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效提质抓改革 诚信法治促公平
作者: 李国良
今年两会期间,王正谱代表就河北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发表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本质,就是构建和完善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是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抓经济就是抓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增强信心、稳定预期、促进高质量发展。今年春节一上班,我省就召开了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实际上,去年我们的“新春第一会”也是这一主题。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去年河北入选全国5个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省份。
总体来看,河北省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王正谱代表认为,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主体的感受最重要,我们把提高经营主体的“获得感”作为首要目标,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
“提效能、优服务”这是河北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任务。一是“只进一门”。所有涉企和民生领域审批事项,集中进入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围绕企业和个人高频服务事项,推出90项便民利企“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和群众更省心了。二是“一网通办”。建成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1067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最大限度减少证明材料,让群众办事申请“一次提交”、办事结果“多端获取”。三是“一线应答”。整合省市县三级热线电话,实现12345一号对外,完善受理、转办、督办、反馈、评价工作机制和流程。目前,日均受理群众诉求4万多件,接通率98%以上。
其次,是抓改革、促公平。改革的目的是要进一步促进公平、保障公平。王正谱表示,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消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壁垒,为经营主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从实际工作来看,河北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探索和完善:一是招投标方面。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提高招投标全程网办率、评标专家盲抽率、技术盲评率、分散评标率,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预。改革以来,民营企业中标金额由39%上升到56%。二是市场准入方面。严格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标准、产业、补贴等规定,把更多的资源、机会、权限放给市场、放给企业。三是政策落地方面。上线“河北惠企利民政策通”平台,提供政策查询、解读、受理、反馈等一站式服务,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
“强要素、解难题”这也是河北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王正谱称,要素保障是抓投资、上项目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过现场办公,完善政企交流等工作机制,对企业反映集中的融资、用地、用工等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在企业融资方面,河北省坚持省市县联动,主动对接沟通,积极争取支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搭建省级金融服务平台,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提供一站式、普惠型金融服务;在企业用地方面,相关部门主动健全规划、招商、供地等全周期管理机制,完善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为省重点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企业用工方面,相关部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校企合作,优化专业设置,开展订单式培养,聚焦制造强省、数字河北等技能型人才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较好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
“法治、诚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多年来推动实施的构建法治中国、法治政府的重要战略,诚然,法治建设、诚信建设也是河北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
对此,王正谱认为,我们从企业和群众关切的问题入手,抓整治、补短板,着力打造法治河北、诚信河北。具体来看,首先抓规范执法,修订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细化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并积极探索“轻微免罚”等柔性执法举措,开展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专项整治,有效保护了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其次是抓诚信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政务诚信诉讼、协调执行机制,我省地级市和县级市,在国家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居于前列。再次是抓产权保护,着眼破解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等问题,完善涉企产权保护案件的申诉、复查、再审等机制,坚决打击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司法公正护航企业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一个不断推进、持续完善的过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也需要记者朋友们的监督和帮助。”王正谱如是说。
数据显示,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显示,河北成为优化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省份之一。2023年,全省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过700家,市场活力加快迸发。
数据的改善,是河北省上下协力奋斗的结果。如今“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河北人正在用崭新的营商环境迎接一个又一个的外来投资企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特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