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作者: 张鸣骏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新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一)要契合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特点
第一,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大学是他们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他们知识体系框架搭建、思想观念逐步成熟以及道德素质提升的关键时期。结合“00后”大学生开放、自信、独立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寻找适合现今大学生的方式方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运用和创新。针对“00后”大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应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以及贴合他们日常生活的方式传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同时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信任学生。
第二,随着网络快速发展,“00后”大学生对手机也愈加依赖。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以及心理变化也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纷繁复杂,其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力无法估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最大程度削弱负面信息影响力。并且充分运用“00后”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性的特点,除了运用好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及实践教学活动以外,也要充分运用网络优势,结合大学生喜爱的微媒体开展网络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二)要契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需求
进入新时代以来,各高职院校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决策部署,高度契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需求,使得职业教育迈上新的台阶。与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不同,高职院校教育兼具教育性与技能性,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除了学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在技能技巧方面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本领,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与他们的专业相结合,同时选取相关专业的技能技术人才作为例子,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职业素养。通过对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调查发现,学生的发展需求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倾向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会更加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毕业后拥有一份满意的工作,怎样在三年的时间里尽可能学习到更多与专业相关的技能技巧是他们比较关注的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在思政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启发工作,帮助学生寻求自身目标。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高职院校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人心,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展开,这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起到积极作用。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比例不断增长,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身上所肩负的重任要求他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与理论文化水平,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挥其蕴藏的隐性力量,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增强学生发展动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历来是我国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与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就各高职院校实际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对于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愈发重视。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难以满足现今学生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条件下继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学生发展动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提升内在动力。
(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进入新时代以来,整个社会发展的节奏更加快速,各种思想观念充斥在我们身边,这就导致一些学生思想观念出现紊乱。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思想观念呈现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态势,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对于思想观念出现偏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立足学生成长规律,探索并有效开展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此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
三、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还不发达的时候,教师作为传递价值观念、输送意识形态的重要角色,其地位备受学生尊重。现今,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信息源,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因此,面对新时代新挑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找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改革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活力不足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各高校密切关注的问题,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实践性教学,认为实践性教学更有趣、更鲜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为了迎合学生的喜好,就忽视理论内容的传授,所以进一步改革创新传授理论性知识的方式方法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性知识的传授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PPT、视频等形式进行传授,不可否认它在一定时间段内带来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大学思政课程往往时间较长,在涉及某部分理论性内容较多的时候,PPT、视频这些形式对学生而言同样很枯燥。“00后”大学生所处的时代更新换代速度快,他们的语言思维模式也会随之变化,一些固有的方式方法很快就会被新事物取代。这些变化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活力依旧不足,怎样更有趣味性地讲授理论知识,怎样更加鲜活、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都是应该改革创新的部分。
(二)理论灌输与教育实效存在矛盾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课堂枯燥乏味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灌输问题,让思政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愿意听、积极学,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在现今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沿用之前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难以有突破性创新,同时在理论灌输与实践教育这两方面,两者的平衡关系难以把控。从当前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来看,课堂教学依旧以理论灌输为主体,难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00后”的高职院校学生追求开放性、独立性的特点,在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做到以学生为本又能满足学生开放性、独立性的要求。
(三)微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随着网络的发展,大量信息通过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工具进行传播,成为影响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与日俱增,在课堂教学中手机使用频繁问题也成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微媒体的出现为高职院校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活力。教师可最大限度发挥手机在教学中的作用,运用好手机中的微媒体,比如微信、微博等平台,加强微媒体对课堂的影响力,通过一些互动答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寻找答案,充分发挥微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同时还能潜移默化地发挥微媒体在课后的影响力。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创新的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也意味着教育对象、教育大环境以及内容、形式等都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应当跟随主体的变化做出改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
(一)积极寻求贴近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现今的大部分大学生处于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维度,他们既有沉迷手机的一面,同时也有关心时事的一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联系,积极挖掘日常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现实世界。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也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用生活化的语言讲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是运用好新时代这个大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不断地涌现新鲜事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超前的判断力以及运用能力,将时代所赋予的产物充分利用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断地改革创新。从学生现实需求出发,实现从传统的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日常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转变,由点及面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场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学教育虽然不断地挖掘隐性教育内容,但主体上显性教育依旧占较大比重。各种显性教育方法较多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而隐性教育方法挖掘力度还不够。三是从实践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社会调查、实践报告等方式,让大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与思考能力也有积极作用。
(二)因地制宜打造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堂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承载着丰富学生学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构建学生的信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等多种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将思政课程同社会实际充分结合,因地制宜地打造有趣味性的课程。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首先,在备课的过程中尽量引用最新发生的时事案例,同时关注学生平时关注度较高的内容,与学生的“冲浪”内容相契合,这样在课堂上既能与学生形成密切互动,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虽然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非常重要,但不能舍弃“内容为王”的主旨,任何形式的方法创新都应该在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把握好核心内容,及时进行补充纠正。最后,在课堂结束以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回顾总结、画思维导图、小测试等方式让学生及时回顾课堂知识。
对于各高职院校而言,首先,各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坚持开拓创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落后的思想观念进行革除,这种改变并不是完全不顾及传统的教学优势,而是要在传统的教学优势基础之上,融入新时代的产物。其次,各高职院校可以拓宽思政课堂。在教授的过程中,让学生与老师可以有多个课堂模式选择,不再束缚于小小的一方课堂天地。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置VR教室,实地参观走访等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最后,各高职院校可以充分运用校园的隐形文化。通过学校的管理理念、办学思想、校风班风等方面,通过挖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
(三)发挥微媒体积极作用,构建微媒体思政教育平台
进入新时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微媒体技术也愈发成熟,并且已经慢慢地融入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当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各高职院校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微媒体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微媒体的积极作用。
第一,在创建微媒体信息交流平台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教师可以将微媒体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结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以及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运用较多的微媒体应用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微电影等微媒体方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在运用微媒体的同时,关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运用微媒体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候,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