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谈这十点有深意,释放重要积极信号

作者: 董少鹏

吴清谈这十点有深意,释放重要积极信号0

3月6日下午,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与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一起出席2024全国两会记者会,这是他上任以来首次公开阐释监管思路,发出做强资本市场的积极信号,概括起来,有十大看点:

看点一:虚心表态

吴清是证监会系统的“老将”,在业务部门工作过,当过上交所的理事长,熟悉资本市场运行的主要环节,对其中的猫腻并不陌生。但走上新的岗位,他仍表示要虚心学习。他说,“我到这个岗位还没有‘满月’,现在还是边学边干,以学为主”。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除了集中开座谈会,还与业内人士单独交谈,阅读网上信息和各路送来的材料。前几任证监会主席上任初期,都要调研一段时间,然后再公开发声;但吴清显然没有这样的“静默期”,市场需要他尽早发声,所以,他只能加快调研的节奏。此次记者会答问就是其调研成果的一部分。他的虚心表态意味着,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定会来。

看点二:投融资一体论

去年下半年市场剧烈波动时期,不少人士批评中国股市是“融资的市场”,而不是“投资的市场”,提出给中国股市重新定位。其实,投资和融资是相辅相成的,不存在单独强调一方面的资本市场,美国股市也不能简单说成“投资的市场”。吴清说,“关于投资与融资,我理解二者是一体两面的、不能分割的,这两大功能相辅相成,没有投资就没有融资,没有买方就没有卖方,只有投融资平衡发展,资本市场也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澄清了关于股市定位的逻辑问题,可以消弭不必要的争论。说实话,我们这个市场太需要建设力量了,不需要那些符号化的、无谓的争论。

看点三:两个“尊重”

吴清强调“尊重规律,尊重规则”,以此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其实,两个“尊重”就是市场化、法治化的另一种说法,重在强调监管者的行为特征,即监管者做到两个“尊重”,就可以引导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法治化要求做事。吴清表示,尊重规律,首先是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创新规律;尊重规则,首先是尊重法律,尊重契约,还要尊重一些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

看点四:两“强”两“严”

吴清此次谈话的一个特点就是好懂、好记,两个“强”两个“严”的表述也是如此。前期,证监会提出“以投资者为本”,加上过去长期提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一起构成资本市场发展逻辑的完整表述。可以说,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是市场主体的两大阵营,两方面都十分重要,都需要做强。吴清以“强本强基”来概括,很容易让人理解。

关于“严”字,吴清提出“严监严管”,即依法从严监管市场,依纪从严管理队伍。将“严监严管”并列提出来,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没有严管干部这一条,不可能做到严监市场主体;严监市场主体,必须首先严管干部。这样表述,无疑将提振市场信心。

看点五:上市公司提质关键“靠自己”

近期,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正在走访上市公司,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是经过“选优”才到资本市场来的,监管部门应该专司监管之责,而不是“访贫问苦”。对此,吴清明确表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首先是上市公司自身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证监会的首要职责就是抓好全链条各环节的监管,与各方面一起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促使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治理、信息透明,更加专注主业、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稳健经营,更好回报投资者”。这番表态厘清了监管部门职能和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的关系,可以防止工作走偏。

看点六:完善一二级市场定价机制

我国股市IPO定价机制存在缺陷,导致各种套现行为泛滥,亟待系统性解决。吴清在记者会上表示,“不管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定价制度、定价机制,通过各参与方有序地、公平地、充分地参与博弈,更好地发现价格,更好地配置资源”。他还说,“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都是市场自发调节、自我平衡的决定性因素,比如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如何有效衔接,有序循环,实现协调发展,这个机制需要进一步搞顺”。定价公平是全市场各环节公平的集中体现,必须深入调研,加快完善基础制度,消除IPO定价缺陷,理顺市场定价机制。

看点七:鼓励春节前分红

在阐释鼓励上市公司分红时,吴清说,将推动有条件的公司一年多次分红,特别是鼓励春节前分红,让大家欢欢喜喜过年。这个提法令人心头一亮。中国人都希望过年时有个好彩头,中国的资本市场本来就该有这样的设计。一旦春节前分红成为时尚,那些经营不好的上市公司就可以面临“过年时挨骂”的压力,也是一种倒逼机制。当然,分红与否并非那么简单,有的公司短期不分红,不等于长期没有价值。但是,对分红做出一般性的约束规定还是必要的。吴清表示,对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我们还将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硬措施,包括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ST风险警示,等等。希望这些措施加快实施。

看点八:证券机构的功能性放在首位

针对证券机构的功能性建设,吴清强调,“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投资管理机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评估评级机构等,都要进一步回归本源,勤勉尽责,把功能性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水准”。我国股市之所以存在发行质量不高、二级市场过度炒作、市场稳定性差等情况,并且久治难医,根源是证券期货等专业机构过于追求利润,过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对职业、职能、职守、操守的认知不足,严重缺乏“百年老店”意识,所以,强调“回归本源”“把功能性放在首位”,极为重要。只有加强机构功能性建设、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才能过滤掉低质供给,才能促使这些机构为市场把好关,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看点九:三提“三公”原则

答问过程中,吴清三次提到“三公”原则:一是在阐释总体工作考虑时,表示“监管者要特别关注公平问题,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最重要的原则”。二是阐释完善市场基础制度时,针对一二级市场定价问题、量化交易问题,强调“公平参与”“突出公平性”。三是阐释严格监管执法时,强调“维护好市场‘三公’秩序”。“三公”原则是资本市场的基本法则,但是有一段时间讲得少了。吴清在这个场合反复强调“三公”,是对市场各方的积极回应,也体现了他作为证券市场“老兵”的本色。

看点十:该出手时就出手

每当股市出现剧烈波动时,有关救市的呼声就会很高,但也有经济学家认为不能轻言救市。这个问题虽非新问题,但也有必要正面阐释。吴清给出了全面回应,“要看到市场运行有其自身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应干预。但是,一旦市场严重脱离基本面,出现非理性剧烈震荡、流动性枯竭、市场恐慌、信心严重缺失等极端情形,该出手就果断出手,纠正市场失灵。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还将健全完善相关机制,坚决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这番表述,体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统一的辩证思维,也厘清了相关认识误区。

(作者曾任人民日报社所属国际金融报社常务副总编辑,现任证券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长期从事资本市场政策和趋势研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