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构建企业管理新范式

作者: 李彬 赵望秋

以人为本  构建企业管理新范式0

走进坐落于江苏常熟的“袁勤生管理思想”展示厅,映入眼帘的是罗列整齐的壁面展示板块。20个展示板系统阐释了“袁勤生管理思想”创新的理念和与众不同的管理方式,大量的照片、题词和文字等史实资料,则集中反映了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一思想的实践经过和逐步形成过程。这座落成于建党百年之际的展示厅,是我国对民间智库无形产品进行有形展示的首次尝试,更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方法已走在世界管理潮流前列的最好佐证。

袁勤生,原常熟市江南仪表厂厂长,现为常熟市名城实业有限公司总裁,“袁勤生管理思想”创始人。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时,以人未思先思、人未行先行的精神,袁勤生冲破阻挠,率先在国内提出“以人为本”的开明管理思想,对触动企业神经的各项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改革全过程,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长期以来的条条框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袁勤生的改革举措下,原本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一改颓势,仅用一年时间就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并在此后的多年间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乡镇企业中标杆般的存在。而以改革实践中累积的丰富经验为基础,通过不断深化与发展,袁勤生逐渐搭建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以人为本开明管理”袁勤生管理思想体系,对我国经济界和思想理论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袁勤生管理思想”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袁勤生:这个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当时,乡镇企业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发展迅猛,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上层指导思想和舆论普遍认为乡镇企业是繁荣经济、致富农民的重要途径,办企业就是为赚钱、赚快钱,农民收入要超过工人。但在我看来,这种指导思想未免有失偏颇,因为它极有可能会导致粗制滥造、一切向钱看的倾向。

记者:您觉得该如何对乡镇企业定位?

袁勤生:乡镇企业绝不能只停留在盘活农村经济这一层面,繁荣农村经济只是它的初级目标。治穷的关键在于治愚,农村要繁荣,农民要富裕,提高中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我们要把乡镇企业办成繁荣农村经济、培育新型农民、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阵地,通过对职工实施有理想守纪律的工人阶级本职教育、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教育,通过引领农民告别狭隘走向文明,实现思想文化、道德修养、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以此带动农村家庭,辐射整个农村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记者:请谈谈”袁勤生管理思想”的具体形成过程。

袁勤生:“袁勤生管理思想“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一步步摸索出来的,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萌芽阶段。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对我产生重要影响的一段工作经历:1961年全国开展增产节约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为广播站写稿投稿,并在单位黑板报上搞了个专题,没想到这个专题得到党委书记等领导的赞扬和群众的认可,这些赞扬认可让我在工作中更加充满干劲,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表现自己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人可以从别人的认可中获得极大的激励,从而发挥出无限潜能。所以从那时开始,我的头脑中有了“人是第一宝贵”的概念,这是袁勤生管理思想形成的基础。

记者:从“人是第一宝贵”这一概念到“以人为本开明管理”思想体系的落地,您做了哪些工作?

袁勤生:有了这样一个概念后,接下来就进入实验阶段。1980年,江南仪表厂的前身——王庄水泥制品厂正面临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状态。经过调研分析,我认为王庄水泥制品厂亏损的原因主要是人的问题,如果能把人的问题解决好,这个工厂还是有希望的。抱着“自己找块试验田来种”的愿望,我向公社党委提交到该企业蹲点搞工作的申请。

申请批准后,我在厂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改革经济分配制度,使劳动报酬和劳动成果密切挂钩;改革招工用工制度,使职工素质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培训中得到提高;改革干部聘任制度,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改革产销管理制度,使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向更广更深的维度拓展。同时我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于改革全过程,以确保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在“四改一渗透”的组合拳下,通过对工厂存在的关键问题——人的问题进行对症下药,王庄水泥厂第二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工人精神面貌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新鲜经验,首先被常熟市委、市政府肯定,并联合发文批转在全市推广,紧接着苏州市委、江苏省委都以不同方式推广了“四改一渗透”的经验,为当时在没有桥没有船,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期改革起了破冰引领作用。江南仪表厂也开始声名鹊起,来厂参观者、要求去“传经送宝”者络绎不绝,“袁勤生管理思想”开始悄悄的流传。

最后就是成熟阶段。1984年,实行“以人为本开明管理”四个年头后,原来濒临倒闭的王庄水泥制品厂获评常熟市首批文明单位后,此后连续14年先后获评苏州市、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明星企业、江苏省先进集体、江苏省思政工作优秀企业、江苏省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乡镇企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至1997年,累计上缴国家税收和乡镇利润1015万元,企业全部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成为了当地乡镇企业一个标杆般的存在。得益于这一成功实践案例,“袁勤生管理思想”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知晓。我外出做报告的次数不断增加,听众所属的行业、所处的层次也在变化,但每次报告都能吸引住听众,并获得不少掌声。对此我开始思考:为什么大家对我的报告接受认可度这么高。通过思考分析,我意识到大家接受我的报告,意味着他们认可我在报告中所谈的江南仪表厂采取的管理方法,意味着他们接受我的管理思想。为众人接受的管理方法,一定具有先进性与实用性。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变原来一些不自觉的做法为有意识的行动,从更高层次上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观点, “以人为本”的袁勤生管理思想体系也逐渐成熟。

记者:江南仪表厂的改革实践具体是怎样体现“以人为本开明管理”理念的?

