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稿,要点前瞻

作者: 董少鹏

政府工作报告稿,要点前瞻0

2月5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讨论拟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并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

李强指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接受全国人民对政府工作的检验,是国务院的法定职责。形成一份高质量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凝聚共识、提振信心、推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和社会关切,充分体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把报告修改好。

李强指出,新的一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已经非常明确,要系统化创造性地抓好落实。既要注重整体把握,统筹好国内和国外、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发展和安全等关系,切实加强多重目标下各方面工作的高效协同,也要寻求突破突围,找准潜力足、空间大的发展领域,谋划好牵引性强、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打造更多能够带动全局的突出亮点。要认真总结和丰富拓展工作实践中探索形成的经验做法,锚定发展目标,因时因势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聚焦突出问题,整合资源集中发力、同向发力;敢于打破常规,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举措;及时回应关切,加强政策与市场的互动。

李强强调,要以更加强烈的担当、更加积极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坚定信心、知难共进,客观辩证看待外部形势变化,统筹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和应对外部挑战,善于变压力为动力,采取有力举措在做强国内大循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并着眼长远打造我国发展新优势。要奋发作为、善作善成,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狠抓落实,善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科学应变,着力增强工作的穿透力,让目标清晰可评估、政策明确可操作、配套措施及时跟上,把更多精力用于抓落实、办实事,并在执行中不断优化完善政策举措。要凝心聚力、团结奋斗,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好条件,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创造更多机会,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

国务院全体会议组成人员出席会议,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1月20日,李强主持召开专家、企业家和教科文卫体等领域代表座谈会,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强调我国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上升,要准确把握形势,善于化危为机。

他还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主动靠前发力、尽快形成实际支出,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充裕、推动资金充分流向实体经济,注重政策的协调配合,为应对挑战、推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时,密切跟踪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举措,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围绕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打通堵点卡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单边开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努力培育更多经济新增长点。要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居民增收减负、提高生活品质。

1月21日,李强主持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表示要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切实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综合以上信息,预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聚焦如下重点内容:

1.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和社会关切。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内需,提高就业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整治价格“逐底竞争”。

2.强调积极主动应对外部挑战,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因时因势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充分用好政策手段,充分调动内部积极因素。

3.部署牵引性强、撬动性强的工作。进一步拓展“两新”政策空间,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打造牵引性强、撬动性强的平台和载体,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和领先技术。

4.强调工作协调统一,做好五个“统筹”,即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

5.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单边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体系改革。

6.强调改变工作作风,增强市场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增强执政和管理本领。治理只对上负责、不听取群众呼声、脱离实际的坏作风,清除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

(作者系著名财经专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