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岳峰:从“雄安质量”“牛鼻子”“定心丸”谈河北发展

作者: 李国良 韩东起

倪岳峰:从“雄安质量”“牛鼻子”“定心丸”谈河北发展0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在回顾过去一年河北发生的重大事情之际,描绘了河北发展的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雄安质量”

河北是京畿要地,区位特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1次视察河北,特别是去年两次视察河北,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河北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深情地说:“河北是我工作过的地方,我对这里充满感情,把这里建设好是我的心愿。”

倪岳峰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让燕赵儿女感到无比振奋、无上荣光;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使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省上下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动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推动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拔节生长,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目前雄安新区已经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并重”“并举”等重要要求,全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努力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

目前,雄安新区的疏解配套政策正在不断完善。河北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细化为46个方面工作,住房、薪酬、子女教育、医疗、医保、社保、公积金等政策逐步落地,努力使疏解人员最为关心的创业条件、居住条件、福利待遇不低于留在北京时的水平。比如,疏解人员在新区租房、购房可以提取在北京缴纳的公积金,疏解人员的子女回北京就读、参加中考高考都没有障碍,这样,疏解人员在雄安新区工作、生活会非常舒心、安心。目前,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加快建设,4所疏解高校全部开工,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开学开诊。新区到北京西站的通勤时间50分钟左右,到大兴机场只要19分钟。

如今,雄安新区正在成为“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城市,创新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围绕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河北省委、省政府依托首批疏解单位,谋划推进了两个创新主链条,一个是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链条,由中国星网牵头,三大运营商和一批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参与;一个是疏解高校协同创新,希望四所高校物理的联结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去年,出台雄安人才16条,启动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一大批来自北京的中关村企业、首都高校大学生到雄安参观交流,大家充分感受到了雄安创新的味道、优越的环境、美好的前景,有的企业很快就决定签约入驻,很多大学生表示愿意来雄安就业创业。

此外雄安新区的整体环境得到极大提升和改善。白洋淀已经成为“候鸟天堂”,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野生鸟类达到276种,比新区设立前增加了70种;由于规划先行、职住平衡,加上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不堵车正在成为雄安的特点之一;林荫停车场、小型足球场等等,这些场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倪岳峰表示,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好标志性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疏解配套政策,优化体制机制,广泛吸引、聚集国内外力量和资本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努力创造“雄安质量”,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

关键词之二:“牛鼻子”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就斐然,重大国家战略的势能正在转变为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倪岳峰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河北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全域对接、全面承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

在承担功能疏解工作上,河北全省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超过4万家,特别是引进在京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取得历史性突破,去年北京市场化疏解达到44家,首都辐射带动作用充分显现。

围绕加快重点领域的协同突破,河北实施了一些重大举措。“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加速形成,1小时交通圈初步构建,现在从石家庄到北京高铁只需要60分钟,出行更加便捷;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河北第一次设区市空气质量在全国排名中全部退出了后十名,2023年“退后十”成果进一步巩固,蓝天下的京津冀更加亮丽;打造“河北净菜”品牌,现在主要菜篮子产品在北京市场占到了四成;2023年出台旅游包车周末和节假日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等政策,受到游客广泛欢迎,全省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正在成为新时尚。

在协同创新方面,河北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去年全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倍多。京津冀三地共同做大做强6个协同创新产业链,其中河北牵头两个,一个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一个是机器人产业,2023年河北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将近1倍。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顺畅。经过京津冀三地密切协作,梳理和打破了一批制约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简化了京津迁入企业落地手续,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正在加快推动,老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今年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对此,倪岳峰表示,我们将深入推进区域内部协同,打通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康养、文旅、新能源和大数据、现代物流等产业,为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贡献河北力量。

关键字之三:“定心丸”

去年突如袭来的暴雨,让河北部分区域民众深受灾害的困扰,经过全省上下以及兄弟省份、社会志愿者的帮助,防汛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倪岳峰表示,去年河北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习近平总书记极为牵挂,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我们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取得抗洪抢险救灾的决定性胜利,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涿州看望受灾群众时说,看到大家脸上的表情,我心里就踏实了。李强总理在报告中,专门讲道,有效应对海河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加强灾后恢复重建。我们一是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提前安排部署,果断决策扩面转移180万人,科学有效处置重大险情,最大程度减少了人员伤亡。

在灾后恢复和重建工作中,河北相关部门一刻不停,迅速抢修水毁基础设施,抓好农业补种改种、复工复产复市和灾毁房屋修缮加固重建,确保了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党中央给了我们好政策,财政资金预拨付、保险资金预赔付,让受灾群众一下子吃了‘定心丸’!”倪岳峰如是说。

同时在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面,河北省也着力建设。紧紧抓住中央增发国债机遇,谋划实施了一批防洪工程项目,并出台了《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探索完善农业、农房、巨灾等保险,努力在大涝大灾之后实现大建大治。

倪岳峰称,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强大动力,坚持把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建设更加宜居、更加安全的美好家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