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胜选带给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 杨晨 韩东起
“特朗普当选美国下一届总统,引发时事评论人士普遍热议,川普上台可能破坏美国精英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来的政治体系、意识形态体系和国际霸权体系,在重新洗牌的大环境中,是会给我们留下机会的。”
特朗普上台对中国的战略性利好
一是他或(从一定程度上)破坏美国的盟友体系,欧盟可能会背弃走向战略自主,这符合削弱、分裂美国和盟友之间关系的问题。
二是他会进一步激化美国精英集团的内部矛盾,美国陷入无休止的内斗、内耗符合中国利益。在民主党政治精英和他们的金主犹太财团看来,特朗普是一个不可接受的总统,因此他们之间的争斗不会停止。
三是至于美国对中国打贸易战等问题,我认为这对中国而言在战略上是好事情,可以倒逼中国精英搞战略自主,过去他们对美国不仅仅是利益依赖,技术依赖,连精神上都产生了依赖,这是哈美派的老毛病,特朗普若与中国打贸易战会对医治他们身上的老毛病起到倒逼革除的作用。
特朗普是否会将俄乌冲突这个烂摊子全面甩锅给欧洲?如果他任上能够成功挑起俄欧洲直接军事冲突,而不是俄罗斯与北约的军事冲突,那么美国确实正如特朗普鼓吹的那样,美国会“再次伟大”,欧洲的资本、技术、人才将再次流入美国,美国可以继续向整个欧洲卖军火、卖能源,提供高利息的战争贷款等。
比照研究,有分析人士发现,拜登做的很多事情,类似明朝时期的张居正,都是在想办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扩大中产阶级比例。后者推行一条鞭法并重新丈量土地,在增加国库收入的同时降低农民负担。但拜登经济学和张居正改革,都只能给帝国延寿,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特朗普的许多想法则像王安石,大刀阔斧对各项制度进行改造修正,但这很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频繁地变更政策不仅失去了政府公信力,也可能让国家陷入混乱。
美国对中国周边国家影响力减弱
也有分析人士为我们带来军事上的研究参考:美国在航母发展上投入了巨额资金,美国发展有人机航母数量过多,深陷费效比过低的困境,这无疑也提醒了我们,应将目光聚焦于无人机航母。
为什么亚洲国家认为美国是一个衰落的大国。未来特朗普能否改变这一现实还有待于观察。即便是在 2025 年 1 月开始的新一届特朗普总统政府下,最近的地缘政治发展也越来越多地支持了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日益衰落的观点。多种因素促成了这种说法,包括地区联盟的转变、经济调整和军事过度扩张。下面分析一下为什么美国在维持其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方面面临挑战。
(1)印度与中国关系正常化降低“四方安全对话”稳定性.
(2)印度最近拉近与中国的关系,这引发了人们对“四方安全对话”未来的担忧,该对话由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组成。印度和中国关系的解冻,特别是在边界争端讨论之后,表明印度可能不太愿意在“四方安全对话”计划中与北京对抗。这一转变削弱了“四方安全对话”作为制衡中国影响力的有效性,可能会导致美国拥有更少的盟友愿意坚决与中国作对。
(3)东盟成员国与金砖国家对接。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越来越多地参与金砖机制,反映出其摆脱美国影响的战略重心。这些国家正在寻求实现经济伙伴关系多元化,减少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传统西方大国的依赖。这一趋势表明,它们越来越倾向于与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大国接触,这可能会进一步削弱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并削弱其作为主要安全伙伴的作用。
(4)拒绝“亚洲北约”建议。东盟国家拒绝日本提出的“亚洲北约”提议,凸显了东南亚国家不愿加入被视为对华敌对的军事联盟。每个人都明白,日本是代表其主人——美国提出这个想法的。这一决定表明,东盟致力于维护自治和地区稳定,而不会卷入大国竞争。未能建立正式的军事联盟限制了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集体安全安排的选择,并反映了人们对美国主导的倡议的普遍怀疑。
(5)RCEP 对美国主导的贸易倡议的主导地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贸易协定,旨在加强亚太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使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和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等倡议黯然失色。
(6)军事过度扩张和战略脆弱性。由于乌克兰和中东的持续承诺,美国军队目前处于过度紧张状态,这些承诺分散了其对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资源和注意力。自 2024 年 7 月以来,东亚地区一直没有航空母舰,而美国海岸警卫队为了弥补缺乏适航战舰而将状况不佳的船只派往菲律宾,这些举措都体现了这种脆弱性,引发了人们对美国投射力量和有效应对美国代理人被要求对抗中国而引发的地区危机的能力的担忧。这种军事压力削弱了盟友对美国对地区安全承诺的信心。
(7)全球南方国家不再接受美国的支持。近期加沙暴力升级以及对以色列的支持导致全球南方国家与美国疏远,促使它们寻求与金砖国家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等其他非西方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种转变在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中尤为明显,这些国家认为与金砖国家结盟是平衡西方影响力和支持自身地缘政治利益的一种方式。随着这些国家背离美国的领导地位,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进一步复杂化。
总之,尽管特朗普上台可能会带来一些变化,但这些因素共同表明,美国在维持其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方面面临重大挑战。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表明,美国必须调整其战略以应对这些现实,否则就有可能被新兴大国和地区联盟边缘化,因为这些国家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而不是与华盛顿的传统伙伴关系。
民主党为何失败?
