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致信祝贺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

习近平致信祝贺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0

(《祖国》/张帅  综合报道)据新华社消息,6月17日,在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中共中央向黄埔军校同学会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黄埔军校同学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联系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的爱国群众团体,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的宗旨,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为扩大两岸交流合作、反对“台独”分裂、推进祖国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黄埔军校同学会要牢记建会宗旨和政治使命,继续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和组织建设,发挥特色优势,坚定反“独”促统,为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希望广大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不忘先辈遗志,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17日在京举行。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并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石泰峰主持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群众团体致贺词。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出席座谈会。黄埔军校同学会负责人、台湾黄埔同学代表在会上发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团体负责同志,有关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海峡两岸、港澳和海外黄埔同学及亲属代表,省级黄埔军校同学会负责人等参加座谈会。

王沪宁在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属,专门向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致贺信,充分肯定黄埔军校的历史功绩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积极贡献,深刻阐明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任务,对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属提出殷切期望,为做好新时代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王沪宁表示,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属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是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要传承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共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积极参与两岸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两岸青年加强交流,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让两岸同胞在交流交往交融中越走越近、越走越亲,不断增进国家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黄埔军校同学会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贺信精神,把牢正确方向、发挥特色优势、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发挥更大作用。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重要精神及纪念座谈会精神。6月18日,黄埔同学亲属理事、专家学者及各省(区、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重要精神及纪念座谈会精神会议在京举办。省级黄埔军校同学会部分副会长、部分在京黄埔理事、黄埔亲属代表、专家学者及各省(区、市)黄埔军校同学会负责人近100人参会。

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陈知庶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高度评价了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充分肯定了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工作成绩,对黄埔事业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

陈知庶表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台海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依然猖獗。但是,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的历史潮流势不可挡。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需要黄埔军校同学会员及亲属在内的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站在黄埔百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不断从中汲取开拓前行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我们要以黄埔情缘为纽带,发挥独特优势,广泛凝聚共识,持续汇聚力量,共同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把幸福和梦想牢牢抓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胸怀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顺应历史大势、秉持民族大义,反对“台独”分裂及外部势力干涉,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传承、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团结凝聚海内外一切友我力量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积极推动两岸交流交往,共同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成更多台湾工商界人士与大陆合作,帮助更多台湾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更好分享祖国大陆发展机遇、发展成果。

陈知庶强调,回首百年,沧海桑田;百年黄埔,初心不变。我们呼吁,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属团结起来,继承黄埔先辈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宏图大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携手同心、矢志不渝做黄埔精神的传承者,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做民族复兴的参与者,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共同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

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路晓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总书记贺信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总书记贺信的丰富内涵,牢牢把握总书记贺信的实践要求,深切感受总书记贺信的精神动能,把思想认识和实践行动都统一到总书记贺信精神上来。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精神,进一步明晰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工作定位,深刻认识同学会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的价值和作用,始终把握黄埔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以纪念黄埔百年为契机,准确把握切入点与着力点,大力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发挥黄埔特色优势,团结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对台工作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同胞走亲走近、走深走实,增进台湾同胞理解认同,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为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在座谈会上表示,作为亲属和后代,我们肩负着前辈的使命,有责任继承他们念兹在兹的遗愿,继续他们未完成的事业。”

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黄埔二期生胡靖安之女胡葆琳表示,参加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我深切体会到“天下黄埔是一家”的特殊黄埔情缘。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对我们黄埔后代是极大的鼓舞,特别振奋人心。黄埔后代应不辜负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忘先辈遗志,勇担时代重任。

原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黄埔一期生徐会之之子刘凡表示,百年黄埔承载着丰厚的革命历史和民族精神,是坚韧与毅力的象征。“父亲给我印象最深就是‘民族、信仰、奉献、坚持、执着’。信仰是父亲毕生的追求,他说选择了信仰,生命就不属于自己的了。作为黄埔后代,我应该像父辈那样,对信仰执着追求,对国家、民族大爱和无私奉献。”

洪伟、李霭君、覃珊、刘园、徐珞、贺青等黄埔后代亲属在会上发言表示,作为黄埔同学亲属,参加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座谈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及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倍感荣幸。我们要不忘先辈遗志,传承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勇担时代重任,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据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6月16日电 16日,黄埔军校迎来建校100周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校本部和军校俱乐部原状陈列向公众开放,“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开展。

据了解,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览分为“国共合作 黄埔创校”“能文能武 军政兼备”“东征北伐 威名远扬”“英杰辈出 丰碑永存”四个部分,共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

开馆活动现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为捐赠者颁发了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特别证书。黄埔军校十六期生耿荫龙之子耿嘉陵告诉记者,经过与家人商议,他捐赠了父亲在中缅印战区使用过的一张美式吊床和反攻缅北时缴获的日军军用毛毯,这些文物都会陆续经过整理布展,被更多参观者见证。耿嘉陵呼吁更多黄埔后人捐赠出自己珍藏的相关文物,让黄埔军校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段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提升后重新亮相的校本部复原陈列,根据在军校工作、学习过的师生、夫役等人的日记、书信、回忆录和其他相关影像、图片和文书类资料,重现了20余个场景空间。教室里的课桌、办公桌上的报纸文件、学生宿舍中叠着豆腐块的床铺……都高度还原了黄埔军校校本部师生学习和训练的场景。

黄埔军校俱乐部首次以场景复原面貌迎客,这是当年黄埔军校师生举行集会、演出、节日庆典的场所。此次修缮复原了“阅览室”“音乐室”“弹子游艺室”“化妆室”,立体细致展现军校师生在军事训练课程之余的生活。

此外,可供公开查询的“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也于今天上线。由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与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联合筹办,是目前国内可公开查询的规模最大、收录最全的黄埔军校名录数据库。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秘书长罗亚君介绍,该数据库现已收录包括黄埔军校校本部、各分校、附设各训练班、各兵科学校在内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

罗亚君认为,数据库也方便了年轻人搜索来自自己家乡的黄埔生和自己同姓的黄埔生,从而了解革命先辈报考黄埔军校、以革命为自己的使命的原因。

活动现场,中国邮政首发《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和原地纪念封,该套纪念邮票1套2枚,邮票图案为黄埔军校校本部、孙中山纪念室和纪念碑。

据悉,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从6月17日起对游客恢复正常开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