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支撑

作者: 李文良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支撑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随着中国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发展问题也是安全问题。只有做好发展与安全的统筹工作,才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发展和安全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国家兴亡、民族荣辱、文明兴衰都与发展和安全密不可分。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鸦片战争后,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走向复兴离不开发展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2015年,习近平再次强调:“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见,中华民族复兴是一个发展问题。中华民族复兴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三个标志性阶段。

(一)第一阶段:从改革开放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

习近平指出:“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 齐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摘自《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29日 02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的中国奇迹。“十三五”期间,全国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投入更给力,措施更精准。从2015年到2019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5575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县数量不断减少,贫困发生率从5.7%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

到2020年,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画上句号。更加可喜的是, 2020年全年GDP达1015986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与2010年40万亿元相比,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里程碑式”的跨越,2000年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台阶, 2012年突破了50万亿元,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 20年内,经济总量规模扩大至10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201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046元相比,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目标已经实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用60年时间实现了人均可支配收入跨万元大关,而后用10年时间实现跨3万元大关,居民收入增长水平持续加快。

2020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消灭了绝对贫困人口,使中国的小康是真正惠及了全体人民的小康;这一年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翻目标实现的一年,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夯实的基础。

(二)第二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复兴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基本社会主义现代化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迈进。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三)第三阶段:从2035年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复兴与安全更是息息相关

国家安全问题不是源生的而是衍生的,[ 《李文良:国家安全:问题、逻辑及其学科建设》,载自《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4期,第14页。]一旦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安全环境的变化就会演变为安全问题。也就是说,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因安全环境变化对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造成危险和威胁,并得到相关国家安全议程的确认时,它们就转化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安全问题了,即政治问题演化为政治安全问题、经济问题演化为经济安全问题、文化问题演化为文化安全问题、社会问题演化为社会安全问题。目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格局演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复杂性,特别是中美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使中国安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转变为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不断增强,意味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正如习近平所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一)美国全政府打压中国,中美安全关系日趋复杂,甚至有滑向局部失控的危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安全挑战。

冷战以后,虽然美国对华政策不同时期在“接触”与“遏制”之间摇摆,但把中国视为战略上“潜在对手”却一直没有变。 1997年克林顿政府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认为,2015年后中国将成为美国的“全球竞争对手”;1999年美国情报部门在报告中将中国视为“对美安全的重大潜在威胁”;2000年美国军方出版的《2020年联合作战构想》和《21世纪国家安全》,都把中国视为美国的“潜在对手”;2002年1月,美国国防部《核武器态势评估报告》把中国列为潜在核打击目标之一。特别是, 2009 年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以来,高调宣称“重返亚太”,实现所谓“战略重心东移”,积极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并计划其本土以外60%的军事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剑指中国。特别是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把中国定位于“修正主义国家”,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对中国实行全政府打压,发动对华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等,对中国的经济安全造成极大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面临的安全风险不断得到强化。

最近几年美国频繁在南海地区炫耀武力,不断强化美台关系,不断推高南海和台海安全风险。据公开资料统计,2018年美国在南海针对中国进行了5次“航行自由行动”,B-52战略轰炸机先后8次飞抵中国南海诸岛附近空域。2019年,美国军舰8次非法进入中国南海岛礁邻近海域或领海。

2020年美国频繁在南海地区炫耀武力,对中国海洋安全和利益造成危险和威胁。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第十届东亚峰会外长会上对美国的霸权时给予严厉批判,他说“美国出于自身政治需要,公然放弃在主权争议上不持立场的承诺,直接介入本地区领土和海洋争端。仅上半年,美国就派出近3000架次军机、60余艘次军舰,包括多批次轰炸机和双航母编队,不断在南海炫耀武力,强化军事部署,甚至在与其毫不相干的争议海域横冲直撞,肆意推高地区冲突风险,正在成为南海军事化的最大推手。”与此同时,近几年,两岸关系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台海形势越来越复杂严峻。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不断强化美台关系,对台军售加码,加强同台湾的防务与安全合作等“暴冲”行为不断,不遗余力地打“台湾牌”制造事端。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甘当美国棋子,煽动“反中、仇中、抗中”情绪,操弄“渐进台独”“去中国化”,伺机进行“法理台独”冒险,给两岸关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另外,美国连续关闭中美安全合作机制,使南海局势更是雪上加霜,甚至有滑向局部失控的危险。2015年,美国关闭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机制;2017年,关闭中美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和中美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机制;2018年,关闭中美外交安全对话机制。美国关闭中美安全合作机制,导致中美失去交流、合作和协调的机制平台,不能及时有效化解南海和台海威胁中美各自国家利益特别是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的因素,不但加大中美在南海和台海擦枪走火的可能,还使两国陷入修西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加大。一旦出现这种情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中断的安全风险。

总之,包括安全在内的中美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巨大挑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问题随时会转化为政治安全问题、经济安全问题、文化安全问题和社会安全问题,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安全挑战。

(二)新冠肺炎疫情施虐,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安全挑战。

2019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纵观人类历史,国家的兴衰、国际秩序的存亡,甚至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与突发生物安全事件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外历史上,大疫大灾往往导致社会失序,社会失序又使抗疫抗灾雪上加霜”。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的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持续了五六十年,死亡总数近一亿人。这次大流行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衰落。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全世界死亡人数2500-4000万,整个世界失序。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从而改变了欧洲文明发展的方向。近10年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寨卡等重大传染病在世界各地相继爆发,特别是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给世界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灾难,截至2021年1月27日,全球确诊病例超9986万例,死亡病例超214万。[《世卫组织: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9986万例 死亡病例超214万例》,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0128/c1002-32014868.html。]另外,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大流行,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害,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2020年美国经济增长将是-5.9%,欧元区为-7.5% (德、法分别为-7.0%和-7.2%),英国为-6.5%,日本为-5.2%,俄罗斯为-5.5%。[ 傅梦孜:《国际力量格局变化与中美关系》,载自《国际安全研究》, 2020年第6期,第18页。]虽然国际社会做出了巨大努力,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依然肆虐蔓延,前景渺茫。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生物安全事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但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受到严重损害,截至2021年1月27日,中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9326例,累计死亡病例4636例。[《国家卫健委:1月27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4例 其中本土病例41例》,人民网,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1/0128/c14739-32015048.html。]中国经济虽然是世界上唯一正增长的经济体,全年增长2.3%,但与去年6.1%相比,收窄3.8%。2020年全年GDP达1015986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但比2019年的990865亿元相比,增幅很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