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者: 黄进琪

坚定文化自信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站在思想演进最高处、实践奔涌最前沿,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推动我国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兴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

准确把握文化的本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从价值层面把握文化,强调发挥文化的作用,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抓住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把握住文化的本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准确把握文化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注入精神动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的作用,明确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征程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只有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最根本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为“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从本质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道路创造、理论创造、制度创造,也是一种文化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植根于悠久的历史土壤和丰厚的文化土壤,是由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决定的。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本质的内涵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吸收了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也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还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因此,文化自信是理论自信的基石。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法律化、制度化,是在中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的反映和价值理想的表达。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都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

文化自信对内集中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一重要论述,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高度,科学总结了中华民族文化创造的重大成就,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先进成果。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对外集中体现在以开放包容姿态开展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上。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发展进步仍然有积极作用。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伦理道德每况愈下、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等,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另一方面,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趋势。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些重要论述鲜明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所蕴含的文化观念对人类文明进步的积极影响。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我们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供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要以平等、包容、开放的态度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

(作者单位:海淀区永定路军休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