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要人的情谊
作者: 孟红
宋庆龄这位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同中国共产党患难与共的赤诚挚友。其中,她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要人之间的交往感情纯真,彼此尊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特别值得称道和钦佩,在中国近现代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毛泽东与宋庆龄有着极为长久、深厚的诚挚友谊,他对宋庆龄始终保持着特殊的尊重之情,并对宋庆龄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血腥镇压和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这紧要关头,宋庆龄和国民党许多左派人士,会同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恽代英等人,联名发表讨蒋通电。7月14日,武汉汪精卫政府公开叛变革命前夕,宋庆龄又发表严正声明,公开宣布同孙中山先生事业的叛徒决裂。面对当时革命面临的严重危机,她满怀信心地说:“我对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经走上了歧路。”8月1日,宋庆龄和毛泽东等22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宣言,严正揭露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行径,并成立了包括周恩来等25人在内的革命委员会,宋庆龄被推选为七人主席团成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当时身居重庆的宋庆龄闻悉毛泽东抵达山城的消息,十分高兴。9月的一个上午,宋庆龄设法摆脱了国民党特务的盯梢,亲自来到毛泽东下榻的上清寺桂园张治中的公馆,拜访阔别18年的毛泽东。其时,毛泽东毕恭毕敬,满脸笑容,专意步出客厅门口迎接宋庆龄。两位伟大革命家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一阵寒暄之后,他们步入会客室进行了十分亲切的交谈,话题有对峥嵘往事和革命曲折前进道路的回顾,有对眼前中国革命形势走向的分析,也有对未来发展前景乐观而充满信心的估计。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毛泽东盛情邀请远居上海的宋庆龄北上参政。当毛泽东获悉宋庆龄在上海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了《向中国共产党致敬》的讲话后,很受感动。他赞扬宋庆龄是一位杰出人物,是中国妇女的典型代表,在全中国全世界都极负盛名。当毛泽东得知宋庆龄由上海乘火车来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消息后,他兴奋地说:“邓颖超这次上海之行,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她的任务。”他翻看着日历,计算着宋庆龄的行程和到达北平的时间,其盼望之情,不言而喻。
8月28日一早,毛泽东提前到达火车站,热情迎接宋庆龄的到来,前去一同欢迎的还有朱德、周恩来等80余人。他握着宋庆龄的双手,春风满面地说:“欢迎你,欢迎你,一路上辛苦了!”宋庆龄仪态大方、笑容可掬地说:“谢谢你们的邀请,我向你们祝贺,祝贺中国共产党在你的领导下取得伟大胜利!”
由于宋庆龄对中国革命的卓越贡献和超人才华,她在新政协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与她都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但他们依旧保持着诚挚的友谊和密切的交往。
1952年10月,宋庆龄认为此前写信请求入党的意思并未表达清楚,于是直接给毛泽东写信,坦率地表达了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毛泽东对她恳切要求入党的两次来信十分感动,郑重找她谈了一次,真诚表示:“庆龄同志,你是孙中山先生的夫人,曾经是我和中国共产党敬爱的偶像。你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因为你在政治上是完全够格的。在革命战争的时期,实际上你已经是我党优秀的领导者之一。今后还有许多工作需要你,有些事情我们党内的同志做不好,你做却很合适。我在党内已经说了:党的高级干部都要向宋庆龄同志学习,学习你的革命坚定性。对新中国的贡献,你的作用比李济深、沈老还要大,所以还是留在党外好。”
勿庸置疑,在政治上毛泽东对宋庆龄十分信赖,不仅把很多中共党内重要文件送宋庆龄审阅,而且还请她于1957年11月一起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毛泽东提名宋庆龄为代表团主要成员。这个代表团由毛泽东任团长,宋庆龄为副团长。宋庆龄尽管是党外人士,但毛泽东的刻意安排已经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宋庆龄当成自己的同志看待。
从莫斯科归国时,二人乘坐一架飞机。毛泽东十分尊敬地谦让宋庆龄去坐原本属于自己的头等舱,自己去坐二等舱。宋庆龄笑吟吟地婉言推辞说:“你是主席,你应该坐头等舱。”毛泽东的神情显得极其诚恳认真,继续执意坚持自己的主张:“你是国母,应该你坐。”他们就是这样,在长期的共同工作中,彼此尊重,甘苦与共,亲密无间,建立了深厚的同志情谊。
在生活上,二人也是互相挂念、关心备至。毛泽东致函宋庆龄时,常以“亲爱的大姐”相称,推心置腹,谈笑风生,理解、信任与尊重之情尽现于双方的言谈举止中。譬如,毛泽东有一次在信中诙谐调侃道:我仍如旧,十分能吃,七分能睡。最近几年大概还不至于要见上帝,然而甚矣吾衰矣。望你好生保养身体。
1957年12月1日,二人从莫斯科回国后不久,宋庆龄在致毛泽东的信中写道:承惠赠山东大白菜已收领。这样大的白菜是我出生后头一次看到的。十分感谢!你回来后一定很忙,希望你好好休息。
