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岁月到振兴之路:四海店镇抗联精神的 赓续之旅
作者: 王猛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东北抗联精神宛如一座巍峨耸立、永不磨灭的丰碑,散发着耀眼的光辉,照亮了岁月的征程。四海店镇,这片浸润着革命先烈热血的土地,作为革命二类老区,承载着大青观、白马石、罗圈甸子等重要抗联战斗遗址。这些遗址犹如一部部鲜活生动的史书,诉说着往昔的波澜壮阔与艰苦卓绝,为今朝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同时更为明天勾勒出一幅宏伟壮丽的蓝图。
一、往昔烽火:滚滚硝烟中的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诞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抗击日寇的艰难历程中孕育出的伟大精神。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无数英雄,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这一精神丰碑。其内涵丰富而深刻,涵盖了精忠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以及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在东北抗联的历史中,四海店镇的白马石、大青观和罗圈甸子等地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一)白马石:会师地的英雄传奇
白马石距离绥棱县城约70公里,周边自然环境为游击活动提供了天然掩护,在1936-1944年间成为东北抗日联军西征会师地与秘密联络站。当时,日本关东军妄图剿灭东北抗联,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果断组织西征。西征之路荆棘丛生,夏季部队面临炎热酷暑、给养短缺以及日伪军的疯狂围追堵截;冬季部队则要在零下40多度的严寒和齐腰深的大雪中艰难前行,战士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不少人牺牲在路上。然而,凭借着对祖国的赤胆忠诚和坚定信念,部队成功会师。这一过程彰显了抗联战士精忠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毅然投身于艰苦卓绝的斗争,这种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灯塔,照亮了民族解放的道路,激励着后世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
(二)大青观:密营中的艰苦抗争
大青观位于绥棱县半截河林场东北部,1937年成为抗联的重要密营区域。在这里,抗联战士面临着超乎想象的艰难。政治军事学校因日伪军讨伐不断搬迁,教学物资极度匮乏,但教官和学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习,为抗联和地方输送了大批人才。物资匮乏时,王明贵师长率部截获日军粮车,解决燃眉之急。密营医院的建立与发展,体现了战士们对战友的关爱。大青观的每一处遗址,都见证了抗联战士勇敢顽强、不畏艰苦的精神。他们在困境中坚守,在磨难中前行,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斗志,诠释着为了理想和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时,永不言弃,勇往直前。
(三)罗圈甸子:突围战的悲壮史诗
罗圈甸子遗址所在的半截河村,在1932年7月见证了一场悲壮的战斗。马占山率领的义勇军在此被日军精锐部队合围,战场环境恶劣,日军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但义勇军毫不退缩,分小队英勇突围。王青龙营长及全营官兵、韩家麟和李继渊等人,为了掩护马占山突围,相继壮烈牺牲。这场战斗展现了义勇军将士们为民族解放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赞歌,其英勇事迹彰显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捍卫尊严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在逆境中崛起的强大动力,鞭策着后人珍惜和平,为实现民族复兴而拼搏。
二、今朝奋进:传承抗联精神推动乡村振兴
四海店镇地处小兴安岭南端、黑嫩平原腹地,与林都伊春毗邻,辖宝山村、半截河村、林海村、林富村和林强村5个行政村。这里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生态优势突出、林下资源丰富,先后被授予全国重点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十佳红色风情小镇、黑龙江省级特色小镇等称号。新时代、新征程,如今,四海店镇深入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立足本地丰富的资源,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五基地一中心”,建设推广“四海山甄”山特产品品牌;借助互联网浪潮,创办“四海山甄”自媒体账号,已围绕“东北有个四海店”故事主线拍摄制作宣传推广短视频130余期。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产业谋划:特色经济蓬勃发展
在四海店镇,“宝山村直播基地”的谋划建设充分展现了创新与融合的发展思路。凭借宝山村原有的大棚园区基础,积极探索直播与特色养殖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彼时,走进大棚园区,梅花鹿优雅踱步,葵花鸡欢快觅食,呆头鹅引吭高歌,这些特色养殖产品将通过直播镜头,走进千家万户的视野。在直播运营方面,宝山村与“四海山甄”旗舰店直播间达成紧密合作。通过吸纳本地知名主播,定期开展直播推流活动。他们生动有趣的讲解,不仅能让观众了解到山野产品的独特风味,更对特色养殖的全过程有了直观认识。借助创新认养与共养等新型模式,消费者可以远程参与到养殖过程中,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参与感与购买欲,也将为农民带来稳定且可观的收入。
“蓝靛果种植基地”的发展规划则是立足本地实际,挖掘潜力的生动实践。四海店镇拥有众多面积较大的庭院,这为蓝靛果种植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原有5个村150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镇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利用庭院种植蓝靛果,计划将种植面积大幅拓展至1000亩。与此同时,蓝靛果种植基地将全力构建集种苗繁育、种植、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在种苗繁育环节,将借助东北农大“校地合作”有利契机,引入先进技术,培育优质种苗,确保蓝靛果的品质与产量。在加工方面,谋划建设现代化加工厂,对蓝靛果进行深加工,生产出蓝靛果干、蓝靛果酒、蓝靛果饮料等多种产品,极大地提升蓝靛果的附加值,使蓝靛果产业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半截河蜜蜂养殖基地”的发展体现了规模化与产业化的趋势。目前,半截河已有75户养蜂户,蜂箱数量约3000箱,蜂蜜年产量高达24万斤。为提升产业效益,规范产业发展,四海店镇积极组建养蜂专业合作社及养蜂协会。通过合作社和协会的组织协调,实现了原材料的统一收购与加工。在蜜头、勺蜜等特色产品加工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关,打造出一系列优质的蜂蜜产品。如果“四海山甄”功能性饮料加工基地顺利落户,预计将带动蜜蜂养殖户规模扩张至原有基础的两倍。这不仅将进一步增加蜂蜜产量,还将推动蜜蜂养殖产业朝着更加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林鹿类养殖基地”依托当地悠久的养殖历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林海、林富、林强村的鹿类养殖历史源远流长,绥棱县域内的种鹿大多源自此地。目前,有6户梅花鹿养殖户,存栏量达211只。为了整合资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镇政府计划组建鹿类养殖专业协会。通过村集体先期投资引入种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力争使全镇养殖户的存栏量达到1500只以上。同时,安排专人办理野生动物驯养证,确保养殖经营合法合规。在销售方面,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渠道,通过“四海山甄”电商平台和实体店铺,将优质的鹿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半截河森林产品加工基地”原有车间的升级改造,为森林产品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原有蜂产品加工车间和山野菜烘干车间在完善升级后,将成为标准化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从原材料的筛选到产品的加工包装,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把控。先进的生产设备与科学的管理模式,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些高质量的森林产品不仅在本地市场畅销,还逐渐拓展到外地市场,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项目引领:多线并行全面进步
