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校沉淀文化基因 红色教育深入学生血脉

作者: 李国良

百年老校沉淀文化基因 红色教育深入学生血脉0

偶闻拜泉县文化小学校长孟凡军,内心当中并无波澜,只是觉得从别人口中说出来,自己并没有见到,有些名不副实。但是,知道他干的一些事情,却又对这个人提起了兴趣。

初见孟校长

没见到本人的时候,在我心目中,就有了一个温文儒雅的画像。见面之后,果真如此!孟校长非常健谈,尤其是说到文化小学的红色教育,更是滔滔不绝。能感觉出来,这是一个要把红色教育进行到底的人。

孟校长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如何能够把红色资源利用好,让学生们能够在骨子里面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我们文化小学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十几年来, 学校强化党建工作,提高整体认识,引领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历经多年积累,细细沉淀,发扬“三牛”精神,逐渐形成了文化小学的红色文化教育品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

我们在一起谈起奉献这个词,在我的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可能就是雷锋同志,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奉献这个词本身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很多人也都在做着奉献。但是也有很多人都在观望,但是在孟凡军这里,却是作为教育人生命的意义所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是作为教育人最应该学习的内容,我们要奉献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物质,更多的是需要奉献的是精神,一个可以传承的精神。

再见孟校长

再次与孟校长见面的时候,与他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孟校长说,办学理念就像是一盏指路明灯,让你有前进的方向,于是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文化小学始建于1916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百年老校。学校现位于拜泉镇内文化路北、黑大公路西侧,据拜泉县县志有关记载,民国五年(1916年)9月,兴仁社一甲头井李会芳等5人,给县知事兆麟写信,呈请于该地建立国民学校,民国七年改为县立小学。“到2013年,学校还是平房,当时仅有35名教师,370余名学生。破旧的平房,歪倒的教室,四面露风的墙壁,很多家长就把孩子转学了,孩子们的眼神是那样的无助而期盼,教师的目光是那样的无采无耐而不甘,整个学校几乎面临要解体的局面。”2013年3月,孟凡军调到该校任校长,他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有些哽咽。“一定不要辜负局党委的期望,不要辜负文化小学全体师生的期盼!”。新一届校领导班子成立后,科学确定学校发展方向,努力办“最幸福的教育,最智慧的教育,最影响未来”的教育,努力办让“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新文化小学。

十年,弹指一挥间。文化小学在跨越式的发展中实现了华丽的蜕变,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现有教学班43个,在校学生1887人,教师91人,学校先后获得了省级标准化小学、省三育人先进集体、市级信息化先进学校、市交通安全先进校、市级少先队大队部、市级德育教育先进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县优秀党支部、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一系列荣誉。荣誉只是代表过去文化小学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未来仍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那么办学的核心是什么?要干什么?怎么干?这几个问题时常出现在孟凡军的脑海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小学的时候就能够培养出爱国主义情怀,让孩子在小学教育中就能够知道长大之后要报效国家。孟凡军认为,这才是办学的核心理念。在明晰了这个核心理念之后,怎么搞起来呢?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只有从党建方面入手,才是最佳的途径。于是,孟凡军狠抓红色引领,为强化党建和德育的有机结合,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有声,切实把红色文化引进校园、走进课堂、走入学生心灵,2018年11月,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在教学楼主楼一楼东侧,辟建了79平方米的党建活动室。文化小学在有限的平米内做了六大板块:黎明曙光、苦难征程、少年英烈,烽火少年、复兴之梦和支部足迹。展厅内陈设和布置主题突出、设计新颖、简短实用、内涵丰富,让学生们更好地重温红色革命精神。每逢“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学校都要有序组织学生到展厅参观学习,现场接受党史和德育教育,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聆听“党史”故事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责任担当,赓续红色精神血脉,从小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党建活动室既是学生的思政教育的新课堂,又是小学党支部党建活动阵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文化小学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提升党建工作内涵,在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中发挥了主阵地教育作用,开展了学生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同时,与人大、宣传部、教育局党组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在各个媒体相继报道。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处处起表率作用,在教学一线起“领头雁”的作用,党的领导优势更加突出,党建工作有亮点、有特色。

三见孟校长

第三次见到孟校长的时候,从我感觉上好像多了一层说不清楚的东西。再一次聊天的时候,更多的就是作为一个教育人,对国家,对民族有个更深刻的感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红色文化需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更多的人去努力,要让孩子们牢记,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方向和道路。爱国主义教育需要一代一代的教育人去传承,需要有更多的社会人士去参与。

孟校长说:近几年来我在红色文化教育上做的一些实践和探索,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称赞,由于在红色文化教育上的探索实践,不断积累,我也收获了不一样的教育人生。现在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可期。为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担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但是,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句空话,是真的要落实到位,不单单是学校层面,还需要从社会,从家庭不断的深化思想,更能深入民心。孟凡军的担忧存在于社会层面,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高度透明,让更多的孩子接受了别有用心的思想侵染,甚至于有的家长更甚。所以,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学校,需要唤醒那些沉迷在自我世界的人的思想。让更多的有志之士,社会名流都能参与到这场思想的战斗中。

希望

“四史”教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统称。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视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既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