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才溪对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贡献
作者: 蓝茶金才溪是中央苏区有名的模范乡。1930—1933年,毛泽东先后3次深入才溪开展革命实践和社会调查。1933年11月,为进一步探索论证革命战争与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关系、怎样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等问题,同时为两个月后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作准备,毛泽东专程前往福建上杭才溪总结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经验。经过科学深入的才溪乡调查,毛泽东获取了有关才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第一手资料,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
在《才溪乡调查》报告中,才溪乡苏维埃政权建设是重要的调查内容,对此,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才溪等乡的办法,应该推行到全苏区去”。重温《才溪乡调查》,考察才溪在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以及取得成功实践的重要因素,对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作用。
一、才溪苏维埃政权建设突出贡献
(一)开创才溪工农群众当家作主历史
在中共进入才溪之前,当地农民一直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悲惨境地,毫无政治权利可言。在中共领导下,才溪通过实行代表会议制度、民主选举,使广大工农群众在历史上首次行使政治权利,破天荒地成为自己的主人。
1.实行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农民、工人广泛当选苏维埃代表。中共领导下的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仿照苏联而领导创建的政权模式,它实行的是一种彻底的民主制度,它能使全体劳动人民充分参与政府的管理与决策。区、乡的一切重大问题和各种任务的完成,都经过召开区、乡苏维埃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闽西工农兵代表会(苏维埃)代表选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凡是闽西建有红色政权的地方,年满十六岁以上的劳动男女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反动政府的官吏、警察、衙役及白军营长以上者、城乡绅董族长地保、反动政党党员、收租二十担以上者、经常营放高利贷,或开当铺者等,均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就在毛泽东抵达才溪前一个月,才溪刚刚召开选举会议。从《才溪乡调查》记载的代表数情况看,1933年选举会议召开后,上才溪乡共选出75位代表,其中农民代表40位,工人代表35位;下才溪乡选出91位代表,都是农民和工人成分。关于才溪乡代表数的简要记述,实则是通过严格的民主选举产生的结果。
2.设计完备的选举工作流程,确保苏维埃政府真正代表群众利益。在政权建设方面,毛泽东重点总结了1933年10月才溪选举的主要经验。第一,在领导机构方面,成立选举委员会,全面领导选举宣传,选民登记与公布、发布候选名单及发动群众充分讨论,召开选民大会等选举各项工作,成为选举工作的坚强组织保障。这表明选举会议是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的一项工作。第二,充分开展选举宣传工作,宣传教育群众,提升政治参与意识。才溪群众并非天生具备民主思想意识和参政热情,为此,中共组织设计了多样的宣传活动,诸如举行动员大会、刷标语、发宣传册、组织宣传队表演等等。由于充分宣传,才溪此次选举,选民到会率达百分之八十。第三,组织群众登记并发榜公布,对广大群众参与代表选举权进行严格把关。用红纸和白纸分别布告全乡,有无选举权均予公布告知。对于选举权,群众十分认真,如一位省苏工作人员阙聚五,是通贤东里乡的富农,他的名字被写在红纸上,该乡群众立即到乡苏向选举委员会举报,不准在红纸上发布,不准他有选举权,足见才溪工农群众对选举权的拥护与尊重,以及做好监督。
第四,对于候选人的选拔更为严格谨慎。候选名单是在层层审查下得以确定。首先要通过共产党、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及工会贫农团妇女代表充分讨论提出,交选举委员会发布后接受群众批评。毛泽东经调查了解到,才溪群众对候选名单高度重视和关注,在候选人名字旁标注意见,甚至儿童也会标注对候选人的评级和意见。第五,各乡苏维埃向选民报告政府工作。选举大会是选民了解各乡苏维埃工作的重要会议。报告主要围绕苏维埃政府当前中心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展开,并积极主动接受群众批评。
民主选举是实施代表会议制度的重要方面。才溪苏区的选举为人民代表选举工作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其党组织领导选举、宣传教育群众、公布选民名单、发动群众对候选人的评论、选举大会向大会报告工作等,在今天仍然是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的主要内容,换言之,才溪的民主选举具备了当今民主选举的雏形。毛泽东对才溪选举给予高度肯定“上下才溪的选举是一般成功了的……成为苏区选举运动的模范”。
