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作者: 汪洋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今天,我们纪念井冈山会师,就是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举得更高更牢。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也是艰巨的。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
一、井冈山会师的背景
1927年春夏,背信弃义的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相继发生了震惊中外的“4.12”“7.15”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员从过去的57000余人锐减到7000余人。中共中央在这种关乎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之际,一边及时纠正了陈独秀的错误路线,一边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开始清醒认识到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叶挺、刘伯承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急驰南昌周边地区,妄想将起义部队就地围歼。在这种情况下,起义部队按预定方案主动撤出南昌城,南下广东地区,准备接受国际援助后,再度北伐。但由于优势敌军的前堵后追,加之我军部分人员理想信念丧失,又无根据地补充弹药、药品、服被等军需物资,起义部队在连续组织多次英勇作战、付出巨大牺牲中,被打散了。其中一部在朱德经过“赣南三整”后,800余人深入粤闽边界和闽赣边界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起义军智取宜章县城,又相继攻克郴州、永兴、耒阳等县城,并帮助这些县建立了革命政权,组织了农军师、独立团。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反扑和湘南特委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革命又一次遭受了挫折。朱德为保存革命力量,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在顶住湘南特委巨大政治压力的情况下,率部(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主动撤离湘南,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靠拢。
同年9月9日,毛泽东作为前委书记领导了在湘东和赣西的秋收起义,并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号。起义部队按计划分别从江西的修水、铜鼓、安源等地出发,准备进攻长沙。由于我军兵力分散、作战经验缺乏及收编过来的四团邱国轩部的叛变等原因,致使起义部队连遭失利。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召开了前委会议。他在会上坚决反对余洒度坚持“取浏阳,攻长沙”的错误意见,决定暂时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保存实力,应退萍乡”,作出了他一生中第一次战略转移决策。第二天部队在转移途经萍乡芦溪镇时,遭到了江西军阀朱培德的包围,毛泽东战略转移意见的坚定拥护者,年仅22岁的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在战斗中壮烈牺牲。遭受重创的秋收起义部队余部官兵,情绪十分低落,悲观失望的思想笼罩着起义部队。9月29日,毛泽东在永新三湾对起义部队进行改编,将起义部队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将党的支部建在连队,在连以上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主义制度。经过“三湾改编”的部队士气高昂了起来。10月3日,部队离开三湾向宁冈古城前进。当晚,毛泽东在古城文昌宫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初步总结了秋收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重点讨论了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
二、井冈山会师的过程
1928年3月上旬,在中央“左”倾盲动政策影响下,时任湖南省军委特派员、中共湘南特委代表、特委军事部长周鲁来到井冈山,指责毛泽东犯了“右倾逃跑”“枪杆子主义”错误,他批评井冈山革命斗争“行动太右、烧杀太少”。他强硬地命令部队马上下山,向湘南开进,牵制敌人,以配合湘南暴动。3月下旬,毛泽东率队行进至井冈山区外围的酃县中村时,得知南昌起义的余部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发动了湘南暴动,但和南昌起义一样,行动成功后就遭强敌围攻并尾随追击,起义军正向井冈山方向撤退。这一情况在得到多次确认后,毛泽东立即决定兵分三路:第一路由他本人亲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在湖南桂东、汝城方向阻敌追击部队;第二路由袁文才、何长工率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向西进驻资兴,以策应从郴县撤出的湘南农军;第三路由毛泽覃带一个特务连前往耒阳,设法与朱德、陈毅部取得联系。4月中旬,第二路袁何部队首先和肖克率领的独立营500多人在资兴会合。随后,袁何部队会同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主力一部和湘南农军第三师、第七师,一起到达酃县沔渡,并在此和朱德率领的主力部队会合。接着,朱陈部队直奔宁冈砻市。4月下旬,第三路毛部从桂东、汝城返回砻市,在龙江书院与朱陈部会合。两军历尽千辛万苦、起死回生,42岁的朱德,35岁的毛泽东终于会师井冈山。朱毛红军由此登上了中国革命光辉的历史舞台。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王尔琢任参谋长,先辖3个师,由毛泽东、朱德、陈毅分任第10、11、12师师长。后取消了师的建制,将部队编为六个团,全军一万余人。5月下旬,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下辖的第30、33团又返回湘南开展游击战争,留在井冈山的为第28团(主要由南昌起义的余部组成)、第29团(主要由宜章农民军组成)、第31团(主要由秋收起义部队组成)、第32团(主要由袁王部队组成),4个团总兵力6000人。6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朱毛井冈山会师,使各起义军余部有了可靠的落脚点,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坚定了边界党和群众建立和发展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伟大意义。
三、井冈山会师及井冈山时期在新时代的启示
(一)用好吃苦耐劳的传家宝。井冈山会师和井冈山精神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能吃苦。井冈山会师前后,我军频繁受到大批敌军的围追堵截,要靠快速行军才能摆脱险境,但当时的胶鞋是难得的宝贝,布鞋又不耐磨,每个指战员都是一路行军,一路自己打草鞋。上山后,物资奇缺,下饭的盐,都是从老土墙上刮下来的硝盐。据参加过井冈山会师的原北京军区政委朱良才上将回忆,会师不久,便是初冬天气。我军生活在井冈山上,却还穿着单衣。朱良才本人就只有一条长筒单裤,由于连续战斗,不论风里雨里,白天黑夜,起来一穿,倒下一铺,早已破得不像样。要补又找不到布,只得挖东墙补西墙——撕了裤腿补裤裆,撕来撕去,结果把一条长裤子撕成了短裤子。他还回忆,部队为了时刻准备粉碎敌人可能的进攻,白天冒着严寒加紧训练,天一黑,大家围着火堆上课或开会。会后,就在底火周围铺起稻草,有次序地睡下。天刚明就起床,到野外跑步、刺枪、劈刀、刺长矛,让身上冒出汗来,把一夜的寒气赶走。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由于敌人的封锁,油进不了山,山上也只能产点极为有限的茶油。战斗中搞到的一点油,就成了宝贝。为此,毛泽东同志亲自向部队宣布了一个关于用油的规定:连、营、团及以上机关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不办公时,即应将灯熄掉。连部要留一盏灯,供带班、查哨等用,但只准点一根灯芯。按照规定,毛泽东同志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一直点一根灯芯办公、看书、写文章,经常忙到深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主动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带来的种种新风险新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发展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跃上一个大台阶。但是,我们也面临着空前的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年,不能吃苦的团队上不了井冈山,走不到延安。当下,就如同在井冈山开展的革命斗争一样,取得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国梦也必定要吃苦。时代不同,精神没变。
