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美帝野心狼
作者: 祁苏闽今年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签署70周年纪念日。这一协定的签署,宣告了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这是不可一世的美国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也正告一切列强,“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覇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的立国之战。当美国不顾我国严厉警告,纠集所谓的联合国军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燃烧到中朝边境时,毛主席、党中央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于1950年10月25日英勇地打响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
我入伍时所在的12军36师106团,入朝参战时的番号为12军31师91团。91团不是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部队,却是打得最勇敢、最坚决、战果最辉煌的团队之一。
1951年3月,91团在12军的编成内,从祖国的大西南奉调入朝,随即参加第五次战役。
5月21日,志愿军总部根据敌情变化和后勤补给的困难,在基本达成战役目标后,命令部队后撤休整。
由于撤退比较仓促,一些攻击较前的部队被敌军阻断退路,有1个师损失惨重。而有个团比这个师穿插更前,这就是我的前辈我的团。
此时,91团已经攻击前进至三七线附近的三巨里,孤军深入到下珍富里以东的兄弟峰,是向南穿插最远的部队。因师部电台被敌机炸坏,他们未能及时接到后撤的命令。当师里派出的侦察科副科长枫亭突破重重封锁找到91团时,团领导对后撤的命令和战场的态势毫不知情,正在研究突袭下珍富里以南的南朝鲜第3军团部。
听了枫亭副科长传达的后撤命令并介绍当前敌我态势后,团领导感到了形势的严峻:南朝鲜第4、第6师已窜至下珍富里,美军步兵第3师也正向此地聚拢,敌我兵力30比1;而团队所处的位置是3条公路的交叉点,敌机械化部队很容易扑上来;志愿军大部队已经后撤,团队孤悬敌后,不可能得到任何支援或接应,要靠一己之力突出重围,简直势比登天!
困难再大,也要带领团队突出去!团领导清楚,这不仅关乎1千多名指战员的生命,而且关乎着志愿军的荣誉。因为这是一个起源于黄麻起义,与人民军队同庚的老红军团,团部、3个营部、12个连队都是红军单位,是全军保存最完好的红军团之一,若是有失,影响巨大。团领导知道,此时各级首长一定密切关注着91团,期待着91团归来。师长赵兰田,军长曾绍山、副军长李德生,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洪学智,都是团里走出去的老前辈。尤其是王近山代司令员、李德生副军长、赵兰田师长,先后在团里任过团长,更是对91团有着特殊的感情。情况确实如此。师、军和兵团部都在想方设法与91团联系,积极做着接应91团突围的部署和准备。
此时,“联合国军”踌躇满志。因为91团穿插最深,他们对其位置十分清楚,也知道这支部队兵力不大。他们在北面布置了重重阻击,又从两翼包围过来。以3个师聚歼这支小部队,他们认为万无一失。
这个如意算盘注定要落空!他们不知道,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
91团在红军时期是红四方面军红4军第10师,以能攻善守著称,曾获得“以一胜百“的奖旗。抗战时期整编为八路军129师769团,在陈锡联团长指挥下,夜袭阳明堡,炸毁日寇飞机24架,歼敌百余名;在徐向前副师长指挥下,与771团一起,伏击响堂铺,炸毁日寇汽车181辆,歼敌400余名;先后参加了黄崖洞保卫战、神头岭伏击、百团大战,都取得重大战果;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及许多直属单位,被日寇重兵包围在河北涉县南艾铺村十字岭一带,在附近无兵可调的情况下,正好转移至此的769团1营临危受命,在李德生营长指挥下,以1营加上总部警卫团1个连的兵力,依托地形地物,从黎明血战至黄昏,使日寇上万人的兵力始终未能实现合围,掩护八路军总部、中共北方局及直属单位8千余人撤入了冀南根据地。抗战时期,769团是国共两军闻名全国的“四大名团“之一,被徐向前誉为“太行山的拳头”“主力部队中的主力”。解放战争中,769团改番号为二野3纵7旅19团,参加上党、邯郸、平汉、陇海、定陶、羊山等一系列恶战,千里跃进大别山,随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攻必克,守必固,屡建奇勋。率领这支英雄团队的李长林团长,1933年参加红军,身经百战,智勇双全,在解放战争中曾创造率领两个营,利用有利地形,全歼国民党军第28师并活捉其师长的传奇战例,7个月前,参加了首届全国战斗英雄表彰大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全团指战员对自己的团长十分信赖,李长林团长对团队也极具信心。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全团上下没有惊慌和恐惧,坚信一定能突出重围!
