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的定价权一定要掌握在中国人手上

作者: 杨晨

金融战场波谲诡异

美联储宣布降息,既是美国寡头资本经济积弊已久后集中发作,又可以说是针对主要对手国发起的新一轮金融战。有分析人士称,中美金融决战到来,谁赢得这场金融战,谁将主导全球资本市场的未来,双方都不能输掉这场对决。作为实体经济已经被败光掏空的美国,在军事霸权套路屡遭反噬的情况下,更怕输掉金融战而导致彻底崩盘。

金融霸权国家当然想通过金融战保住它全球一家独大的地位,还想利用金融武器在全球作威作福,中国则是要通过金融反击战赢得自主发展的空间。在此金融战的关键时刻,美国要比我们急于求成,会找一切机会下手与我国展开资本争夺战。十一长假期间,港股燃起烽烟。10月3日,港股迎来了连续暴涨后的第一次下跌,内地房企和汽车相关股票一度下跌20%,但10月4日港股又急速反弹,半导体一马当先,最高的一只股票暴涨了230%。

面对中国对资本的吸引,美国势必做出反应。国际金融财团妄图利用小长假期间挽回金融战败局,10月4日晚,美国又做“非农就业数据”这个局同样是天方夜谭般的超出了预期,美联储立刻宣布在10月份原计划的降息暂停。难道美国是要说半个月前不得不以降息挽回严重衰退的经济局面现在完全改观了。孰不知不久前的美非农数据造假已经蜚声全世界,如今这个存在重大出入的数据又冒了出来,又有多少数据参考价值?然而这个口碑很差的数据却是想配合美西方国家主导的资本出离香港或大陆的股市,十一期间港股的震荡就能说明该问题。美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在接下来的金融战中决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将会痛失好局。

9月24日,我们抓住美联储降息、美元持续贬值的战机,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大幅度拉升了A股、港股、中概股,在其他国家股市大多下跌的当口吸引全球资金进入我国,这是中国向金融强国、大国迈进的关键一招。美国岂会认输?先是搞了一个所谓的“爱国投资法案”,要求华尔街资本限期从中国撤资,美联储也表示不再急于降息,毕竟美国现在还在维持着远高于中国的利息,50个点的降息,并不能完全消磨投资者在美国继续投机的心态。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美国9月降息就是“赛场认输”,美帝财团善于打金融牌释放烟雾弹,我们不可被其迷惑,而大量在中国市场上投机取利的热钱,在美国此前降息、中国施放政策拉高股市之后,借中国股市短暂牛市套利离场也是大有可能的。

所以未来几周,中美两国的股市还有可能出现大规模震荡,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和市场准备。甚至有分析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是中国金融市场最为危险的时刻。一旦中国经济失去来之不易的良好势头,再次组织一场战役就会更加困难,市场就会失去信心。可以说此时金融管理层必须展现出绝对的坚定意志,绝不可以有任何动摇。要像1997年面对金融风暴时的香港金管局那样,对于夺回资本市场定价权而言,进攻和防守的意义是一样的。

有人会说政府干预会破坏股市的市场规则,使投资人不再相信股市。当年香港特区政府救市时,这种观点就曾甚嚣尘上,结果被实践证明根本站不住脚。香港不仅保住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地位,公众基金大赚特赚,其成功案例还成为2008年发达国家救市的标准工具。日本央行甚至把直接购买股市ETF常规化,成为向市场直接注入流动性的日常工具。

分析人士指出,这轮牛市才刚刚开始,相关方的博弈和角力还会持续,中国的政策护航未来会继续加码,用更加适配资本市场的方式来发布。但可以负责任的说,美国不要指望通过几只误差极大的数据和强迫性政策抑或还有“盟友联动”来终结中国的金融强国梦。中国这次资产大反攻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我们此次行动不只是要拉升股市,让我国经济获得更多流动性让股民获得收益就满意了,拿到属于我国的资产自主定价权才更为重要。以前我国资产要根据美元来估值,所以只能被动的被美元汇率来回收割牟取暴利,这种局面必须要改变。根据中金机构的分析,当前的涨势中,外资的确是在大量买入,但大多还只是一些热钱,长期资本如新加坡的淡马锡资本、挪威的主权投资基金、中东的股权投资基金还有巴菲特们都还没有入场,这些资本应当还在徘徊观望之中。谁赢它们才有可能跟进谁。

对中国股市的信心来自于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信心,金融战比拼的实际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其背后的实体经济将在金融战争发挥决定性作用。美国尽管在高科技领域略比中国领先,但美国的高科技转化财富阶段要靠中国,且没有通过中国市场的检验,许多美国的高科技只是没有用的空中楼阁。而中国有强大的工业制造业的硬实力和庞大市场,可以将中国自主的高科技和新的市场理念转化为生产力变现,而不用选择为美国人做嫁衣裳。在地缘政治方面现在美国也非常的被动,中东、乌克兰两场硬仗它都啃不下来。中国周边虽然有一些麻烦,但都在中国可控之下处于和平状态,我国具备安全的全球资本进入中国盈利的环境,而美国却不具备。

