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猪肉价格“坐滑梯”是否源于资本操控?
作者: 杨晨 韩东起
今年春节前后一段时间,我国猪肉市场价格可以说是断崖式下降。“生猪平均价格连续13周下降!累计降幅超4成!”这是北京日报客户端1月31日一篇报道的标题内容。该报道称,猪肉价格持续走低,国家发改委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以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已经连续三周处于5:1到6:1之间,进入过度下跌二级预警区间。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月份新发地市场猪肉价格呈现波动下行的走势,春节后短暂反弹后继续走低。1月30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每公斤19元,比较1月27日又下降11.63%。
从经济角度来观察分析这一轮猪肉价格大幅度下降能说明如下问题:一是我国生猪产能已经得到了恢复,市场供过于求;二是受疫情影响,餐饮业不景气,必然影响猪肉消费;三是1月份各大中小学学校放假,学校食堂的集体采购量大幅度降低;四是2022-2023年冬季气温普遍较暖,腌腊消费不如预期,导致猪肉消费进一步减少;五是2022年末,多家养猪上市公司集中出栏;六是随着大年初七以后,主流屠企开工,市场购销恢复,但是,受节后消费需求不足,屠企订单偏少,猪价以震荡偏弱为主!
此外,关于猪肉价格断崖式下降,我们不能忽略资本的影响。援引媒体消息,自2020年10月以来,肉类价格指数急剧上升,在2022年6月,肉类价格指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022年10月,我国猪肉价格依然处于高位,随后,猪肉价格暴跌,直到今年春节后出现的猪肉市场价格,价格震荡明显。在正常市场经济环境下,猪肉市场价格只能出现小幅波动,除非发生严重外部因素影响。应当说,近期国内国际并不存在能够严重影响猪肉价格的外部因素情况,造成这样的局面我们就有理由质疑资本养猪对生猪的恶意屠杀,成为导致目前猪肉价格大幅下降的幕后之手。从而让资本形成行业垄断地位以牟取暴利。
饲料生产企业是养殖业的上游企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际资本就开始进入中国的饲料行业,这一时期中国传统的“土饲料”都是玉米、豆粕、含蛋白植物等成分,大约需要一年出栏。而“洋饲料”里面除了常规的粮食成分以外还添加了生长激素,猪、鸡等吃了含有生长激素的“洋饲料”生长迅速,大约四到五个月就可以出栏。因此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下,国产“土饲料”彻底的输给了“洋饲料”,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吃上了大量“激素肉”。国外资本控制了中国饲料行业,这就比国内企业进入养殖领域具有先天竞争优势,再加上外资企业有优惠政策,因此许多国内养殖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不得不被外资控股、参股。国外资本大举进入我国饲料行业,还必将导致大量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添加剂、激素威胁国人身体健康,例如此前台湾民进党当局引进美国的“莱猪”,就是世界知名的毒猪。
资本,特别是来自国外的资本进入农业和养殖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安全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中国人的饭碗不能好好端在自己手中,进而威胁到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社会资本的投融资特性和市场规律,为进入涉及中国人饮食领域的资本特别是境外资本设置好“红绿灯”,立法、完善相关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对违规操作和危害食品安全的资本、投资人及相关企业进行严惩,令其不敢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