(二)创建苏维埃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典范
苏维埃代表如何代表群众利益?很大程度上看如何紧密联系群众。为了密切联系群众,才溪苏维埃政府实行代表与民众固定联系制度和代表主任制度,确立代表巡视与报告制度,设立委员会制度等。
第一,代表与居民固定联系的制度。乡苏维埃根据代表接近居民住所情况,把全体居民合理分配给各位代表,要求各代表固定联系一些居民,通常是每1位代表负责联系和领导附近10—50位居民。在此安排下,代表成为连接群众和乡苏维埃的重要纽带。代表既能将其固定联系的群众的意见与提案及时提交给乡苏维埃进行讨论,又能将苏维埃的指示、各项决议准确传达给所联系的居民,并指导他们坚决地贯彻执行。第二,实行代表主任制度。为便于分配和指导其领导下各代表的工作表分配于各村,每村代表各自开会选举出一人组成“乡苏代表团”,也叫代表主任。
第三,确立代表巡视与报告制度。根据巡视制度规定,村代表按每周一次向乡苏报告工作,乡苏按十天一次向区苏报告工作,区苏按半月一次对县苏报告。从村代表,到乡苏代表、区苏代表与群众都是紧密联系、横向纵向相通,通过这张无形的网贯通了群众和各级苏维埃政府的联系。第四,设立委员会制度。才溪乡苏维埃为组织各种工作设立了拥护红军、山林、劳动、逃兵归队等多种专门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作为乡苏维埃的执行组织,辅助乡苏维埃行使管理职能。
(三)引领妇女参政热度空前高涨
妇女是中国革命力量中重要的一部分。妇女参加政权既是保障革命胜利的需要,更是获得男女性别平等的需要。中共闽西代表会议要求,要发动妇女参加土地斗争,并引进妇女积极分子参加苏维埃政权指导机关。《条例》对妇女参加选举作出规定,“年满十六岁以上的劳动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县代表中要有青年及妇女代表参加”。该条例是长期没有政治地位的闽西妇女取得政治权利的法律保障。
在1932年选举中,上、下才溪两乡的女代表分别为16、21人,占比均为30%。1933年10月,上才溪女代表43名,占比60%;下才溪女代表59名,占比65%。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要求选举妇女代表要占比25%以上,可见才溪远远超出这个标准。究其原因:一是大量青壮年男子参加红军;二是才溪妇女政治意识和参政能力显著提高。
二、才溪成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典范的主要因素
才溪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上卓有成效绝非历史偶然,而是有着深层的因素。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才溪成为全苏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模范,得益于中共对苏维埃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有力指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指导1933年的选举,在总结以往苏维埃选举工作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加强了对选举工作的指导。才溪在选举工作宣传、代表成分构成、妇女代表高度参与等均以上级选举法令和文件为依据。正如毛泽东所评价的才溪的选举,“执行了中央政府的选举训令,成为苏区选举运动的模范”。才溪的选举工作是以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相关法令及文件指导的,也是中共领导下产生的。
(二)充分宣传发动群众
《条例》规定,“选举委员会一般由党支部、苏维埃政府、各人民团体推选组成;负责选举及宣传筹备工作,推动选举运动的进步,然后大力开展宣传。选举宣传要使群众明白苏区的工农群众已经夺取政权,我们要保护这个政权,发展这个政权,使之能尽到打击内外反革命势力,增进工农生活福利的重大作用,因此,要用选举的办法,把大批最觉悟、最先进、最积极的分子选进苏维埃去,同时指出今年的选举非比平常的选举,要有一个得力的政府领导群众去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而且苏维埃是最接近群众的一级”。可见,在选举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充分意识到群众的主体性力量,只有人民群众参与其中,苏维埃政权才能得以更好地巩固发展。
才溪选举的宣传方法多种多样,如举行党、团员大会,工农贫农团妇代会、互济会与反动大同盟会员大会等各种会议,宣传队演讲演戏、贴标语、印小册子。宣传工作不仅宣扬选举的目的意义,也要传达相关政策要求。比如在当时,不满16岁者认为自身革命工作做得好,也应有资格争取选举权,经过选举委员会的政策解释,才明白年龄是硬性规定。
(三)苏维埃代表真正代表群众利益