不可否认,美国使出的“回马枪”一招,给美国带来短暂的股市、汇率拐头上扬,我们国家的汇率可能也要被迫跟进,国家注意到这个问题,踩下急刹车或给股市降降温。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看到经济发展的成效、成绩、亮点的同时,我们也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方面,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3.2%,低于去年。主要经济体增长动能弱、债务负担重,近期普遍实施降息,国际市场波动明显,全球贸易保护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这些都会通过贸易、投资、金融等渠道对我国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三季度以来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波动,有些行业“内卷式”竞争,有些企业还不适应优化升级或转型发展变化,有的增产不增收不增利,有的生产经营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大。

金融战环境复杂凶险,双方的过招也定会花样频出,不排除胜负也就在这一招一式当中立即分出,对此,我们既要特别审慎,也要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当然,美国使出这一招回马枪,也是要付出代价的,美国停止降息,它的经济要出现结构性问题或加速崩溃。此外,美国还放出了巴菲特说要投资日本消息,日本暂停加息,欧盟通过了针对我们新能源汽车的关税法案,面对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我们的财政政策不妨“一慢二看三通过”,不急于施放,只要对中国市场的预期还在,我们的“蓄水池”还在,当然可以不要一下子把水都放出来,避免金融洗劫风险出现。同时我们还要看对方到底放不放水,什么时候放,放量有多少,根据美国降息的预期以及降息的幅度进行动态的调整。一旦我们没有掌握好火候放出财政政策,强势美元的预期还在,必然面临着资本流出、汇率承压、股市承压;但你若该放不放,那不是白白错过了这大好的氛围和市场预期?那到底是放还是不放呢?趋势的形成都需要一个二次确立的过程,在此之前可选择不要轻举妄动、不操之过急,高手过招讲究一个出其不意出奇制胜,胜负往往在一瞬间。

据权威部门综合分析,从发展态势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潜力大、经济韧性强等有利条件没有改变,随着各项存量政策效应继续释放特别是增量政策出台实施,近期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较快,股票市场回暖上涨,“十一”假期市场消费旺盛。我们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充满信心,对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充满信心。

美国军事上已难以支撑其金融霸权

援引环球网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也门胡塞武装当地时间9月28日向以色列发射一枚导弹,扬言针对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称此举意在为遭以军暗杀的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赛义德·哈桑·纳斯鲁拉复仇。胡塞武装发射的这枚导弹被以军“箭”式系统拦截。按照以军声明说法,一枚地对地导弹28日晚间从也门射向以色列中部地区,“在以方边境之外”被防空系统拦截。但也有报道称该枚导弹在以机场爆炸。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表视频讲话说,胡塞武装使用一枚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袭击了以色列本-古里安国际机场,袭击时机与内塔尼亚胡所乘飞机抵达时间重叠。内塔尼亚胡刚结束出席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从美国纽约返回以色列。本月中旬黎巴嫩发生大规模移动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后,黎以局势显著升级。过去几周内,以军加紧对黎巴嫩真主党领导层实施“定点清除”。9月27日,纳斯鲁拉在贝鲁特南郊死于以军空袭。

具有戏剧性的是,内塔尼亚胡刚刚在联合国大会上威胁中东抵抗组织,中东所有地区都在以色列的打击范围之内,言下之意是在联合国大会这个重要场合质问中东抵抗组织,以色列的暗杀你们怕不怕?可内氏刚讲完这话回到国内,一枚导弹就追踪袭来,虽然未击中内氏,但也让内塔尼亚胡执政团队惊出一身冷汗,这是在警告以色列要是肆意妄为,也必将付出血的代价。

此事余音未消,新的爆炸又降临以色列。以国虽然加大对消息的封锁,可纸却包不住火,大量视频图像在国际网络传开: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无法对伊朗来袭导弹做出有效拦截,以军也只有趴在地上眼睁睁看着导弹落向目标。顿时间以色列境内火光冲天。

近几个月一直都在以各种方式隐忍的伊朗,在以色列神经稍有放松的时刻送来数百枚导弹,这如同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再一次让美以误判,袭击获得圆满成功。综合媒体报道,伊朗于10月1日大手笔向以色列投掷超过200枚先进导弹,以色列的铁穹防空系统如同瞎了眼睛,几乎没有做出任何的阻拦,就让伊朗的导弹落向以色列境内目标,与以色列发动战争对平民大打出手不同,此次伊朗的导弹基本没有落向以色列居民区,而是比较精准的打击了以色列的军事设施和情报机构,因此平民在此次袭击中并未造成太大的损失,而以色列的空军基地、先进战机以及情报机构、雷达设施却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接下来以色列针对加沙、黎巴嫩的空中进攻出现疲软,而对于一连串的中东抵抗组织的火箭弹袭击,以军防空却出现了“肌无力”现象。由此可见,伊朗方面传来的消息要比封闭消息源的以色列那边发布的新闻可靠。期间,内塔尼亚胡还罕见试图拨通普京的电话,据媒体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伊朗发动此次袭击前几小时,曾考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要求其向伊朗施压,使其放弃发动导弹袭击。这说明以色列对于中东抵抗组织的导弹进攻无法阻止起有效防空,只好期待俄方予以化解,但普京总统显然没有义务去帮助内氏平息中东人民的怒火。

