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全面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上)
作者: 韩东起近年来,海南省澄迈县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始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有效衔接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扎实基础,澄迈县“三农”工作总体呈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的良好态势。
一是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初步预计,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7.56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生产总值110亿元,同比增长4.5%,高于全县平均2.5个百分点。
二是农民增收步伐稳健。初步预计,2022年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25元,同比增长7%,超过全县经济增速5个百分点,超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5.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三是农业品牌增值增效。2022年“6+2”农业品牌种植规模达到17.57万亩,收获面积11.58万亩、同比增长5.8%,产值预计13.79亿、同比增长8.24%。
四是休闲农业加快复苏。2022年全县共有休闲农业主体43家,累计接待游客149.5万人次,营业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5.57%,销售农产品9225万元,带动农民就业2810人、占总从业人员90%以上。
五是乡村宜居共建共享。澄迈县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建设评价样本县名单,全省唯一入选2022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的市县,侯臣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六是电商物流优化提升。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分拣仓储中心和镇级电商服务站、物流站点全部建成使用,镇村电商服务、物流服务实现全覆盖。
七是乡村法治成效初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对全国及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规范化、动态化管理,罗驿村委会入选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稳定农业种养殖,拎稳“三个篮子”。一是保障粮食种植,拎稳“米袋子”。制定了《2022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澄迈县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实施方案》《澄迈县2022年基本农田“非粮化”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实施方案,2022年澄迈县粮食播种面积56.49万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0.18%,粮食总产量21.59万吨,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0.89%。槟榔下水田清退569.47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91.74%。撂荒地复耕面积3139.642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1%。制定印发《澄迈县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严格落实项目“六个一”责任制和“三服务”工作要求,成立专项督查协调组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澄迈县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建设面积为1.3万亩,总投资3250万元,目前项目实施进度为100%。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计划已完成勘察设计、专家评审、初步设计批复、施工图预算编制、预算评审等工作。二是保障畜禽生产,拎稳“肉篮子”。充分发挥政策调控作用,稳固生猪基础产能,防止生猪产能大幅波动,大力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澄迈县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2022年全县生猪存栏20.687万头,出栏46.8045万头、完成省下达任务的87.52%;能繁母猪存栏2.11万头,完成省厅下达正常保有量任务的99.5%,完成最低保有量任务的100.5%。三是保障蔬菜种植供给,拎牢“菜篮子”。制定印发《澄迈县2022年“菜篮子”常年蔬菜基地建设项目补贴资金实施方案》,不断提高常年蔬菜基地种植率。全县建设保有蔬菜基地面积8034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0.4%;全年蔬菜平均自给率92.03%,超过省厅下达年度任务27个百分点;蔬菜设施大棚建设面积990亩,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23%。
(二)做大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一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打造。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草拟了《澄迈县农业品牌打造推广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目前正在修改完善。组织澄迈县各类知名农产品参加海博会、浙江农博会和海南冬交会,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澄迈知名“6+2”农产品品牌产值保持连年增长,“两品一标”有效认证19个、名列全省前茅。二是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复苏。统筹指导疫情防控和休闲农业复工复产,推出“澄迈·十二时辰”澄迈文化旅游线和五一游玩、大丰荔枝采摘、国庆精品旅游线路等系列旅游路线,加强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扩大旅游客源市场,2022年澄迈县新增加2家省级共享农庄。三是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的监测,制定符合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标准,指导符合标准的农业企业申报龙头企业认定,预计2023年新增认定2家省级龙头企业。2022年12家省级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净值4.89亿元,资产合计49.95亿元,带动农户数约7953人,上缴税金951.75万元。四是扶持村集体经济稳定发展。