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评价:这是1931年宁都起义的第二创举

作者: 王子光

1945年9月20日,驻守在河南永城县城一带的伪第四方面军(汪伪第二集团军)第十八师起义了。这次起义,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积蓄力量,采取种种有效措施,搬掉一大批绊脚石,保证了起义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完全胜利。

毛主席对十八师的起义评价很高,说这是1931年11月宁都起义的第二创举。率领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杜新民师长(地下工作者、共产党员)。起义后,任九纵队副司令员,济南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教育长,南京解放后,任华东防空司令部司令后因病不幸于1970年逝世。

积极准备

1945年初,陇海铁路北冀鲁豫区党委电告新四军四师,他们已经派几位同志打入了十八师,进行争取工作,并把这个关系交给了四师。不久,王飞霄同志前来接头。他谈:“冀鲁豫区党委对争取路南伪军工作很重视,已先后派杜新民、邢剑五、姜显和、杨冠英等同志打进去了。杜新民同志经过一段工作,已取得张岚峰的信任,委任他作十八师师长。要控制这个部队,还须加派得力干部。”又说:杜是山东历城县人,童年念过私塾,秉性刚毅,家贫,为谋独立生活,侧身行伍,但又看不惯旧军人的腐败现象,转投国民军。初在季鸣钟部下当兵,继在魏凤楼部作参谋,“七七”事变后,在孙连仲部二十七师七十九团作团长,曾参加台儿庄会战。1931年,在参加江西反共战争时,他从收检的红军宣传品中了解到红军不是为个人,是为人民,共产党不像旧政党争权夺利,结党营私。他的思想开始转变。对董振堂的宁都暴动,印象最深。1939年经刘鼎九同志介绍加入共产党。后因在部队里受怀疑而被捕,押于河南叶县。释放后,形单影只,欲投高树勋,因高在敌后游击,无固定地址,去不成。经黄秀甫同志介绍,到张岚峰处暂栖,张知杜有治军之才,便以西北军旧部关系,请他到军部办教导团,他答应可以暂留。水东地区党组织给他的任务是:“长期埋伏,待机而动”。后组织上派刘鲁民(化名王伯烈)李杰(化名李俊彦)、郭芸等同志去该师,并提出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毛主席评价:这是1931年宁都起义的第二创举0

1941年,敌工部长王子光

9月11日,李杰同志回到师部,向师首长汇报情况:新民同志对他们的活动很放手,很支持,派去的同志们都交了好些朋友,可以互相谈心。张岚峰已秘密接受了国民党委任的第三路总司令的职务,但是军官们谈起西北军,不少人深表同情;提起蒋介石消灭杂牌军队就骂,士兵们把新四军称为“四爷”,说他们连“四爷”一半也不如。

首长问:你们去了以后,都做了一些什么事?季说:“刘鲁民同志在合作社作主任,那里有几辆汽车,几十辆胶轮马车,搞生意,掌握经济大权。我作便衣侦察队队长,全部短枪,掌握内部情况”。“内部整顿的怎么样?”李杰回答说:杜新民同志对工作很积极。为了掌握士兵,他亲自下连队,了解情况,在连队巡视之后,对士兵的生活、学习都提出了改善的具体措施,因此士兵对师长反映很好。但是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整补充人员上了。他按团、营、连的顺序,先调整最反动的影响最坏的,调整的方法是多用升调,少惩戒撤职,以免树敌。营副、连长大部是从军官队调来的,排长是由学兵队调来的。这样一来,团、营级(与张有一定的关系)调出的升级了,也无怨言;大批调教导团的人进来,张也信而不疑。他还通过请客送礼,私人交往,对营级官佐进行思想摸底。为了作好了解和巩固连长的工作,建立了一个每日抽签个别谈话的制度,从留客吃饭谈话中了解问题,对有困难者给予解决。还发放干部补助小麦,连级每人小麦一百斤,营级二百、团级三百。钱粮的来源,是由生产队作生意赚来的。

这样调整的结果,把原来的主管官差不多都换了,现在各团的负责人是:一团团长邢剑五、二团团长李福元,三团团长韩守泽,教导团团长盖荣先。每团补充到一千人,弹药也作了调整。整个部队经过调整之后,杜的威信大大提高了。“看来,新民同志办事很果断、很细心,在准备工作上已经花了很多的工夫,那么,打算什么时候行动呢?”首长又问。李说:“我来的时候,杜新民同志说,请四师最近派负责同志去商谈一下。”

