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济世心:与505的大健康传奇
作者: 李青 来辉武文/

在2015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更是被正式确立为国家战略目标,拉开了中国大健康时代的宏大序幕。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将发展中医药事业上升为国家意志,提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面推动中医药融入现代医学体系与全球健康治理格局,持续加快构建全民健康屏障的东方密钥。“治未病”的理念被纳入国家卫生政策核心,成为破解慢病困局、增强国民免疫力的重要路径。
在这场关乎国民命运与文明传承的时代巨变中,一位出身秦岭北麓、满怀热忱的西北汉子早已悄然踏上征途。他不是医生出身,也非传统药匠,却因对中医药的热爱与信仰,走出了一条跨界融合、产业创新的非凡之路。
他叫来辉武。早在全民健康意识尚未觉醒的20世纪80年代末,他便以民间智慧为源、以传统经典为引,创造性提出“内病外治”的现代化产品路径,并以一款小小的中医药外敷产品 -505神功元气袋,为中国大健康产业播下星星之火。
他深信,《周易》中的阴阳五行与《伤寒论》中的经络调和,皆可为现代预防医学提供方法论支撑。他将五十余味天然中草药浓缩于掌中方寸,以肚脐神阙为施药枢纽,使传统"衣冠疗法"在现代科技加持下重获新生。
当中国健康版图仍局限于临床与药物治疗时,来辉武已凭一人之力,勾勒出“健康产品 + 文化传播 + 康养服务”三位一体的中医药大健康生态雏形。
他不是时代的跟随者,而是推动者、唤醒者。他用505的品牌故事告诉世界:中医药不仅有历史,更有未来;大健康不只是疗病救人,更是国家战略与文化自信的具象表达。
转身者的勇气:从政坛新星到中医药布道者
1971年,年仅22岁的来辉武在户县第八中学任教,并因具备电机修理技术,被学校任命为校办电机厂厂长。厂子初创时只有两名临时工,设备简陋,资源匮乏。但凭着过硬的动手能力与超强执行力,他带领团队仅用一学期就创收三万余元,不仅为近千名学生免除学杂费,还为每位毕业生配发了生产工具。到1976年,电机厂为学校累计创收五十余万元,在当时堪称奇迹。
政绩突出让他步入政界,历任户县县委办公室机要秘书、咸阳地委行署秘书、中共户县县委工交部主持工作的副部长、县经委党委副书记、咸阳市商业局体制改革办公室负责人等职,成为当地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然而就在仕途一路看涨的1988年,来辉武作出一个惊人决定:辞职下海,专心研发一款“不吃药不打针”的防病产品。
这是一次看似鲁莽、实则沉潜已久的转身。他祖籍湖北神农架,自幼便随祖辈识药采药,耳濤目染间对中草药生出天然敬畏。参加工作后,亲眼目睹广大农村缺医少药、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寻找一种既不用打针吃药又不用手术开刀的方子的念头在他心中悄然滋生。为了实现这一愿望,他利用所有业余时间系统研读《神农本草经》《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典籍,遍访民间偏方、验方、土方,誓要寻找一种“不依赖西药与手术”的防病救命方式。