才溪苏区干部坚持把是否符合工农群众切身利益作为衡量工作合格与否的标准。干部把改善群众生活放在重要位置,对群众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为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坚决执行党的土地政策,将土地分给农民;为解决生产问题,组织耕田队、劳动互助组调配劳动力,解决男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为改善群众生活,详细讨论并解决群众柴米油盐、穿衣、吃饭、住房、上学、看病、婚姻等问题。对红军家属更是关心关照,帮忙请医送药,看护老人小孩。才溪苏维埃政府还重视通过不断改进工作以便苏维埃代表为民谋福利,强调“要认清苏维埃是我们自己的政权机关,为我们消除痛苦和消灭压迫我们的敌人,只有在改造苏维埃运动中热烈地起来选出能够真正代表我们利益的群众领袖到苏维埃里面去工作,把官腐怠工等等的不良分子应以无情地滚出苏维埃,使苏维埃政权能够成为群众的指挥部,消灭敌人的主力军”。对于不称职的苏维埃代表,群众不留情面地进行罢免。在通贤乡,群众对两个候选人给予严厉批评,其中一位党支部书记谋取私利,不顾群众利益把好田换给自己,另一名乡苏主席由于对经常募捐的工作账目不清晰,两人因未考虑群众利益,在选举大会中双双落选。
三、结语
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一部分,是党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政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才溪苏区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充分依靠并发动群众,成为全苏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模范。在谁来执政方面,才溪苏区实行代表会议制度,按照人口比例推选出能代表广大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代表,确保才溪农民和手工业者能够代表苏维埃政权;严肃认真开展民主选举各项环节工作,严格筛选出群众认可的苏维埃代表。在如何代表人民执政方面,通过实施代表固定联系群众制度、代表巡视与报告制度、委员会制度等,密切联系群众,时刻关注群众利益、反映群众需求,随时发动群众执行各项任务。在吸引妇女参与政权建设、打破妇女被排除在政权大门外方面,取得了全苏区首屈一指的成绩。这些成绩在9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显得十分突出,因为这些算是才溪在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实践方面的成功探索和突出贡献。
而才溪之所以能对基层民主政权建设探索作出积极贡献,在于中共中央的领导,且善于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开展政权建设工作,能够践行苏维埃代表的为民宗旨。才溪苏区民主政权建设对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给予历史启迪主要包括: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制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确保基层政权建设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注重宣传教育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才溪苏区通过系统深入宣传,教育动员群众,克服群众参政意识薄弱、思想文化观念落后等不利因素,极大地唤醒了群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进入新时代,尽管广大群众民主参政意识、思想文化水平都有很大提升,但同样需要党领导的宣传教育,才能引导并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民主政权建设的热情,进而更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三,一以贯之确保民主政权为民谋利,始终尊重群众历史地位。才溪苏维埃代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真心实意解决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苏维埃政权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并得以巩固发展。因此,新时代的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应聚焦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真正做到有呼必回、有求必应,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公平正义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蒋伯英,郭若平.《中央苏区政权建设史》[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王志灯,张东瑞.《红色才溪》[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出版.
[5]傅柒生,黄春开,赖文燕.《才溪乡调查》[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
[6]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作者系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文博馆员)
责任编辑/陈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