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年谱》中缺失的六天略考

作者: 刘敏 刘书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研究他的革命经历,有重大历史意义。而考证他的革命经历,对后世当然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周恩来年谱》第125页,有这样一段记叙:

“(1927年)8月18日抵广昌。因连日军旅劳顿,患病。二十日离开广昌,向瑞金进发。

8月26日起义军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同布防在瑞金、会昌一线的国民党军钱大钧部的两个团遭遇,将其击溃。随后进占瑞金……”

关于八一南昌起义,最全面系统、最有价值的资料之一,是刘伯承于一九二八年七月七日在南昌暴动委员会上的发言,即《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档案文献选编》中的《南昌暴动始末记》,发言中,刘伯承说:

“参谋团基于速到东江之企图,在南昌定好行军计划,是由南昌-临川-宜黄-广昌-石城-瑞金-会昌-向寻邬,计长一千二百里之主要道上,选的平行路,预计八月二日由南昌出发,二十六日集中寻邬。毕竟运动迟缓,到了二十六日才到达距离寻邬二百八十里之瑞金……八月二十五日,我军到了壬田市……”

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经抚州到广昌后,兵分两路,一路经宁都往瑞金,一路经石城往瑞金。作为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周恩来的行程如何,是经宁都往瑞金,还是经石城往瑞金,在《周恩来年谱》中语焉不详。此外,《周恩来年谱》中“8月26日起义军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将其击溃”之叙述,当为“8月25日起义军在瑞金以北的壬田与敌遭遇……”《周恩来年谱》中缺失的是8月20至25日这六天。

经查阅广昌、瑞金、宁都和石城四个县(市)的革命史资料和这些县(市)所修的新中国第一部县志资料,都没有提到周恩来具体走的是哪一条路南下,难以发现他这几天的革命活动。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黄道炫著的《南昌起义深镜头》第88、89页提到起义部队和周恩来在这几天的行程:

“当起义军到达宜黄县城时,该县原有的近2万人口,跑得只剩下48个60岁左右的老人……

当部队逐渐向赣南挺进时,此前遇到的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李立三报告,一路行军中‘因病落伍兵士常被农民惨杀’,到赣南的‘石城后才比较好些’。

8月18日,起义部队到达广昌,进入江西南部地区。

在广昌,周恩来开始发病。这时,他‘权力很大,简直超过(谭)平山,一切都是由他发号施令’。他的病,对起义军当然不是一个好的消息。

好在这时他们已经挺进到了李立三所说‘比较好些’的石城。在进入石城的路上,抬头可见一块很有意味的石牌楼,上面写着‘渐入佳境’。

真的有渐入佳境的感觉,因为这里的居民全都没有跑,商店也没有关门,起义军终于可以获得补充的机会。”

这里提到周恩来在这个时候得了病坚持行军,似乎表达出他到了石城,但除了明确说石城人很实在,让起义军感觉“渐入佳境”外,没有明确表述清楚周恩来在不在石城这一路。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等编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第7、8页载:

“8月15日凌晨,起义军又上路了,两天后到达广昌。起义军在广昌只休息了一天,于8月19日出发。从广昌开始,便兵分两路,以十一军为右纵队,走宁都,以二十军为左纵队,走石城,向瑞金进发。二十军到达石城时,抬头便看见一块很有意味的石牌楼,上书四个大字:‘渐入佳境’。郭沫若、高语罕几个文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段景致。骑马的下了马,腿瘸的也忘了痛,已有几个快嘴的吟出诗来。

在走过‘渐入佳境’之后,又是一道石牌楼,叫‘闽粤通道(实为闽粤通衢,下同)’,大伙更是笑逐颜开:‘他娘的,这半个月来,真似诸葛亮征南蛮入不毛之地一般,吃无吃的喝无喝的,这下好了。’

然而,就在起义军填饱了肚子,准备睡上一个好觉,明日离开时,却传来前面有敌人的消息。于是几个文人又开始讽刺起那块‘渐入佳境’的牌楼来。

此时,周恩来已经病得不轻了。刘伯承将搜集到的敌情向参谋团作汇报。周恩来从担架上起来,由人搀扶着坐到桌子边,努力听刘伯承的报告:‘李济深和朱培德、张发奎算是协商好了,已调他的右路总指挥钱大钧的7000人,又从东江调来两个团约2000余人,集结于会昌、瑞金一线,其先头部队已到达壬田市,想在此布防堵截我军。另外,李济深还调他的中路总指挥黄绍竑,大约9000人,由赣州经于都向我军前进中。张发奎的军队则由黄琪翔统率,由南昌到了吉安,拟定回广东的。’