民主党支持者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拜登不退出,耽误了民主党,而不是反省自己脱离群众。这个思维,两年之后的中期选举也翻不了身。“美国所谓民主政治、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变玄学,脱离实际,误党误国。”
美国统治阶层盘剥世界殃及自身的邪恶堡垒一天不倾覆,美国的经济学就不会重构。各种数据造假可以忽悠美国的统治者,却忽悠不了市场和人民。美国经济需要系统性重构。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特朗普一两个任期的改良不可能完成重构美国经济的任务。
在拜登巨额美债经济自残及全球军事经济摧残式执政下,美国民众显然已嗅出美国未来的悲哀,尤其以色列被围殴预示着美元终极模样。所以,美国民众普遍求变的心态,大大降低了民众对民主党的支持却提升了特朗普的胜算。
作为美国的相对清醒者特朗普知道,美国能阻挡全球长期去美元化的浪潮吗?几乎失去军事霸权的美国,一旦再失去美元霸权,还能再收割世界衣食无忧吗?所以,特朗普上台的首要任务是:一旦失去美元霸权的那一天,怎样保证美国民众的生活质量不要落差过大,这才是特朗普未来执政的重心,也是其最大亮点。但对于内部实体空心、债台高筑,外部盟友不断索取的美国来说,唯有集中精力,回归国内发展,或是美国复兴的一条出路。但这种“复兴”只是自保,全球霸权的维系将难上加难,美国自保最大的难度是生产成本太高,很难降下来?所以,打关税战、搞“小院高墙”是必然的。未来在美元及军事霸权不再的前提下,与世界打科技战似乎还可依赖,尤其马斯克加盟特朗普团队的情况下。
令有分析人士在几个月前就预测出此次美国大选结果:特朗普大胜。但不是他有多强,而是民主党执政数年来,已丧失主流民意,无论拜登还是哈里斯,确实难逃败选厄运。这些年民主党的主要错误有:第一, 不顾国内债台高筑、民众借贷消费,还打肿脸充胖子,巨资支持乌克兰、以色列等;第二,贸然开放国门,放任数百万非法移民涌入美国;第三,姑息纵容偷窃打劫、零元购等违法犯罪泛滥成灾……这使美国普通民众陷入恐慌,彻底抛弃“白左精英主义”。转而支持保守主义或共和党人。
展望中美关系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再次当选引发全球关注,特别是对中美关系未来的猜想。
特朗普作为政治斗士,经过前面四年总统任期,政治上日趋成熟。在经历竞选中的多次被暗杀未遂后,特朗普深知权力得来不易,将更加珍惜现有位置,更理性地处理国内及全球事务,尤其是与中国的关系,对特朗普政府的担忧可以适当放轻。特朗普也应明白,中美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美国的全球利益,而中国也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中国,如今是世界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对于特朗普在竞选期间针对中国的言论,多数只是选举语言,旨在争取选票。随着大选落幕,许多言辞会随之烟消云散,政策也可能出现调整,甚至180度大转弯。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及其家人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尊重。他的孙女中文水平很高,甚至能背诵唐诗,这展现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的敬意。许多年前特朗普在商界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他有可能对中美之间的摩擦多以商人利益的驱动和思维方式为优先,而非真正的敌意。
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双方的关系契合是全球稳定的基石,特朗普的当选未必是坏事,反而可能开启中美两国合作的新篇章。他深知与中国为敌只能两败俱伤,而与中国人民和政府保持友好合作才是双赢。中国人民始终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促进中美之间的经济合作。美中经济贸易促进会将一如既往推动美中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推动世界和平,为全球带来更多的和平与繁荣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