来辉武教授与医药界的专家教授合影留念
十余年探索未得答案,直到有一天,他在《千金要方》中读到一句话:“医已病之病为下医,医欲病之病为中医,医未病之病乃上医。此言如雷贯耳,使他顿悟:中医之本,在于未病先防。再联系传统年画《年年有余》中胖娃娃肚脐处的红裹肚形象,他突然福至心灵:若将草本药物固封于红布囊中,贴敷于神阙穴位,是否可持久温通经络、调理脏腑?
为了印证自己的“脑洞大开”,来辉武开始反复试验,以自己和亲友为第一批实验对象,反复调整配方与制法。终于,在冬虫夏草、西洋参、牛黄、血茸、羚羊角、艾叶等五十余味道地药材的融合之下,第一个样品 ω505 神功元气袋”诞生。
505神功元气袋凝结了中华传统“内病外治、外病外治”理论,是集防病、治病、养生于一体的原始创新产品。它的突出特点是“简、便、验、廉”,使用简单、佩戴方便、功效奇特、物美价廉,不用吃药、不用打针、不用动手术,就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无毒副作用,集预防、治疗、养生于一体。临床试验证明,长期佩戴505神功元气袋,不但可预防感冒、动脉硬化、慢性肾炎、男性性功能低下及腰肌劳损等常见病、多发病,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消除各种疾病产生的隐患,使人永葆青春活力。505神功元气袋甚至对瘟疫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也可作为肿瘤的辅助治疗,此外,它还具有排毒养颜、健美美容的作用,特别是对手术后伤口的愈合和恢复有很好的效果,更为惊奇的是,对腹部手术引起的粘连,它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正如后来的用户所说:“它不是药,却比药更贴心;它不是医生,却守护着每一个普通人。”
如果说国家倡导“发展中医药、服务大健康”是一面旗帜,那来辉武和他的505神功元气袋,就是这面旗帜下最早出征的民间先锋。
拓路者的辉煌:505集团与中医药产业版图的崛起
1988年底,来辉武筹借10万元,在咸阳乐育北路一间面积不足百平的小作坊中,创建了“中国老年报社咸阳保健品厂”,505神功元气袋由此迈出产业化的第一步。
这不是一笔轻松的启动资金。那10万元,是他拿出全部积蓄、向亲友借贷、四处筹措才凑齐的。他将厂址选在咸阳,是看中这里交通便利、历史厚重,又有一批信仰中医的忠实群众。初期的设备简陋,生产条件极其原始,靠的是一锅一炉手工熬药、手动填充、亲手封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zh20251117.pd原版全文
他为产品命名 ∗505′′ ,一是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二是象征产品蕴含五百多年历史的五大名方和505位长寿老人的养生智慧,名字既富有东方文化意象,又易于传播。
创业,就像一场孤独的冒险,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即使是505神功元气袋这样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在诞生初期也不免遭受来自市场的怀疑与冷眼。为让产品被更多人了解,来辉武一人扛起宣传重担,他穿着朴素,骑着自行车,背着药袋,走家串巷,亲手将元气袋送至亲戚朋友、社区群众、老干部手中,反复讲解它“内病外治”的原理和佩戴方法。人们起初难以置信,但随着一个个亲历者反馈效果良好,505元气袋的“口碑效应”迅速扩散开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来辉武的坚持引发媒体陆续关注。1989年8月,人民日报海外版、西安晚报、《陕西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专题文章,率先报道 4505 神功元气袋不打针不吃药却能强身祛病”的奇效,并引用多位患者自述病愈信件,引发读者广泛关注。仅一周时间,咸阳保健品厂的电话被打爆了,厂门口每天排起长队,甚至有人专程从外省赶来,只为购买两个元气袋带回去孝敬长辈。
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505神功元气袋随后通过多家权威性大医院的系统临床验证,被证实对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肾虚腰痛、痛经等40多种常见病具有明显疗效。专家团队也展开药理实验,验证其对人体免疫功能、血液循环与神经调节等系统具有积极影响。
1989年,陕西省卫生厅正式颁发陕卫医材字(1989)006号生产批文,标志着505神功元气袋正式进入合规量产阶段。到了1990年,505进入高速发展通道。元气袋一天的销量由数百个飙升至数万个,工人三班倒连夜赶工仍供不应求。经销商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乐育北路门前成了“保健热”的缩影。
1990年元月,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季鹏购买了505神功元气袋,引起轰动,展位前排起长队,被争相抢购。几乎在同一时间,上海《解放日报》《老年报》以头版头条报道 ∗505 元气袋作为百老迎春文艺晚会指定健康礼品”的消息,再次推高了品牌热度。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来辉武带领505集团创造出“从民间验方到国民品牌”的奇迹。仅1992年一年时间,505就为咸阳市创税数千万元,产品远销港澳台及东南亚,并荣获国内外139项大奖。
1995年1月22日,时任国家领导人胡锦涛视察505集团,给予高度评价: 4505 人在来辉武同志带领下,为中国健康事业、科技文化和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希望继续开拓进取,把产品推向全国和世界。这不仅是官方肯定,更是一种国家级背书。
1996年1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视察了505企业,在时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省委副书记、省长程安东等省市有关领导陪同下,邹家华副总理听取了来辉武同志关于505企业科研、生产、经营、销售工作的汇报后说: *505 企业全体员工为了弘扬祖国医学,为了人类健康事业努力地工作。祖国医学是非常丰富的宝库,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关心和提倡下,不断地开发挖掘,越来越为人民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来辉武同志是非常杰出的人才,为弘扬祖国医学,他带领505全体员工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505不但在发扬祖国医药学方面做出来贡献,而且在办企业方面创造了非常好的经验,现在很多国有企业没有完全做到的事情,505企业已经做得很好。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代表国务院对来辉武同志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和感谢。希望505企业和全体505员工进一步挖掘祖国医学宝库,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最辉煌时期,505集团旗下产品线扩展至十多个品类,包括神功护膝、护腰、护肩、香袋、药枕、银杏茶、锂锶泉水等,形成完整的大健康产品矩阵,几乎涵盖从家庭保健到慢病调理的各类人群需求。
更重要的是,来辉武不仅仅满足于销售一个“药袋”,他构建了以“中医文化传播、健康理念普及、医疗服务支持”为三大支柱的“大健康生态”,在国内率先提出“把医院带回家”的健康理念,与当下家庭医疗、移动康复的理念高度契合。

他先后创办“中医药外治研究所”“中华传统养生大讲堂”“505健康管理俱乐部”等多个平台,通过公益讲座、专家巡诊、文化展览等方式传播健康观念,让中医药不仅“可用”,更“可信”。
在中国保健品行业尚处草创之时,505集团就已走出一条“以产品为桥,以文化为魂”的品牌之路。正是这一战略,为其赢得持久竞争力,也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筑桥者的使命:助中医药走向世界与文明互鉴先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505集团曾遭遇低谷,但来辉武并未因此止步。他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主动从企业管理前线退下,将精力投向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中华文化的全球推广,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
在美国考察后,来辉武创立“中美加友好协会”与ω505 世界和平促进会”,致力于以健康文化为桥梁,推动跨文化的交流互信。他在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设立“来辉武505医德奖励基金”,鼓励医学人文精神建设,并多次组织中华文化艺术团赴美交流演出,推动中国传统医药文化进入欧美主流视野。
在美国,他资助社区千人老年宴,为当地华裔长者提供义诊与中医养生讲座,用实际行动提升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能见度与亲和力。他坚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播它,就是传播和平、传播理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zgzh20251117.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