突围时不我待,这时候需要紧张,同时需要冷静。怎么突?向哪突?李长林团长立即召集团领导进行研究。有的提出,从来路向北突,路径熟,走直线,可尽快与师主力汇合;有的提出,敌人肯定在北边布置了重兵堵截,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向北突凶多吉少。李长林团长权衡利弊,当机立断,向东南迂回,寻隙钻到南朝鲜军身后,绕到东海岸,找敌人的薄弱环节跳出包围圈。他说:“现在我军主力在北撤,离我们越来越远,即使没有阻击,也不可能很快追上去;联合国军一定认为我们只会向北突围,肯定布下口袋等我们了,我们要撤,就辙他个出其不意!“接着,他打开地图向营连干部布置具体路线:涉南汉江,经1235高地南麓、元卜洞、盘鞍洞,越过公路到广川以北地区,伺机向师靠拢。
就是这条撤退路线,撤出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这确实是敌人万万想不到的。
撤退紧张而有序,91团没有化整为零,也没有破坏电台,一直在想方设法与师部联系。更可贵的是,他们带上了所有的伤病员,一个也不放弃。这是团里的老传统。长征途中,三过草地时,3连担任后卫,他们把28名伤员收拢起来,成立临时党支部,坚定信仰,团结互助,全部走出了草地,获得红四方面军总部授予的“模范党支部“奖旗。国庆70周年阅兵时,这面旗帜飘扬在战旗方队。不放弃一个伤病号,也让全团指战员更加信赖组织,更增强了凝聚力和斗志。
李长林团长走在队伍前头。他下达了3条命令:一、尖兵排换装,穿上缴获的敌人军装,行军时队列齐整,大摇大摆;二、天黑出发,天亮隐蔽,静肃行军,严禁烟火:三、遇到大股敌人不理会,小股敌人如贴近队伍,就捂嘴、下枪、搂着走。同时,李长林团长还把全团会说朝语的同志分派到各营,由他们负责与敌军答话。按照这样的周密部署,全团向着第一个撤退点南汉江疾进。
到达南汉江后,侦察班选择了一处岸滩平坦河面狭窄的渡口,李长林团长亲自试探水深后,组织部队按序快速涉渡。过了南汉江,全团迅速进入深山密林隐蔽起来。
傍晚,李长林团长率领全团继续向东迂回转移。大雨如注,指战员们忍着饥饿,踏着泥泞,穿插于敌军腹中,一路险象环生。有几次与美军坦克不期而遇,甚至还与南朝鲜第11师平行开进。指战员们精神抖擞,倨傲的姿态让南朝鲜11师还以为并行的是他们的首都师,都没敢搭话。几番有惊无险后,91团到达第二个撤退点元卜洞。
元卜洞是个小山村。尖兵排发现村口有几名南朝鲜士兵,他们立即猛虎扑食俘虏过来。经过审讯,俘虏交代,“联合国军”的3个师曾在三巨里对91团的原驻地进行了狂轰滥炸,当他们攻上去时,却发现扑了个空。但91团涉渡南汉江毕竟规模不小,已让“联合国军”捕捉到了踪迹,因此已紧急下令南朝鲜首都师和美军步兵第3师快速开往元卜洞附近的900高地,实施堵截。
900高地的垭口,是91团撤退的必经之路,如果敌人抢先到达构筑起工事,后果不堪设想。绝不能让敌人抢得先机!李长林团长立即下令:放弃休息,不顾疲劳,趁敌尚未到达,1营带伤病员火速通过,2营殿后,同时派出1个连队在侧翼担任警戒阻击。91团的行军速度让机械化开进的敌军望尘莫及。很快,全团抢先通过了900高地垭口,还击毙俘虏了一些南朝鲜士兵。
当全团越过广川,进入间坪里以南地区时,突然,从岔路上走出一股南朝鲜军。正当李长林团长率领战士疾步上前要捂嘴下枪时,对方带队军官大喊“老李!老李!“李长林团长仔细一看,原来是在太行山一道抗日的朝鲜同志,抗战胜利后回了朝鲜。问他为何这样着装,他说是化妆向前侦察敌情。这位战友告知,五台山设有人民军阻击阵地,完成任务后就撤退,让李长林团长赶紧撤往五台山。说完,两位战友握手告别。
希望在前,李长林团长舒了一口气。急行军中,突然出现了意外,殿后的2营失联了。李长林团长命令大部队原地休息,警戒待命,派出侦察股长杨水保带领侦察排回去寻找2营。
