,导致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挑战变大。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与各种挑战,当代青年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素质来应对。青春的色彩是有理想、有朝气;青春的本质是向上、是创新。青年需要传承和发展好我们党勇立潮头、务实笃行的精神品格,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彰显人生价值。
三、新时代中国青年传承中国共产党青春气质的实践路径
(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定青年传承青春气质的信念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生动实践过程中所呈现精神风貌和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体现在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一件又一件的实事上,因此,学习党史,读懂悟透党史,是帮助青年从思想上、理论上、情感上增强传承党的青春气质信念感与自觉性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引领青年传承党的青春气质,就需要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将涵盖党的精神风貌的内容转化为易于被青年理解、感受、认同的精神存在,让学术话语更鲜活更通俗,避免“枯燥性”和“悬空性”。久而久之让党的青春气质感召青年、激励青年,并成为青年日用而不觉的精神力量,从而实现在润物细无声中自觉传承。另一方面,相较于单向性的理论灌输,自主性学习甚至是双向性互动更能引起青年的共鸣与共情,这就需要创新理论教育与学习的方式。例如,开展多种形式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积极推动党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打造党史相关的学生社团,为学生搭建学习党史和实践的平台;构建组织“搭台”,个人“唱戏”的模式,广泛开展青年大讲堂、青年悦读会活动,积极营造能够激发青年主动学习的场景与氛围,提升青年学习的参与度,从而实现由“我听讲”到“我来讲”、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在社会实践中淬炼青年传承青春气质的本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淬炼精神品质的丰厚沃土,也是展现青年精神风貌的宝贵契机。因此,除了自身应形成对青春应有精神面貌的清醒认知,以青春的底色映衬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外,青年更需要在实践中传承。实践教育对于传承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这一特殊性是由青春气质这一特殊精神符号的实践精神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青春气质的深层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实践精神”,其鲜明的实践性体现在它不是固定抽象的概括,而是建立于中国共产党人面对重大历史关头和现实考验时进行战略判断与行为选择的过程上,并由此逐渐凝练和升华而成的丰富情感和精神品质。正因为百年大党青春气质的实践性决定了青年对其青春气质的传承也必须付诸实践。
为此,社会作为青年成长发展的重要课堂,应以青年需求为导向,激发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为其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交流平台、活动平台,鼓励青年在实践中认清目标、砥砺意志,促使他们在岗位工作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志愿服务中培育起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与此同时,政府机构与青年社会团体在此过程中也具有导向功能。它们应发挥引领作用,鼓励并引导新时代青年深入基层,投身至国家与人民亟需的领域与行业,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潮中。应当说,实践不仅是理论的试金石,更是接连奋斗理念与实际行动的桥梁,只有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青年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现实,接受生活的洗礼,从而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升华奋斗精神,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三)选树典型榜样为青年传承青春气质提供示范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榜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往往代表着一种优秀传统和文化取向,具有价值引领和行为示范的重要意义。在百年进程中,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的榜样形象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与建设历程的生动画卷,不断激励大众向前奋进。立足新时代,传承好党的精神气质,仍需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将先进榜样的优秀品质内化为青年的内在品质,促使其知行合一。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抓什么样的典型,就体现什么样的导向,就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因此,在选树榜样的过程中,所选榜样应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能够全面反映党的青春气质的各个方面,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具有引领青年发展的前瞻性和导向性。同时,结合青年的需要和特点,应侧重选取朋辈榜样,发挥优秀青年干部和学生党员的“传帮带”作用。作为朋辈榜样,他们热爱生活、奋发进取、助人为乐的精神,更容易影响到同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发挥着正向激励导向作用。最后,加强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对榜样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更多青年了解榜样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让青年从榜样身上汲取智慧与力量,最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彰显出青年昂扬精神风貌。
总而言之,新时代中国青年无论从代际传承的客观规律,红色血脉和基因赓续的内在要求来看,还是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使命观之,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作为一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的实践命题,青年传承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关键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出传承和彰显包含伟大建党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实践方略,让隐藏于“青春气质”背后的“精神”最终转化为实践力量,激励青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乘风破浪、创造新的奇迹。
【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传承好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气质”<21LLZZB084>的阶段性成果。第一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第二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