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广安游记

作者: 刘立宏

红色广安游记0
作者近照

来到邓小平故里,心中满是庄严及感动。修葺一新的青瓦白墙院落,簇拥在绿树成荫中,青石砖木,道宽路平。春阳普照下,来此观者众多,人气高昂,使故居更显得新春红火的福喜旺气。

小平故里是广安著名的旅游景点,尤其节假日游人如织,这座小城仿佛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故居展示着小平青少年时期的活动足迹,陈列极简却很震撼。木质床榻、陈旧书桌、斑驳农具…每一件文物都无声诉说着伟人质朴的成长岁月。众多的实物、照片等,充满浓厚红色文化氛围。老照片、老物件,睹物思情,仿若让人身置于那个时代,让人激动,让人热血奔腾。

最令人驻足的是故居的“风水格局”:正对洗砚池,背倚笔架山,古人曾有“不出文官出武官”的俗语在此应验,邓小平以改革者的魄力书写了时代的传奇。故居馆内,童年时期的衣物床褥,学生时代的笔砚手札,青年时的奋发之语,磨损的手表等遗物串联起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玻璃展柜前,游客们静默凝视,仿佛与历史展开了一场跨时空对话。

在这里,被当地人称为邓家的老院子,当初哪个少年在这里待了15年,后赴法国勤工俭学,再到后来的疆场驰骋,戎马半世,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打拼,一生做出了卓越贡献。尤其改革开放及其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足以让世人永远铭记。

连接故居馆的是铜像广场。小平同志的坐姿铜像眉眼含笑,藤椅旁仿佛仍萦绕着他对祖国发展的殷切嘱托。导游讲述的“铜像坐姿"故事令人动容——七十余载未归乡的游子,终于在故土得以安坐,凝望这片他深爱的土地日益繁荣。

穿梭在故居馆内外,进出于溢满故事的房间,人龙蜿蜒,举步缓缓,然相机不时还是定格着某一个幸福瞬间,开心,微笑,身后尽是人间烟火,古旧城巷。

午后,来到思源广场。青铜宝鼎巍然矗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大字熠熠生辉,鼎身镌刻的邓小平理论精髓成为广安人民的精神丰碑。广场地面镶嵌的邓小平语录如星火散布,一句“发展才是硬道理”让无数游客驻足沉思。新时代的繁荣与红色记忆在此交织,诠释着“饮水思源”的深意。

次日,晴天转阴,还不时飘飞着濛濛细雨。今天只能冒雨探访华山。

华蒂山也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早期发育石林群,山体造型奇特,峰峦叠翠,自然风光壮美。沿着蜿蜒的山路徒步,可以欣赏到奇特的石林地貌,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一步攀登,都是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人心旷神怡,体检消解城市中的喧嚣浮躁。

雨雾中的喀斯特石林,若隐若现,奇峰怪石似千军列阵,相传这里曾是华蒂山游击队的天然屏障。进入主游道,导游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双枪老太婆”的传奇,悬崖峭壁间仿佛回荡着昔日的枪声与呐喊。

当年川东游击队神姿卓现、震撼敌胆的华蒂山根据地,仰望双枪老太婆的伟岸,感念华蒂山曾经悲壮的红岩史诗,让人泪自及崇敬。山雾里仿佛裹着《红岩》唱词,飘然而来:华蒂山上莽苍苍,赤旗漫卷迎朝阳…。

山脚的武胜实践基地则充满生机:学生们体验真人CS模拟战役,团队协作中感悟革命智慧;石磨豆腐坊里,豆香与汗水交织,“自己动手”的劳动教育让红色精神落地生根。广安之行,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旅程,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作者系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中国桥牌协会会员,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zh20250631.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