李俊彦同志汇报后,领导上作了指示,并确定派我(时任四师敌工部长)去会见。

秘密策划

进伪据点接头联系我还是第一次,地方工作同志(丁希凌)帮我借到一身纺绸裤褂,一顶大草帽,一把折扇,换了一双像样的布鞋,化装成商人模样,从小王庄向十八师师部驻地一一鄒城走去。走过五六里路,看到南边一座不高的土城,北门外有岗哨,李俊彦同志已在门外等候。季向站岗的招呼了一下,我俩便进了城。走到街心。拐进左边的一个大院。门岗认识李队长,就让我俩进去了。经过屏风门,李对值班的传令兵说了几句话,传令兵进北屋东头去报告,接着竹帘启处,走出一位年约四十、身材高大、光头、穿一身中式绸衫裤的男子,这就是师长杜新民。他满面笑容向我打招呼:“王先生,你还好?”

“还好!多年没见了!”其实,谁也没见过谁。我被让到北屋西头的客屋里,室内陈设得像客屋也像书房。传令兵倒过茶,我俩开始密谈。

我首先表示:“四师首长对这里的工作很关心,目前形势要求十八师早日起义,不知你的看法如何?”新民同志说:“请你来就是为了研究这件事。几个月来,我为了做好准备,已经费了不少心思。这里的情况很复杂:新调任的副师长很阴险,是最大的障碍;三个团长中,邢是党员,季是熟人,韩是地主出身,怕共产党共他的产,但和我私人关系很好,也还要进一步打通思想;政训处的一批政训员,在部队里全无威信,他们都是绊脚石。特务营的官兵,都是我自己挑选的,估计无问题;便衣队是李俊彦同志亲自组织的,更有把握。”“张岚峰对你怎样,能信得过吗?”“表面上看,私人关系还维持得不错,但他不一定信任我,因为我过去当过西北军,又坐过牢。他曾说要调我作副司令兼教育团长,显然这是想明升暗降,夺我实权,是对我的防御。我为了麻痹他,减少对我的怀疑,曾写报告给总部说:‘我们最近扩大了几个庄子。张说:‘作的对。总部要各师上交粮食,充实总部粮库,各师借口拒绝上交,而我上交了三十万斤,受到张的赞扬。我现在已经把人权、财权、行动等大权,完全掌握在手中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zh20250716.pd原版全文

“这很好。你对起义工作打算怎么办?”

“根据党的指示,我把能撤换的坏家伙,绝大部分已经撤换了,资材、车辆等也作了准备。少数军官家属还在商丘,为了保密,不好去接来。我们几个人商量,副师长,这个最大的绊脚石,一定得事先搬掉。起义的时间,打算放在八月十五日(农历)夜里。那时四师派队伍来,兵临城下,不就是里应外合吗!”

“很好!你考虑的很周到。你看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四师解决吗?”

“为了打破大家的顾虑,说服他们一致行动,对于起义后的部队名义、驻的地方、供给问题等请早日决定。八月十四日你务必再来一次,以便作最后的确定。”

“好!咱们今天谈的很好。我把这些情况和意见带 回去汇报,十四日一定把上级的指示带来。”

我回师部汇报后,师首长甚为欣慰,对十八师的起义作了研究和布置。我按约定的时间,又去赞城,向杜新民同志传达四师首长的指示:

“四师首长完全同意你对起义工作的种种措施,并着重指出对于坏分子必须坚决处理。至于城通各据点电话线路的保护,浑河集通往毫县、商丘电话线路彻底破坏,拟组织民兵去执行。已决定派部队来配合行动,部队到达的联络暗号,同意你的意见。时间以十五日夜为好,具体时间,请你考虑。起义部队的名义,可称《豫东人民自卫军》,由你挂帅,…总之,希望你具体掌握,并预祝你们起义成功!”

