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潘功胜详解2025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作者: 李国良

央行行长潘功胜详解2025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0
标题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行长潘功胜就2025年货币政策走向等重要问题作出了详细而深入的解答,为市场和公众清晰地勾勒出了央行在新一年的政策考量与行动路径。

2024年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人民银行数次实施重大调整,9月份推出的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更是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在总量方面,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并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为市场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结构上,创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以及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优化了房地产金融政策,降低了房贷利率和首付比,推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汇率方面,综合施策保持预期平稳,在复杂形势下成功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货币政策传导方面,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创新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卖等操作,推动改革金融业增加值季度核算方式,强化了对利率政策执行的监督。总体来看,去年以来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效果明显,其政策效果在今年仍将持续显现,2024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人民币贷款的同比增速都在 7 % 1 8 % 之间,高于名义经济增速约3个百分点,融资成本也处于历史低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5年经济工作的预期目标、宏观政策及重点工作任务,人民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总量上,货币政策取向是对状态的表述。美联储去年连续降息3次共100个基点,但政策利率仍处于高位,货币政策状态依然是限制性的。而连续几年多次降准降息,货币政策状态是支持性的,总量上比较宽松。今年,央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明确指出的,目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 6 . 6 % ,仍有下行空间,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间。同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在政策传导方面,央行将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容易削减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行为加强规范,推动落实银行补充资本金等措施,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银行科学评估风险,优化信贷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正如发改委主任所谈到的产业政策取向,金融政策将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同,在政策方向上做到有保有控,促进产业供求的动态平衡,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同时,注重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发力见效,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与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的协同效应,形成政策合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zh2025060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