根据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在10月1日伊朗对以色列发动弹道导弹攻击后,有消息称“以色列正酝酿袭击伊朗的核设施或石油设施,作为对导弹攻击报复行动的一部分”。10月4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简报会上给以色列反击伊朗划“红线”:以色列应该考虑除袭击伊朗油田以外的其他替代方案。拜登担心的是石油价格上涨,为俄罗斯提供更多的石油收入。另外石油价格上涨有损于美方利益,这会让美国经济面临雪上加霜的境地。

国际舆论聚焦黎以局势,以色列信誓旦旦要进入黎巴嫩境内打击真主党,结果进入黎境内的以军被当地军民悉数赶出,还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综合媒体报道,以色列士兵厌战怯战情绪浓厚,出现了大批以军拒绝执行进攻命令开小差逃跑的现象,黎以前线有1400名以军士兵下落不明就可能是由于以军官死亡、开小差、士兵不愿服从命令以及对任务可行性的失望所致,以军指挥结构遭到了破坏。一名在以色列军队服役22年的军人称,一支以特种部队由于目睹先头部队大量伤亡后,拒绝服从指挥命令发动反攻,22年来他在以军中还是首次遇见这样的窘境。他还称,(此次军事行动)以军全面崩溃的可能性极高。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中东军民一连串针对以色列的导弹、火箭弹袭击过程中,美国的军事基地和以色列外海的美国军舰并未发挥多少保护以色列的作用,这说明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行动力已经大为下降,新派驻中东的美国军队也不敢轻易挑战伊斯兰联军,以往美以霸权在武器装备和军队能力上的优势,面对当今时代的中东人民战争已经发挥不了决定作用,攻守易势已经显现。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军海上力量不仅不能“保护”以色列,自己还有三艘军舰在也门胡赛武装猛烈的导弹袭击中被击中,这让美国更是颜面扫地。

国际金融集团和资本是最关心国际政治军事局势的,美以在中东这个重要战略地带,不论在军事战略还是战术上都陷于被动却无法改变局面的状态,加速打磨了国际资本金融寡头对美国霸权信心,一旦丧失军事上对全球战略地区的控制,说明美国的霸权帝国金融规则已经被打破,那么巨额资本和各路游资在美国的这套霸权规则体系内,也将难以获得收益,甚至会弄得血本无归,如此将刺激它们迅速出离美国。

如著名战略专家秦安分析,“普京的特别军事行动伊始,就明确这是一场三个维度的混合战:一是高纬度的道义战,二是等维度的经济战,三是低纬度的火力战。与此同时,这三个维度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尤其是随着美军霸权让位于美元霸权,军事行动很多时候其实是配合经济战。”

当前国际大变局的确凸显这三个维度上的大变裂变。我们认为,拉垮美以霸权的,也不会只是来自单一层面的局部战争,一场由美国或昂犹集团势力挑起的地区战争可能会将地区国家都拖下战争泥潭,却难以改变由霸权掌控的国际局势。例如俄乌冲突或巴以战争本身,都无法撼动美国霸权根本,但如果从多个维度同时发力,就会大大削弱霸权主义,如以构建新的国际格局为目标打一场全球化人民战争,重要第三世界经济体发起反击美国挑起经济战、金融战,那么霸权国家可就吃不消了。我们看到,虽然中东人民反霸权战线时而付出重大牺牲,但是,以色列也的的确确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军事打击,只不过中东人民战线出于人道主义原则基本不袭击以国平民稠密区,以色列民众未出现重大伤亡,但是一年来,以色列国家机器在攻防过程中已经损失惨重,且无论美国还是以色列都无法改变这种局面,只是在四面八方的战线上疲于奔命就能说明,美以对于中东抵抗力量的大规模攻击已经无能为力。

以指挥部越发狂躁不安,将袭击平民和搞国家恐怖主义当成“重大战果”,其实是以色列在正面战场陷于被动却无计可施而下出的败招棋,以国对中东抵抗力量领导层的暗杀,丝毫没有动摇中东人民的斗志,近期以色列不断遭遇来自也门、黎巴嫩、伊拉克、哈马斯、伊朗的导弹、火箭弹袭击,其核心地区像这样受到大规模军事打击是前所未有的;以军趁黎巴嫩真主党高层大量伤亡之际入侵黎南部可却被大量歼灭并无功而返,说明真主党等抵抗力量并未因暗杀而导致战斗力受到重大影响;本就人口不多的以色列的人员和资本大量离境,经济出现停滞瘫痪,以色列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一年来,随着以色列各类神话的破灭,它在中东道义尽失,遭至人民战争的绝地反击,如今败相已现,已没有人相信它还能在地区为所欲为,加之昂犹集团经济能力也被削弱,说明美以霸权在“三个维度”的混合战已经陷于被动。有分析人士提出疑问,如果美国连中东的以色列都保不了,还能保住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本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