(二)
在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中,宋庆龄与周恩来相识最早,共事也最多。他们之间的友谊可谓天长地久,宋庆龄将周恩来视为自己最知心、最诚挚的同志和朋友。
1924年11月,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特邀宋庆龄莅校演讲,对师生进行革命教育。1926年,由宋庆龄倡导、何香凝举办的广州妇女讲习所特请周恩来前往授课。在培养国民革命军事和妇女人才的目标下,他们开始了长达50余年的合作共事。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1926年12月,宋庆龄随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来到武汉,她在武汉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救护北伐伤病将士。当时,在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及叛军夏斗寅的战役中,国民革命军伤病员甚多。宋庆龄为统筹组织和安排救护伤病员的工作,在汉口发起成立北伐伤兵救护红十字会,亲自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并柬请周恩来等出席成立大会。周恩来到会发表讲话,他的讲话给宋庆龄以极大的支持。
在发动和领导著名的南昌起义中,宋庆龄与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地站在一起,荣辱与共,并肩战斗,给了周恩来等人极大的支持和鼓舞。
从1927年11月到1931年12月,周恩来大部分时间战斗在上海,是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宋庆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威望,冒着危险,将一批中共中央秘密文件藏于自己住所,使国民党特务无可奈何,从而妥当地保护了中国共产党的有关密件。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与周恩来都坚决反对内战,极力主张和大力推进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团结起来一致抗击外族入侵。西安事变之后,周恩来与蒋介石、宋子文谈判时,提出应该安排宋庆龄在需要改组的南京国民政府任职,表现出对宋庆龄的极大信任和倚重。
1938年10月,以蔡元培为主席、宋庆龄为副主席的鲁迅纪念委员会将刚出版的《鲁迅全集》甲种本赠送给周恩来一套。周恩来在武汉还专门订购该书广为宣传,支持宋庆龄等为《鲁迅全集》出版所做的有意义的工作。宋庆龄在香港发起和领导的支援祖国抗战的许多组织,如保卫中国同盟、“工合”国际委员会等,一直得到周恩来的直接支持和亲切关怀。应宋庆龄之约,周恩来还定期向她提供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有关材料,以满足海内外朋友的需要。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重庆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正抗议,并悲愤地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此时,宋庆龄也挺身而出针对皖南事变发表声明,严厉斥责国民党当局破坏团结抗战,还通过保卫中国同盟机关刊物《新闻通讯》,撰文介绍周恩来于1月25日向国民党提出的和平解决皖南事变的12项条件,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同情与支持。10月,她针对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写作《中国需要更多的民主》一文,旗帜鲜明地维护来之不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2年冬,宋庆龄邀请周恩来出席为欢送董必武回延安举行的茶餐会。席间,她看着炉壁架上悬挂的两串金灿灿的禾穗,深情地说:“我国几亿农民把它看得比金子还贵重。”周恩来双手抚摸着禾穗,意味深长地说:“待到革命胜利后,一定要把这两株禾穗画在新中国的国徽上面去!”尽管身处险象环生、艰苦卓绝的斗争年代,他们仍然对革命抱着必胜的信心,热烈地憧憬着国家和民族美好未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后期,海外的主要统一战线工作对象是美国。宋庆龄利用她的特殊身份和关系,热情帮助周恩来在重庆进行对美国的工作,完成了周恩来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难以完成的任务,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
1949年的春天,全国解放在即,周恩来与毛泽东联名致电宋庆龄诚邀其北上。为此,周恩来特别嘱咐在香港的中共地下党同志,派出宋庆龄最信任和最可靠的同志,将电报送往上海,并且当面向宋庆龄致意。要求在香港的同志:“第一,必须秘密而且不能冒失。第二,必须孙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强。如有危险,宁可不动。”字里行间足见周恩来对宋庆龄的尊重和关切之情。
宋庆龄从金仲华、廖梦醒手中接悉电报后,感动不已,当即用英文写了复信,深切感谢毛泽东与周恩来的盛情邀请,再次表示了自己永远追随共产党为人民大众谋幸福的坚定决心。
这年6月上海解放时,周恩来与毛泽东分别亲笔写信,并委派邓颖超持信赴沪专程邀请宋庆龄来京。周恩来的信是这样写的:
庆龄先生:
沪滨告别,瞬近三年,每当蒋贼肆虐之际,辄以先生安全为念。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私心亦为之大慰。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敢借颖超专诚迎迓之便,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
专上。敬颂
大安!
