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嬗变、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

作者: 宋巍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既是不懈奋斗史,更是精神锻造史。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历史任务,锻造形成了一个个特征鲜明、内涵丰富的精神坐标,最终汇集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炼、概括并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到党的二十大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列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理论价值。在新的赶考之路的伟大进程中,准确厘清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嬗变,全面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内涵,努力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一、理论嬗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

实践的深入发展推动理论的不断创新。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当代中国伟大社会变革深刻理解、把握、审视的基础之上,逐步作出的科学论断。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中明确指出,“‘红船精神’正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来看,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了党百余年奋斗所形成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意志品质、价值情怀等内容,为其他精神坐标提供了普遍原理和基本内涵,贯通于建党初期一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乃至更远的未来,而红船精神所体现的时代是阶段性的,是从伟大建党精神所规定的普遍原理中派生演变而来;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来看,伟大建党精神的诞生是中华民族谋求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而红船精神诞生于因各种偶然性因素而出现的“红船之行”;从整体性和局部性的关系来看,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的百余年发展始终,而红船精神的形成可以视为一个局部性或阶段性的事件,包含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历史的一个阶段。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并阐述了“精神谱系”这个概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丰富多彩、浩如繁星,从过去到现在,从历史到未来连接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有机整体,构建起一个庞大而又丰富的精神谱系。一方面,树高千尺必有根,江流万里总有源!作为一条红线,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百余年历史,同时衍生出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具体精神坐标,为我们党在不同时期应对各种挑战、抵御各种风险、解决各种矛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另一方面,每一种精神坐标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期的活水涌流,它们的表现、内涵、特点、特质都不一样,但是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脉相承的。追根溯源,这些具体精神坐标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赓续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历史认识和总结的高度创新,体现了党对于精神谱系阐释和领悟的高度创新,体现了党对于自身性质宗旨理解和把握的高度创新。这一变化是党在理论锻造方面的伟大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凝结和创新成果。

二、历史内涵:党的奋斗历程的全面总结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兼具理论性和历史性的总体性概念。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科学内涵的研究,学术界目前主要是从政党性质、责任目标和价值追求等角度进行多维解读。但必须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的四层内涵丰富深刻,各有侧重,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风物长宜放眼量。考察伟大建党精神应该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深处探寻其内涵意蕴。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中国共产党建党求什么”的深刻回答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为什么能够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艰难考验,主要在于对真理的始终坚持和对理想的恒久坚守。“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证党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这一思想基础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回顾百余年党史,每逢重大节点、每逢关键时刻,总有一大批绝对忠诚的党员,站台压舱、抗风拒浪,他们以岿然不动的理想信念、忠诚坚贞的政治品格、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让党的事业一次又一次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中国共产党立党为什么”的深刻回答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遇西方列强轮番入侵盘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种阶级力量轮番登上历史舞台,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整个中国近代史为我们提供一条基本的历史规律:不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封建地主阶级,不论是资产阶级保皇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难以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不论是对先进技术地追求,还是对先进制度地探索,都无法深刻改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命运和局面;不论是自由主义还是改良主义,不论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还是无政府主义,都不能成为指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科学真理。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不断把伟大建党精神践行、传承、发扬光大,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中国共产党兴党凭什么”的深刻回答

虽然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确定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但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历经了挫折和失败。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烈火淬炼,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才带领中华民族探索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广度,才创造了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所罕见的人间奇迹。与“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相对应的是,坚持真理的过程非常苦。中国共产党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所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牺牲之巨大,放眼世界历史都实属罕见。革命烈士夏明翰英勇就义前,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后,壮烈牺牲,年仅28岁;1941年1月,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被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向家人写了三封诀别信,从“纵刀锯斧钺加诸项颈,此心亦不可动,此志万不可移……”到“为共产主义献身,我死而无怨!”在践行和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过程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挫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无数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强党靠什么”的深刻回答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对“中国共产党强党靠什么”的深刻回答,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这一层面的精神内涵蕴含了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的政治立场、宗旨意识以及价值追求。古今中外,无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还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始终把“忠诚”二字摆在重要位置。忠诚是党员干部政治品质的“试金石”、政治生命的“压舱石”、党性修养的“风向标”,是党在百余年历程中形成的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忠诚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孜孜不倦的党性锻炼中逐步养成的。一直以来,我们党的干部就是在这种坚持不懈的党性修养锤炼中,不断涵养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检验党员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就要看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看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忠诚之基就是要清醒认识到“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两个维护”是党员的最高政治原则,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确保自己政治信念不移、政治立场不变、政治方向不偏。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最密切的联系,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解析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凝结,伟大建党精神生成于中国共产党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的具体实践,发展于中国共产党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党的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其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深刻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

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从当年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发展到今天的巍巍巨轮;从“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中共一大,到今天全球瞩目的党的二十大。中国共产党始终风华正茂,保持着旺盛的活力。

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从当年“一穷二白”“只能造茶碗茶壶”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到今天创造了两大奇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的自我革命。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从“一穷二白”到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到最低潮,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辟、坚持、维护并且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走通了,而且越走越好。

回顾世界社会主义五百余年发展史,从“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繁荣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坚持、维护和发展,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走向新的高潮。历史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有助于从深层次精神层面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重大命题;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从百余年党史中汲取丰厚滋养,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汇聚更加磅礴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3]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04):4-11.

[5]王易.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百年流变、精髓要义及赓续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05):23-33+151.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17(11):15-34.

[7]伟大的精神之源,奋进的磅礴力量[N].人民日报.2021.

(作者系中共恩施州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

责任编辑/陈 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