里应外合

八月十五日夜里,星斗满天,月光分外明亮。给部队的行军,增添了愉快的情感。为了配合行动,保护起义,四师部队在二更时,分头向指定的地点出发,我随部队来到鄰城西边。

以赞城为中心的八个据点,今天晚上,它就要回到人民的手中!时间到了。“轰!轰!”迫击炮里射出两发炮弹。“轰!轰!轰!”又是三发。接着重机枪在几处也“哒、哒、哒”地响起来。一刹时,静寂的长空,充满了战斗的气氛。只见守城的军人,慌忙在城角下燃起一堆又一堆的照明柴,城墙上也有人影子在乱动;可是始终没有人还枪,也没有人呐喊。机枪声停下来,大家都在注视着城里的动静。

城里的情况,特别是师长公馆里,和往日大不相同,节日的气氛十分浓厚。上午,营以上官佐,在师部大会餐。下午团以上军官应师长的邀请,到师长公馆宴会赏月,欢度佳节。他们纵情地饮酒、打牌、作乐,准备痛快地玩个通宵。忽然几个据点来电话报告:“我们被新四军包围了,听见号响,但未打枪。”有人不相信,说:“肯定是假情报。新四军和咱一样,也在过节。”杜师长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当即回电话:“要严阵以待。新四军不攻击,不准打枪,听候命令。”话刚落点,城的机枪声响了。屋子里喧噻的声音顿时平静下来。军官们面面相视),不知所措,都用急切的目光望着师长。师长知道这是联络讯号,他冷静地说:“先让我给总部拍个电报。”他告诉电台队长:“速电总部,报告敌情。”

电台队长说:“十二点的联络时间已过,再联系要等到早六点。”

师长声色俱厉地申斥道:“发不出电报,贻误军机,这是失职!既然联络不上,马上把电台拆掉!”联络时间已过,是师长早已了解过了的。电台队长在便衣队监视下,不得不执行命令,便把电台拆了。接着,电台全部人员被拘押起来。

一个传令兵拿着师长的亲笔手令向参谋处跑去,手令上写:“没有命令,不许还枪。”传令兵们也在紧张地议论着。甲说:“傍晚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师长发了脾气,把二十多个政训员押到特务营里了。”

乙说:“我看见师长太太在收拾行李。唉!反正,突围,会被打死;死守,也活不了。我看这回算完蛋了!”

师长立刻召集营以上军官开紧急会议。他首先说:“新四军兵临城下,目的是要我们弃暗投明。我和你们相处数年,同甘共苦,亲如兄弟。爱国军人,本应以为国为民为天职,可是过去由于我们救国有心,报国无门,迫不得已才暂时把这儿当栖身之所,借得一枝栖一时;等待时机,报效祖国。现在时机已经到了,曙光在前,识时务者为俊杰!何去何从,请各位三思。”

有人站起说:“新四军无端挑畔,应坚决还击。鄒城虽小,工事坚固,易守不易攻。只要能坚持半天,商丘援兵就会到的。有人接着说:“守得住!咱们弹药充足,人也不少。”

师长用恳切的语气公开地动员道:“大家随我已久,手足情深。在这紧急关头,愿推诚相告。过去你们都蒙在鼓里,受着坏人的欺骗宣传。我了解新四军共产党,看过他们西征的《布告》一《六言布告》,研究过他们的各种政策,他们干的是真正救国救民的事业。跟着新四军共产党,才是光明大道。不要幻想蒋介石能把中国搞好,事实都在明摆着。如果再犹豫,不仅这双泥脚拔不出来,连老老少少的性命也难保了!”

公开谈起义,对军官们来说是个新问题,思想上一下子转不过来,因此,都有些观望,不知说什么好。只见一团团长站起来正言厉色地说:“形势已经变了,这汉奸皮披下去有什么好!霉气,我是受够了。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健儿要活下去的话,就得走光明大道!”这位团长思想进步,有威信,有魄力。他的简短发言,更使很多人感动。当即有两个青年军官异口同声地说:“同意起义!”接着二团团长说:“师长待我们亲如兄弟,情同手足。我们不能在紧急关头,作对不起朋友的事。我坚决跟师长走!”

有人提出问题:“那也得讲条件,一不准编散,二不准侮辱。”

师长看会议发展的形势很好,便用总结的口吻说:“大家意见很好。我的意见:不再曲线救国,应该直线救国,一洗过去的耻辱。我们不能与新四军为敌,而是要与新四军合作,保卫豫东,共同对付国民党反动派。现在,我的意见,先派代表和新四军接洽,请他们派代表来直接谈判。大家以为如何?”

在场的人都表示同意。师长说:“那就请便衣队李队长去一趟。”

当城外部队正在注视城里动静的时候,前边传来一个消息:“城里派代表来了。”他就是李杰同志,他向参谋长张震同志报告了情况,并说杜师长要求四师现在就派代表到城里去。张参谋长立即指派我去会谈。我受领任务之后,即和李杰同志同去。路上问道,“电台队长呢?”“我们监视他拆台后,把他押起来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zh20250716.pd原版全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