周恩来
一九四九、六、二十一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与宋庆龄共商国是的场合很多,联系也更为密切。如全国政协、全国人大、最高国务会议、亚太和平会议、重要决策座谈会……中共中央除了邀请宋庆龄参加这些重要会议外,遇到重大事情还经常由周恩来当面征询她的意见。在外事活动中,周恩来特别尊重宋庆龄,有时专意让宋庆龄走在他的前面。
周恩来十分赞赏和支持宋庆龄的工作。对于宋庆龄的生活,同样关怀备至。坐落在北京后海北沿的宋庆龄故居,是周恩来亲自勘定并派人修葺而成的。
在新中国建设事业初步开展时期,为了国家各项工作,周恩来与宋庆龄通力协作,情谊日深。这从周恩来写给宋庆龄的几封书信中可见一斑,其中一封是1950年3月25日写的:
宋副主席同志:
二月二十三日来函及关于全国救济会议两次建议书均奉悉。所示各项,亟待面商,甚盼先生能于四月一二日驾临北京,借出席政府委员会之便,就近指导全国救济会议之筹备。兹托罗叔章同志(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作者注)前来迎接,一切烦其面陈,恕不多及。
专此。敬颂
大安!
周恩来 拜
三月二十五日
“文化大革命”期间,宋庆龄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周恩来的处境也相当困难,但是,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保护宋庆龄。
1966年8月,“破四旧”的风暴席卷全国,上海也不例外。宋庆龄在上海的寓所受到冲击,她父母在上海万安公墓内的墓地也遭当地红卫兵砸毁。宋庆龄得知后痛心疾首,把此事转告周恩来。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墓地很快得到修复,还重立了墓碑。宋庆龄看到修复后的墓地照片时,十分感激,说她将终生不忘周恩来对自己的关怀。
周恩来遵照毛泽东8月30日关于保护章士钊的指示,当即亲自列出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宋庆龄在其上列于首位。这时,在南京,有人提出要推倒孙中山的铜像;在北京街头,出现了攻击宋庆龄的大字报,还有人扬言要冲入宋庆龄在北京后海的住地。为了阻止事态的继续发展,周恩来亲自出面对红卫兵进行耐心地说服与教育。他说:“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夫人。孙中山的功绩,毛主席在北京解放后写的一篇重要文章《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就肯定了的。他的功绩也记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南京的同学一定要毁掉孙中山的铜像,我们决不赞成。每年‘五一’‘十一’在天安门对面放孙中山的像是毛主席决定的。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有功绩,也有缺点。他的夫人自从与我们合作以后,从来没有向蒋介石低过头。大革命失败后她到了国外,营救过我党地下工作的同志,抗日战争时期与我们合作,解放战争时期也同情我们,她和共产党的长期合作是始终如一的。我们应当尊重她。”“到她家里贴大字报不合适。她兄弟三人姐妹三人就出了她一个革命的,不能因为她妹妹是蒋介石的妻子就要打倒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