原来因大雨滂沱,2营行进至一岔路口时,已看不见石灰粉打的路标,走到另一条路上了。当行进至剑山地区时,他们与一小股南朝鲜军迎头相撞,一场小规模战斗随即展开,2营以卓越的战斗力,不损一人,歼灭南朝鲜军一个排。但附近的南朝鲜军闻讯赶来。作为先锋的6连与一群南朝鲜军遭遇。6连立即抢占有利地形,一通猛烈射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一会工夫,就歼敌数十人,俘虏60余人。
两通密集的枪声引起了李长林团长的注意,他断定,那是2营在战斗。他立即带领大部队向着枪声方向搜索前进,接应2营。22日黄昏,杨水保股长终于找到了2营。1天后,2营与团主力会合,不仅带来60多名俘虏,还带回缴获的一件宝贝,一块对空联络板,敌机来了,只要把它撑开,敌机就会认作自己人。这减去了许多麻烦。
全团会合,来不及欢庆,李长林团长打开地图,手指一个地方,那是五台山,朝鲜人民军的阻击阵地设在这里。也来不及休息,部队继续前进。当91团扎进海拔1000多米的铁甲山时,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已经完全失去了优势。
连续的强行军,得不到一点补给,干粮早吃完了,指战员们挖野菜、草根充饥;困顿得睁不开眼,就后头拉着前头的衣服走,有时一个跌倒牵扯着倒下一片。李长林团长率领全团在山里行军,靠着过硬的侦察和铁一般的行军纪律,硬是从敌人的防线空隙中钻了出来。5月25日,在翻过两座高山,穿越层层密林,躲过敌机盘旋轰炸后,91团终于抵达五台山,见到了朝鲜人民军第3军团的阻击部队。人民军官兵难以置信,就这千把人,是怎么从敌人3个师的包围中突出来的,而且还消灭俘虏了许多敌人,他们赞叹不已。91团向人民军移交119名俘虏,短暂休息后,带着人民军支援的少量补给向北开进。他们翻过道路崎岖的雪岳山,一边避开敌人堵截,一边打听师部的位置。4天后,终于在文登里与师主力会合。
从三巨里到文登里,300多公里,没有联系,没有支援,有的只是瞬息万变的敌情和随时发生的遭遇战,孤军突围,跋山涉水,风雨兼程,91团未失一人一枪,还歼敌100多,俘敌119名,真是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兵团和志愿军总部给予高度赞扬。彭德怀司令员在第五次战役总结大会上表扬:“12军31师有个团脱离大部队100多公里,孤军深入,比180师更靠南,为什么这个团能完整撤回来?就是干部是不是坚强有力!”91团的突围战,被编入教材,作为典型案例,供全军学习研究。
李长林这位传奇英雄在朝鲜战场上被提升为副师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先后担任27军79师师长、20军60师师长、12军副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1951年11月7日,91团奉命进入金城地区,担任上上里、官岱里、中山、碳甘里地段的防御任务。他们构筑以坑道为骨干,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防御体系,运用小兵群战术,守得顽强,反击勇猛,在历时9个月的防御作战中,打出了许多“神仙仗”,消灭了大量敌人,巩固并扩大了阵地。
古直木里位于团防御地域中部,是一处地势平坦的谷地,有公路穿过,便于敌使用集群坦克向我防御纵深实施穿插分割。粉碎敌集群坦克进攻,是防御稳定性的关键。团里广泛发扬军事民主,集中群众智慧,研究确定了反坦克的战术技术:一是构筑纵横交错、便于机动兵力、便于相互支援、便于射击的反坦克网状阵地;二是纵深、梯次配备兵力;三是打近不打远,打侧不打前;四是依托网状防御阵地,发扬独立作战精神,与敌打“游击战“;五是充分利用侧射、斜射火力,结合运用爆破筒、炸药包、集束手榴弹等打坦克,歼灭伴随步兵。同时,在阵地前和阵地内,广泛设置了雷区、陷阱、反坦克壕沟,并集中了8门无后座力炮和10具火箭筒,在网状阵地内构成三线配置的火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