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方应当有效加强分歧管控

作者: 何雷

中美双方应当有效加强分歧管控0

当今世界,中美两国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关系如何,事关两国人民福祉和人类前途命运,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具有决定性重大影响。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时代,中美两国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具有广泛的重要的共同利益。但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经济水平、发展道路和国家战略等不同,决定了中美之间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分歧和纠纷。这是必然的、客观的、无法回避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管控好这些分歧,使中美两国关系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发展。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战略认知。2024年4月2日,习近平主席应约与拜登总统通电话时指出:“战略认知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必须扣好的‘第一粒纽扣’”。202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指出:分歧永远会存在,但要“求大同、存小异”,建立更多共识。

树立正确的战略认知,就要“求大同、存小异”,在大的方面寻求共同之处,在其他方面允许存在分歧;而不是“餐桌菜单论”。2024年2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演讲,提出了著名的“餐桌菜单论”: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会在菜单上。这是典型的冷战思维、丛林法则和错误的战略认知。按照这一逻辑,在国际体系中,大国、富国、强国就是坐在餐桌上的食客,小国、穷国、弱国只能是菜单上的食品,任人宰割食用。而中国一贯主张,世界上所有主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同样应当受到尊重,一国的事由本国人民做主,地区的事、全球的事由各国商量着办。

“大同”就是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主要指全球公共产品,如禁毒、人工智能、应对气候变化和疫情等;共同挑战,如反恐怖、网络安全、军事合作等;捍卫本国根本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共同责任。中国始终希望中美两国做伙伴,致力于构建稳定、健康、可持续的中美关系。与此同时,中国有必须维护的利益、必须捍卫的原则、必须坚守的底线,这是不容侵犯、不容破坏、不容践踏的。

“小异”就是分歧,分歧有大有小、有重有轻、有原则性的和非原则性的。大的、重的、原则性的分歧是不容让步的。“大同”需要中美两国一起维护、培育和扩大,“小异”需要中美两国共同管控,甚至共同努力将其转化为“大同”,在维护“大同”中管控好“小异”(分歧)。

二是真正落实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非常重视、非常珍惜中美关系。2022年11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巴厘岛参加20国集团领导人第17次峰会期间,与拜登总统第一次面谈时讲到,中美之间有一千条理由把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关系搞坏。2023年10月25日在北京会见美国加州州长纽森时说: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与拜登总统会晤时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如何相处,将决定人类前途和地球未来。

拜登就任美国总统3年多来,中美两国元首通话和面对面谈话就达8次,在一些重大战略问题上达成许多共识。如在中美关系方面,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的“三项原则”,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拜登总统多次承诺的“四不一无意”:不寻求打“冷战”、不改变中国体制、不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这应当是中美两国增强战略互信、有效管控分歧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和基本遵循。

三是要真心实意、诚信可靠。中国有句古话,“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囯无信则衰。”强调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这对中美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更是如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美两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做出承诺,签订了条约,特别是签订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近年来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等。既然如此,就要付诸行动、落地生效,“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而不能口是心非,背信弃义,说一套做一套,更不能拉帮结派、打压对抗,失去信誉。确实做到今年4月2日习近平主席应约与拜登总统通电话时指出的,中美两国要“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用行动兑现各自承诺,将‘旧金山愿景’转为‘实景’”,为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向前走,为世界和平稳定多做有益的事情。

四是要特别加强核心利益和重大领域的风险管控。世界上的任何主权国家,其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都是不容侵犯和破坏的。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与拜登总统会晤时指出,中美两国要“共同有效管控分歧。不能让分歧成为横亘在两国之间的鸿沟,而是要想办法架起相向而行的桥梁。双方要了解彼此的底线,不折腾、不挑事、不越界,多沟通、多对话、多商量,冷静处理分歧和意外。” 近年来,美国出于错误的战略认知,采取错误的战略举措,不断挑衅中国的主权,践踏中国的底线,破坏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础。这不仅不利于分歧和风险管控,而且极易引发武装冲突甚至爆发战争。因此,美国必须立即停止并保证不再发生在台湾、南海、东海问题等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上的挑衅行径。同时,要严格管控好核力量发展、人工智能在军事方面应用等重大领域的风险。核心利益是中国不容践踏的底线和不容逾越的红线,重大领域事关人类生死和地球存亡,二者是中美两国两军风险管控的重中之重。

五是健全行之有效的分歧管控机制。近年来,中美两国两军建立了一些分歧管控机制,如两国国防部工作会晤、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战区领导通话等等,对于管控分歧和风险、防止武装冲突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分歧依然存在,危机时有发生,冲突很难避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没有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因此,有必要制定《中美两国落实元首重要共识条约》。这应该是最重要、最高层次、最能反映诚意的中美管控分歧的法制机制建设。希望以此能够起到中美双方共同负责任地有效管控分歧和风险的法律法规作用。同时,还应当在一些重要领域(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使用、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应用等)协商制定有效管控分歧和风险的具体规则,以此约束扩大分歧、引发冲突的可能。

202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集体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指出:“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这要靠中美双方真诚地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和期待。

附:

记“2024中美二轨对话”

中美鸿儒聚北京,对话交流议题明。

增强理解寻安定,管控分歧为泰平。

利益坚持看底线,包容互动显真诚。

求同存异朝前望,相向而行赴共赢。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中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