制定印发《澄迈县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澄迈县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两年行动计划帮扶工作方案》、《关于做好2022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暨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规划用好中央、省级和县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项目,全面消除14个“空壳村”,实现村集体经济超过10万元的行政村占总数的30%以上。五是加大乡村产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好澄迈县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工作,2022年共发放农民小额贷款累计发放贷款93422.04万元,是省下达澄迈县任务38860万元的2.4倍,有效发挥贴息政策作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2022年推荐国家级示范社1家,推荐省级示范社和省级家庭农场各2家, 分别新认定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19940元,同比增长12.85%,工资性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超过80%。一是精准落实政策。实施教育特惠性资助政策,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特惠性资助9414人次1120.135万元、中高职在校生“雨露计划”助学补助1055人次184.625万元。常态化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确保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基本医疗全参保,实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应签尽签,农村低保住院“三道防线”报销比例超过90%,农村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比例超过66%。提高农村地区集中供水覆盖面,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0%。完成239个集中供水点的水质检测全覆盖,合格率100%。全面落实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专业化管护,确保群众喝上放心水。二是加强防返贫监测。实行脱贫人口分类管理,对全县建档立卡脱贫户进行分类管理,稳定脱贫户、相对稳定脱贫户和脱贫监测户占比为45:54:1。对照风险识别、消除条件,重点关注9类重点人群和特殊群体,全县两轮集中排查新识别(标注)监测对象97户286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每月采集信息、村级月会审、镇级月审核、县级月会商的工作机制,累计监测对象471户1729人,累计消除风险180户777人,全县未出现新增返贫致贫农户。三是加大产业衔接资金带动。积极优化产业奖补。对1751户符合条件的相对稳定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放年度产业奖补资金394万元,实行差异化奖励政策引导和激励脱贫群众依靠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加强产业项目谋划,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三年滚动项目库建设,2022-2024年产业项目入库规模2.9亿元,加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安排中央、省、县三级产业项目资金9112.29万元,占比56.93%,超过省定最低要求。加快和规范衔接资金项目实施,实行按周跟踪项目和半月通报资金支出制度,全县2022年衔接资金16007万元,安排项目61个并已全部开工,完工54个,完工率88.52%,支出15982.64万元,资金支出率99.85%。
(四)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农村。一是“五网”建设有序推进。4G基站和千兆光纤实现全覆盖、5G基站覆盖各镇墟和园区。主配电网线路升级改造110.5公里,重点园区10千伏供电线路全部实现电缆化入地,户均停电降至7.2小时。县城供水普及率达98.1%、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0%。全县燃气普及率达100%,县城主城区和老城经济开发区实现燃气管道全覆盖。农村公路“千灯万带”加快推进,新开通公交线路5条,金江、老城地区公交覆盖率再提升。二是农村电商物流速度加快。稳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项目,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营,签订产品入驻企业4家,现场入驻办公企业2家,完成孵化电商创业企业16家。中通、圆通等4家物流企业入驻县级仓储物流分拣中心,基本实现全县行政村服务全覆盖。三是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体系,做到“定点收集、定时收运、日产日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整村推进20个村厕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户用厕所化粪池防渗漏改造2500户,新增81个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426座标准垃圾分类投放屋(亭),落实182座农村独立式公厕的巡查和维护。有序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104个行政村建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57.7%,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37%以上。四是基层事务办理更加便捷。进全县农民建房审批“零跑动”,2022年全县农房线上报建共1326宗,其中办结核发规划许可电子证照891宗、未办结293宗、退件142宗。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率达95%以上。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电子证照824件。2020年7月以后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改率达100%。四是树牢生态保护红线意识,推进海洋禁养区清退。印发实施《澄迈县2022年水产养殖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澄迈县2022年海水禁止养殖区生蚝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等清退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成立水产养殖整治清退工作专班,采取“边摸排、边发动、边签约、边补偿、边拆除”的工作方法,确保清退工作进度。全县海水禁养区应清退鱼塘7581.3936亩、生蚝等贝类养殖1973.6548亩、鱼排和工厂化养殖22892.2648平方米、深水网箱21口,已全部完成清退。