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县:打造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作者: 杨召文

绽放全域魅力 绘就全景画卷

近年来,山西省山阴县坚持深化文旅康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一山一河一带一路一群两城”为主体的中南部文旅康养区,积极创建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用全景的美丽、全心的服务、全域的精彩描绘文旅融合新画卷。

畅游广武古城  品读长城文化

“广武古城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存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广武古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民族交往、文化交融的中心之一,是民族团结、历史融合的最好见证……”广武古城讲解工作志愿者高利霞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解说道。

广武古城的形成,源于中原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防御,其作为军事防御工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广武古城是古代整个雁门关防御系统的核心。历来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必定“首攻广武,后图雁门”。广武古城是雁门咽喉,它雄踞隘口,南望内长城,周边分布有广武汉墓群。东面是新广武城,接辽代雁门关关城遗址。

广武古城有新、旧两座,新城紧傍长城而筑,旧城在新城西,居长城之外。关于这两座古城,有一个民谚,叫做“新城不新,旧城不旧”。因为新广武城虽然是明代修建的,但地基却是用的战国时代的遗址,算是重建;而旧广武城是宋辽时期修建的,实际上要比新城始建晚了1000多年。

新广武城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重建于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位于雁门关北3公里处,是内长城防御体系内的重要设施。城内由瓮城、中城、南瓮城三道防线组成,中城状如簸箕,南瓮城形似斗状,故有“金斗银簸箕”之称。

旧广武城保存有较完整的明清时期修建的古城墙。城墙东西长300米,南北长500米,城高8.2米,女儿墙高1.7米,墙基宽6米,有东、西、南三个门,是我国现存辽代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城墙最上面沿矮墙设置有垛口、望洞和射孔,整个城墙共施马面16座。城内街道的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2006年,旧广武城被列入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武长城与内长城沿线的白草口堡、水峪口堡、胡峪口堡及关内新广武城、关外旧广武城,共同组成并重现了明代“九边重镇”中山西镇“关、山、口、台”的长城防御系统,同时也留下了璀璨的长城文化。

“近年来,山阴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文旅资源,紧紧围绕雁门关—广武一体化推进战略,全面建设雁门关—广武长城核心展示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一批标杆项目,推进广武创建4A级景区,积极构建文旅融合‘大格局’。”山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霍秉明介绍道。

如今的广武古城,每逢人间四月,杏花尽数绽放。杏林花海,沁人心脾,占尽人间春色。人们漫步于此,如诗如梦,如展长卷,抚今追昔,流连忘返。

体验冰雪乐趣  尽享速度激情

进入冬季,全国各地的冰雪旅游、冰雪运动便持续升温,冰雪运动成为一种新风尚,融入了寻常百姓生活。位于雁门关脚下的广武国际滑雪场地处北纬39°,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这一黄金纬度被誉为“世界滑雪黄金带”,以丰富的降雪量和优良的雪质而闻名于世。

广武国际滑雪场作为山西省规模最大、配置最高的雪场,当前最高点海拔1460米,高差逾300米,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9627亩,滑雪大厅约5000平方米,设有初级教学区,初、中、高级雪道,跳台、U型槽、雪地自行车和戏雪乐园等。雪道总长度40余千米,拥有竞赛级雪道16条,最大坡度比≥53%,最长雪道长度超2km,可以满足不同滑雪爱好者的不同需求。三期建设完成后,最高海拔达1860米,落差超700米。新雪季,广武国际滑雪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全新设计建造了V-PARK地形公园,开放了夜场项目。广武国际滑雪场宽敞的雪道和多样的雪地活动,吸引了众多滑雪爱好者体验速度激情,尽享冰雪乐趣。

除了丰富的雪地活动,广武国际滑雪场还拥有众多完善设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广武 Great Wall 主题餐厅和山顶咖啡厅。广武 Great Wall 主题餐厅以中国长城为设计灵感,提供各类中西式美食和特色佳肴。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游客还可以欣赏到雪场的壮丽景色。山顶咖啡厅则提供各种饮品和小食,让游客在滑雪之余放松身心。