(二)拿好团结奋斗的金钥匙。世界上没有哪一个组织有井冈山时期的红军那么艰难,也没有哪一个组织有红军那么团结。在短短的两年四个月内成功破解所谓“进剿”多达十余次,攻守双方兵力之悬殊、武器优劣之迥异、战斗烈度之巨大,在土地革命时期均十分罕见。但是,“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十倍的敌人之所以没打垮红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军比敌军更加团结。当时,对井冈山“进剿”“会剿”的有湖南的何键、胡凤璋、熊震部;江西的金汉鼎、刘士毅部;云南的王均、杨池生部等。每支部队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让对方消耗,地方军阀的普遍想法就是出工不出力、“委员共知其事体之难;而严令愿为恪遵;委勘几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被打了几下,就跟蒋介石要救援、要物资、要经费。反观我军,在井冈山会师后,由原先一千多人增加至上万人,虽然壮大了革命力量,但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吃饭难”在较长时间内都是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朱毛领导下的红军和边界群众团结起来,在井冈山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挑粮运动。1928年还正式颁布《井冈山土地法》,首次从法律形式上肯定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强烈拥护,凝聚了民心。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还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光辉著作,从理论上说明了在中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以及选择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结果,纠正了军队中的错误认识和悲观情绪,凝聚了军心。井冈山会师后,党组织还举办了多期党团训练班,对党团员集中进行了形势教育、阶级教育、党性教育和党的基本理论教育。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党团训练班的工作,经常抽空到训练班去察看,并亲自给党团训练班的学员讲课。在他起草的《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就深刻指出:“目前基本训练工作,应竭力铲除一般同志的机会主义思想和封建小资产阶级思想,确定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这更凝聚了党心。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他深刻地指出井冈山根据地能够存在的几个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党的正确领导、相当力量的红军、有利的地形、足够的经济给养,这些都是朱毛会师后,采取了各种方法团结军民的结果。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中这样豪迈写道: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生动展现出了我们上下一心,勠力同心的真实场景。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时代虽不同,但道理相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中华民族靠团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共产党靠团结推翻了三座大山,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我国人均GDP从1949年的几十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万多美元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不足100元和50元,增加到43834元和17131元;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升至2022年的77.93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认识到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妥善做好了应对各种困难局面的准备,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等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胜利。全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已达13.6亿人,义务教育入学率接近100%。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2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98元,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稳居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历史和现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我们就能像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那样,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三)筑好遵纪守法的生命线。遵纪守法是任何团队都不可或缺的。没有纪律性的团队就没有战斗力、没有执行力;没有纪律性的团队不会受到尊重,更不会得到人民的认可。《湘赣边界各县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明确提出:“‘铁的纪律’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抑止党走向非无产阶级的道路。消灭机会主义分子,洗刷不斗争的腐化分子,只有如此,才能集中革命先进分子的力量在党的周围,使党壁堡森严、步伐整齐的成为强健的斗争组织……”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但“一齐军事化”并不意味着忽视党的建设和纪律检查。宁冈县坝上乡工农兵政府主席李某,伙同秘书各贪污公款20块银圆;古城区长溪乡工农兵政府军事委员、乡赤卫队队长谢某对关押的土豪女眷行为不轨,民愤极大。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在查实案件后,立即撤销了这两个腐败分子的职务,向群众公布他们的丑行。据曾经的红三十二团战士左盘生、刘良益回忆:“有一次,他们连士兵委员发现连长徐彦刚与一些干部赌钱,便将情况报告军士兵委员会主任陈毅。陈毅对徐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指出其错误的危害性。徐彦刚主动请求组织处分。陈毅见他认识到错误,但考虑要以此教育全连官兵,趁着湘赣边界‘一大’召开之际,罚徐彦刚为大会站岗三天。此事在当时反响很大,对整个红军作风整顿起了很大作用。”蒋介石曾在给刘湘的电文里说,红军饿极了,在农民地里挖萝卜,虽然取走了萝卜,但在萝卜的坑里放置了铜圆,权当购买的费用。正是因为有严明的纪律,有不可以违反的规矩,红军队伍才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这些纪律、规矩在约束每一个红军战士的同时也保证了队伍的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治标入手,把治本寓于治标之中,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没有内心的约束,散漫的人性一定会在外部泛滥。没有内在的定力,就不会有外在的张力。在人民面前不修边幅,大大咧咧、随随便便,说话不严谨,举止没分寸,工作不专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没有敬畏之心,视对方为空气、对绩效没有目标,把纪律规则当儿戏,这样的人,就犹如当年敌军里的“双枪兵”,是一群乌合之众。尊重人性,不意味着为所欲为;以人为本,不代表就可以没有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