袁勤生:“以人为本的开明管理”是“袁勤生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强调的是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把工人当主人。上任第一天的就职演说中我多次强调,“要搞好企业,主要依靠大家。大家必须团结一致,一个目标一股劲,携手共进一条心”,我希望大家建立一个基本认知,那就是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真正的主人。

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基本认知后,如何进行开明管理呢?在我看来,“管”是一个人掌控权力的表现,“理”是一个人能力素质的反映。多管少理,重管轻理,甚至只管不理,都是经济管理中的权力暴政,而江南仪表厂改革实践中的一大创举就是重“理“轻”管“,因此有了一些奇特的管理规定,如:“开除职工是厂长无能的表现”“客观原因造成了违纪可以豁免”“鼓励人人假积极”“允许职工七进七出”“提倡爱一行干一行,爱什么学什么”“职工订报买书函授的报销优惠”“产生先进,争当基层干部第一程序必须自报”“职工业余生活实行明确规定发现考核”“以奖代罚,只奖不罚”“旷工必报”“开职工大会允许打瞌睡”……

可以看出,以上这些开明管理的制度规定,都是建立在职工当家作主、工人是主人基础上的创新管理方法,是区别于中外一切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记者:请简单介绍“袁勤生管理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袁勤生:当时,不少的企业都在进行管理改革,但真正能达到目的的寥寥无几。有些企业在改革中,一方面把企业管理简化成从严管理,把管理方式归结为惩罚主义;另一方面又把管理法则理解成“金钱法则” ,把金钱视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唯一手段,单纯地依靠奖金,事事与奖金挂钩。其结果是导致了职工的不满,甚至激化了矛盾。我仔细研究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发现无外乎两点:其一,他们不重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其二,对职工在企业中的价值没有充分的认知,这与重视人、强调对人进行“软性管理”的“袁勤生管理思想”显然是背道而驰的。

“袁勒生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它实施的开明管理是建立在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的基础上,是真正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基本制度的具体实践。“袁勤生管理思想"的重要特征是激励管理。眼下企业和社会普遍实施的是防范性管理,甚至是补救性管理,而袁勤生管理思想实施的是超前的对人的自我激励。此外,“袁勤生管理思想”还有四个最基本的特点: 严于律己、顺应民心、“用育”并重、 全方位激励。

记者:具体该如何理解这四个基本特点?

袁勤生:严于律己,就是说我们必须建立这样的认知,即一个厂长在企业内要想做到令行禁止,创造良好的风气,厂长本人能否先严于律己处处为人表率至关重要。

顺应民心,强调的是企业的一切工作是由广大职工来完成的,而这些工作完成好坏的程度是由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措施条例等顺应民心的程度所决定的。不难发现,职工的积极性只有在“心顺” “气畅” 的宽松环境下才能调动起来。

“用育”并重,则指的是乡镇企业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弥补企业在客观实力和条件上存在的先天性不足。为此,必须知人善任,适才适用,“用育”并重,尽一切可能来挖掘发挥企业所有职工的聪明才智。

全方位激励,则直指人的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对人的有效的激励的多样性,也就是说不仅要有“物质”上的激励,而且也要有“精神”和“工作”上的激励。

记者:“袁勤生管理思想”被认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新路”,这里的“中国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袁勤生:首先必须说的是,当时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曾经出现对方向道路认识模糊的现象,认为一切都是外国的好,思潮有全盘西化的倾向。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思想是不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就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也区别于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当然也不能简单粗暴地移植西方经验,否则就会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水土不服症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范围内的制度创新,管理也必须随之创新。在我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原则,二是共同富裕是目标方向,三是人民当家做主是基本体制。

改革中发挥我党政治优势,开放时坚信社会主义长处,“袁勤生管理思想”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正是对这三个特点的进一步诠释与演绎,它不是从西方引进的,而是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管理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从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它既不同于国有企业,也区别于外资企业,又摆脱了乡镇和民营企业的种种弊端。既有理论高度,又能具体操作,不仅通情达理,而且实事求是,充满了管理的高度人性化。它不仅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又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原则,它既传承了古今中外人本管理的优秀传统,又具有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单纯为了调动人一时的积极性去完成目标,更着眼于通过管理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文明程度等整体素质,真正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记者:在江南仪表厂的改革实践中,有哪些彰显“中国特色”的举措?

袁勤生:非常多。举个例子,我们对企业的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变原来的级别工资制度为“一固定、二考分、三奖励”的分配方法。该分配方法既强调按劳分配,多贡献的多拿钱,少贡献的少拿钱,也表明了企业褒奖先进和倡导奉献的态度,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原则,同时还为职工保留了一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再比如,对招工制度的改革也体现了何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新路”。我们变招工为招生,招进的新职工通过在厂办技工学校中两年的半工半读学习,既具有高中文化,又懂电路识图纸,还可以独立操作生产,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工厂还会为技校学生负担学费、书费和基本生活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