冬日暖阳,掩映在重山里的明长城,积雪覆盖的山峦植被,蜿蜒山间的高低雪道,让每一个来到广武的游客,都能体验一次奇妙的旅行。为了确保游客在广武国际滑雪场度过愉快的时光,雪场还配备了豪华舒适的休息区和观景台。休息区设有舒适的沙发和温暖的火炉,让游客在休息的同时感受到家的温馨。观景台则让游客登上山顶,俯瞰整个雪场的壮丽景色,尽享冰雪美景。

“广武国际滑雪项目融合了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多国体系,教练有60到80名,进阶流程从初级到高级进阶一直都可以完成。”山西广武山地运动中心教务长卢首旭对笔者说。

2023—2024年雪季,广武国际滑雪场围绕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创新产品形式,不断丰富游客体验,从2023年11月15日开始营业到2024年3月10日,共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

“山阴县将积极拓展‘滑雪+’旅游模式,联动临近的长城1号旅游公路、明长城、雁门关、广武古城等历史古迹,积极培育文化演艺、会展、滑雪、康养体育、研学旅游等一批新业态产品,进一步促进冰雪经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让冰雪‘冷资源’释放‘热效应’,为打响‘塞上广武三千年 长城两侧是故乡’文旅品牌赋能。”山阴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韩承升表示。

挖掘红色资源  释放红色效应

“在王老沟抗日战斗遗址,了解到当时老一辈革命家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战斗,实在不容易。我们一定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有新担当、新作为。”前来参观研学的中学生张怡涵深有感触地说。

“红色”源于革命。山阴县玉井镇是革命老区,位居洪涛山腹地,现存有王老沟抗日战斗遗址、山阴县抗战时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遗址、右山朔怀抗日救国会旧址、抗日归国华侨李林烈士陵园等多处红色遗址。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了这座县城的血脉。

玉井镇东庄村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部驻地旧址是一处民居四合院,现有石窑9间、地道入口2处。2018年,朔州市、山阴县编制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部驻地遗址设计规划,对358旅旅部旧址进行修复。利用东庄村原学校旧址,布展了“洪涛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同时建设了红色革命展示厅、烈士塑像,完善了地道遗址修复。

玉井镇口前村是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所在地。聚焦红色村庄要素,依托红色史实,口前村村史馆将抗击日寇侵略、动员青年参战、八路军七一六团和雁北支队驻扎口前的光辉历程、抗战英雄简介亮于版面,在重温一段段红色故事的过程中,沉浸式感受红色精神和古老村落的精神风貌。

手榴弹、地雷到煤油灯、老烟斗、泛黄的老书……村史馆中一件一件老物件承载着红色记忆,从抗战英雄到一届一届的村支书再到本土培育的人才,记录着口前人民百年来用血与汗创造的美好生活,全方位展示了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玉井镇挖掘和利用口前、东庄、水头、王老沟村的深厚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吸纳“90后”“00后”返乡青年、退休老党员组成业余讲师团,培育了玉井红色文化旅游与党性教育讲解员队伍;打造了“我心向党”打卡点,建立了村落、民宿和交通等红色产业服务网络;开发了红色摄影、“红色历史”研学等新兴项目,全力打造全市首座红色旅游古镇,形成集红色人文、文化旅游、党性教育、军事体验为一体的红色胜地。

“玉井镇计划在王老沟战斗遗址布置还原战斗沙盘,设立战斗遗址丰碑和英雄雕塑墙,在东庄村村委会东侧房屋打造游客接待中心,以山阴县建设红色1号公路为依托,连线东庄、水头、王老沟、口前四个村,建成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玉井镇党委书记刘国栋信心满满地描绘着下一步的打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