五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着力提升农膜回收利用水平,印发《关于澄迈县2022年农膜回收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农户零散收集、企业回收处置”的农膜回收利用体系,2022明年共计回收废旧农膜764.82吨,回收率达到90.72%,完成省厅下达任务目标的110%。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印发实施《澄迈县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专项行动方案》《澄迈县2022年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离田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指导文件,分类推进综合利用,完成秸秆综合利用161552.46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86.59%,完成省厅下达任务。加大秸秆禁烧监管力度,制定网格化监管制度,配备各级网格员共636名,借助原260个铁塔平台,选取90个点位铁塔加装双光谱热成像设备,接入省社管平台,实现对秸秆焚烧行为全闭环管控,起火点处置率达100%,给予行政处罚共计30起,累计罚款3.85万元。高位推动三普工作,圆满完成澄迈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县外业普查工作,共计完成外业调查采样点位1448个。六是大力推广绿色农业节能增效。建立农药和化肥使用量监测点各10个、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监测点11个、耕地地力监测点7个。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无人机防控,防治面积7.1万亩,完成统防统治面积9.56万亩。大力推广绿色防控面积7.25万亩,完成精准施药面积8.12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0.36万亩,新增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0.75万亩,多措并举加强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工作。
(五)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一是注重夯实基础,建强堡垒提实效。加强组织体系规范化建设,通过单独、联合、挂靠等方式组建3家党委和41个党组织,整顿提升20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投入2100万元全覆盖升级改造党群服务中心。持续强化基层力量储备,开展镇村换届“回头看”,加强新任职村(社区)干部特别是党组织带头人、回引人才以及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巩固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问题排查整顿成果,实施发展对象县级联审,规范党员入口关。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健全村干部薪酬待遇与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奖励挂钩机制,采取村企合作、跨村联建等模式,消除5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推动3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二是加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县城城区“1+2+N”和农村“一村一警务助理”警务模式实现全覆盖,建成警务室36个,进驻民警36名,聘请警务助理143名。贯彻落实“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指示精神,推动建立了215支2427人的群防群治队伍,组织队伍开展社会面巡逻防控、抢险救灾、疫情防控、防溺水、法律知识宣传等工作,与辖区警力强化“警保联控”勤务模式,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大幅上升,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了积极力量。全年未发生重大社会影响事件。三是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强化乡村治安。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覆盖12个乡镇(含金安筹备组)、196个村居(社区)免费安装乡村公共区域摄像头部署1018个点位,上线967个点位,上线率为95%。确保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要求。澄迈县委政法委在依托中国电信公司澄迈分公司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平台建设的同时,全力推进“数字乡村”与“雪亮工程”融合对接,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县重点区域、交通要道的视频监控网络。通过平台实现高清监控、远程视频查看、拍照录像、语音对讲、远程喊话、红外夜视等多项核心应用技术,在疫情防控、秸秆禁烧、环境保护、防溺水、便民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注入数字科技力量。四是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构建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各级网格员利用平台线上接收、转派、回应群众各种诉求,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线下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截至2022年12月16日,平台入群居民数14.9万人、入群率97%,基本上做到了“家家都进群”,实现县域居民全员管理和指挥动员。居民群众利用平台反映问题诉求已经成为常态,各镇使用平台发通知、公告,开展了反电诈、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秸秆禁烧、六水共治、台风预警等。截至2022年12月16日,共接收到巡查上报事件数257件、居民诉求事件数943件,总共接收1200件,已办结1131件,办结率94%。五是不断完善机制建设,打造多部门联动的调解工作格局。县法院、县司法局制定《澄迈县人民法院澄迈县司法局关于建立澄迈县社会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规定》,联合妇联、工商联、仲裁院、农业农村局、残联等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实现多方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不断完善澄迈县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为群众提供多渠道纠纷化解工作途径。2022年,县司法局组织开展“法治体检”10余场次,服务对象涉及涉外企业、乡村企业等多个类型中小企业,受理涉企调解案件17宗,涉及金额1692万元。六是推进乡村治理试点改革。围绕村级组织服务事务,启动3个试点村清单制建设,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以及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编入清单,进一步厘清权责边界,规范权力运行,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