四海店镇以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为“中心”,力争“红魂绿韵”乡村振兴项目落地,精心谋划了以“红色旅游、森林食品、人才发展”为三条主线的项目建设,推动全镇实现全面进步。
为进一步宣传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在红色旅游项目建设上,计划投资1200万元开展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红色抗联文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将通过模拟抗联战斗场景、设置沉浸式体验课程等方式,让游客亲身感受抗联战士的艰辛与英勇。在这里,游客可以穿上抗联服装,手持仿制武器,参与模拟战斗,深刻体会抗联精神的内涵。红色抗联景区的修缮改造,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抗联遗址的历史风貌。对大青观、白马石等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如修建步道、设置标识牌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红色旅游村的建设,将把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在旅游村内,打造红色主题民宿,让游客在住宿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举办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文艺演出、抗联故事分享会等,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四海店镇将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抗联精神的重要阵地。
森林食品产业发展项目计划投资5180万元,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产业体系。功能性饮料开发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企业参与。“四海山甄”功能性饮料加工厂将落户县经济开发区,生产蓝靛果饮料、蜂蜜水、玉米汁、桦树汁及其延伸产品等多种功能性饮料。这些饮料以本地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原材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保留了原材料的营养成分和独特风味,为了确保原材料的供应,原半截河山特产品加工基地将作为原材料及初加工供应点,辐射全县所有乡镇、森工张家湾林场等地。同时,计划投资300万元进行品牌建设,通过在各大媒体投放广告、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全力打造“四海山甄”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四海山甄”成为绥棱乡村振兴成果与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标志。
乡村振兴人才发展项目计划投资40万元,通过实施人才支持政策项目和农技培训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通过“异地引进”与“本土培养”两种方式,培育乡村产业经营、一二三产业融合、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科技等各类人才,形成适应乡村振兴发展所需的全产业、全链条、全场景的人才矩阵,为四海店镇的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三、明日展望:抗联精神指引下的宏伟蓝图
展望未来,四海店镇将在东北抗联精神的引领下,继续砥砺奋进,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一)红色旅游:迈向全国的文化盛地
随着红色抗联文化实训基地、红色抗联景区修缮改造等项目的建成,四海店镇的红色旅游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将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进一步提升四海店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当地将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开发更多与抗联精神相关的旅游产品和体验活动。例如,推出抗联主题的研学旅行线路,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抗联精神的伟大;举办抗联文化节,通过文艺演出、展览等形式,弘扬抗联文化。未来,四海店镇有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成为人们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
(二)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发展新篇
“四海山甄”作为四海店镇极具代表性的特色产业品牌,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深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更加完善且富有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积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并通过加强各产业基地之间的协作,全力打造产业集群效应,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凭借未来这种产业升级融合的发展思路,不仅能够促进“四海山甄”产品的销售,还能为传承红色精神、推广红色旅游增添新的亮点,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三)乡村蝶变:宜居宜业的美好愿景
以红色旅游为契机,四海店镇将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加大对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注重乡村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在乡村治理方面,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加强村民自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通过开展文明村创建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未来的四海店镇,将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美好愿景,成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典范。
白山黑水忠魂铸,虎胆雄心铁血郎。东北抗联精神是四海店镇宝贵的精神财富,从昨天的烽火岁月到今天的乡村振兴,再到明天的美好憧憬,东北抗联精神始终激励着四海店镇人民奋勇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四海店镇也将在东北抗联精神的指引下,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