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价值、向度及着力点
作者: 梁岩岩 刘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伟大建党精神是涵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教育资源,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价值意蕴,从价值追求、奋斗担当、精神气质、政治底色四个向度中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红色资源浸润等路径,教育引导时代新人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主动担负时代使命,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价值意蕴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伟大实践、顺应时代发展的精神源泉和红色血脉,贯穿于党百余年奋斗的全过程,是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
(一)价值引领:伟大建党精神为时代新人提供方向指引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大学生恰逢盛世,要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但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他们同样面临非主流文化和意识的侵蚀和诱导。因此,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及行为选择需要主流文化和意识的方向指引和价值引导。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犹如明灯,照亮方向。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汲取伟大建党精神中的价值信念,以史为鉴,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把握角色定位,积极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二)精神塑造:伟大建党精神为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气质
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其中,伟大建党精神是无数英勇奉献的先驱们在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奋进中形成的,是激励一代代时代新人赓续红色血脉、矢志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的源泉。当代青年要对伟大建党精神有强烈的情感认同,将个人的发展置身于国家的发展中,自觉地用伟大建党精神对标思想和行动,在错综复杂的时代环境中增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
(三)行动示范:伟大建党精神为时代新人提供榜样力量
伟大建党精神中所涌现的英雄形象和担当作为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为青年大学生提供行动示范及榜样力量。无数英烈在当时极为复杂困难的情境下逆向而行,他们选择的是一条充满危险但前景光明的理想之路。而今,青年大学生要从先辈处领悟“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英勇奉献精神,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具体行动,自觉抵制一切歪曲、侵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自觉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向度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对于涵育时代新人极具现实意义。
(一)价值追求:涵育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时代新人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即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指导下,坚定理想信念,让时代新人的精神气质、努力方向以及前进动力有所依托。唯有理想坚定者、信仰崇高者、踏实奋进者,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找准定位、诠释角色。因此,要从源头上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感悟并坚守真理,并以此为基础坚定人生理想,奋发图强,以理想之火照亮前行之路。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克服思想意识上的不足,不断提升自身思想修养,提高自身政治觉悟,把灿烂的青春刻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二)奋斗担当:涵育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时代新人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方向指引。“初心系于人民,使命为了人民”,人民幸福的实现,需要有志有为青年走近群众、关心群众、理解群众,更需要主动肩负使命、扛实重任、知重负重。青年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过程中,要以史为鉴,不断汲取前辈身上所体现的奋斗精神和价值担当,以此涤清青年人中存在的颓废和不良风气,并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下主动思考当下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以及如何诠释时代角色定位。用初心和使命的分量和重量,引导广大青年将从伟大建党精神中领悟的精神力量在努力奋斗中转化为实践力量,以思想上的觉悟和行动上的自觉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
(三)精神气质:涵育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时代新人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气质体现。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一百多年的蜕变历程,从屈辱泥淖中奋起,在无数斗争中从诞生走向辉煌,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不惧危难、不怕牺牲的精神气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不畏风险、英勇斗争的傲然风骨。这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应该在新时代有新的传承,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强大基因刻在中国青年的骨子里。在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中,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下,时代新人要以先辈为楷模,将无数英烈的事迹刻在心上,并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时刻对照,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斗争本领,时刻准备着在关键时刻和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四)政治底色:涵育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时代新人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政治底色的彰显。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即对党的信仰、组织和纪律等保持绝对的赞同和忠诚,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风雨而愈发强大,从根本上来讲靠的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底色彰显下,要求青年大学生要时刻警醒,胸怀“国之大者”,胸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新征程上,要不断赋能增压,增强内心底气,主动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党性和作为。“矢志不渝跟党走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经验,深深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财富”。青年大学生要充分汲取奋斗经验,把忠诚于党和人民落到行动上。
三、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着力点
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时代新人,是要让青年大学生真正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并以此增强理论的认同和实践的自觉,这是一项浸润人心的工作,教育引导时代新人要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下,增强实践自觉,主动担负时代使命。
(一)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强化时代新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同
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传承红色基因、涵育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将伟大建党精神深耕于青年大学生心里,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同,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指引和时代价值融入思政课程及专业课程中,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厚重感以及延续至今的精神内核,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和党性教育元素,结合课程中凸显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让伟大建党精神落在具体人物和具体事迹上,让大学生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知党爱党,让党性教育常态化。二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把传统宣讲灌输的形式不断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凝练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以情景式演绎、故事式讲述的方式,把话语权交还给大学生,把大学生爱听的和需要听的纳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计划和步骤内,促进青年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深度学习,真正让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在大学生心里扎根,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场域中可以调动其刻在基因深处的文化气质,自觉增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认同。
(二)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时代新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层认知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将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故事、发展的脉络及产生的影响融入其中,强化青年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层认知和精神主动。一是高校要有意识地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系列故事,讲好伟大建党精神故事。高校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时要正确细致地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发展脉络、重大现实意义、丰富价值内涵、精神逻辑体系和经验理论总结等内容加以细化阐释,通过不同专业和课程,深挖思政元素,让过去和历史照进当下和现实,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正确认识和时代理解。二是高校要有意识地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其一,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域资源,积极打造校园文化长廊和文化展台等宣传载体,将伟大建党精神以主题形式通过板报墙报、公示展板等实体进行展示,以强调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价值。其二,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以重大节日、主题班会为契机,以情景剧、微电影、微党课等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伟大建党精神,用现实素材和鲜活案例讲述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史,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基点,让青年大学生在文化的浸润下,充分领悟伟大建党精神伟力,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三)深挖浸润红色资源,深化时代新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自觉
红色资源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对时代新人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就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活化红色资源,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将红色资源蕴含的精神实质学以致用,时刻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实现对伟大建党精神从理论上的认同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一是利用独特的地域优势,充分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的红色场馆建立合作,建立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组织青年大学生在历史遗迹和红色场馆积极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开展实地参观,将历史遗迹和红色场馆背后的历史故事、蕴含的价值思想等隐性的资源转化成青年大学生行动的指南。二是引导时代新人寻找红色资源,指导他们探寻伟大建党精神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和革命先辈的历史足迹,聆听先烈的故事,叩问青年的心声,让英雄人物和革命先辈的故事激励时代新人更好地明白当下的使命和担当,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将他们所熟知的知识和认同的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自觉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4.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
(作者梁岩岩、刘婕均系商丘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硕士)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