刘伯承停顿了一下,回头问周恩来:‘我军的情况是不是也说一说?’周恩来点点头。刘伯承说:‘我们的力量是贺龙部第二十军8个团,叶挺部第十一军6个团,就是朱德第九军人少,原来有三四百人,现在可能只有百十号人。’

贺龙过去与朱德不熟,这次承蒙朱德率部打前站,嘴里不说,心里十分佩服。万人行军,打前站的苦衷他是知道的……”

政协江西省瑞金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的《瑞金文史资料》第1辑黄日艳文章《“八一”起义军南下途经瑞金的情况》载:

“八月二十四日钱大钧部王文翰率第二十师已到达瑞金壬田圩,分别在大仙岽(又名双巴岭子)、狮形岽(又名大岭脑)两处,修筑工事。两地相距五华里,其重兵布防在狮形岽,部分兵力布防在大仙岽为前锋,企图堵截起义军南进。

八月二十五日早晨,贺龙率领第二十军和朱德同志率领的第九军从石城进入瑞金壬田境内……因敌早筑有防御工事,武器精良,战斗打得很激烈,从中午一直打到黄昏。次日早晨,敌人向县城方向败退。起义军一鼓作气,直追败敌至城外塔下寺。残敌抵挡不住,忙往会昌逃命……

八月二十六日叶挺率领起义军第十一军从宁都到达壬田圩,稍作休息,直往瑞金县城进发。同时,起义军领导机关及后卫部队也进入瑞金县城。”

从其后朱德部队在壬田与敌接火,而右路军叶挺部队没有按照时间赶上的细节,可以基本判断出,周恩来此时应该与左路军贺龙、朱德部在一起。以上多为集体编写或者事件研究的专著,侧重于大事记叙,对周恩来等个人的事迹记载相对较少。要尽量还原历史细节,还要从当时亲历者的传记回忆中寻找更多信息。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田越英编著的《许光达大将画传》也有周恩来在石城的记叙,书中第26页载:

“又过了几天,8月13日,他们追到宁都城边,听到了军号声,看到了戴红领带的起义军,他们立即系上红领带快步赶了上去。原来驻扎在宁都城的是担任起义军后卫的周士第的第二十五师。起义军在广昌时兵分两路:左路军由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第二十军军长贺龙率领经石城去壬田;右路军由第十一军军长叶挺、第九军军长朱德率领经宁都去壬田。两军约定于8月18日在壬田会师,然后合击瑞金。

半个多月来,许光达等人从九江出发,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追赶上了南昌起义部队。”

《许光达大将画传》明确说到周恩来在广昌分路并进后,是和贺龙共同率领左路军经石城去壬田的。不过,综合多种史料,如起义部队在朱德率领下与敌军交战,可以知道朱德率领的第九军其实是跟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在左路军。

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朱泽云著贺龙元帅文学传记之一《从两把菜刀到南昌起义》第274页载:

“两年来,他(贺龙)曾几十次要求入党。从南昌起义到南征途中,又再一次地提出了入党要求。因此,党的前委根据周恩来的提议,经周逸群、谭平山、廖乾吾介绍,前委们一致通过:同意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

贺龙入党地点,有说在广昌;有说会昌战役以后。据1945年党的‘七大’前夕,奉派当面听贺龙口述并为他写‘七大’党员登记表的肖三记述:‘在广昌、瑞金间的石城地方,贺龙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三种记述互相比较,后者实为可靠。由此可以确定:起义军党的前委在石城通过吸收贺龙入党,会昌战役后,在瑞金为贺龙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

据有关资料记载:贺龙于8月20日与前委和革命委员会大队人马,随二十军指挥部抵达被称之为“渐入佳境”的石城。这里虽属赣东边隅,但却有“闽粤通道”的美誉。起义军大队曾在这里停留一天,党的前委很可能是有时间在8月21日(或22日)讨论并通过贺龙的入党的。”

既然前委有过讨论,那么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自然也就在石城这一路了。

此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沈鸿信所著《国共演义》有更多细节描述,在此不赘。

通过计算石城到广昌与瑞金的道路距离,可以大致得知前军行军轨迹。道光四年《石城县志》载:

“邑城西南至曾田坳六十里,瑞金县分界。自界至瑞金县治八十里……邑城北铁树坳即分水坳六十里,建昌府广昌县分界。自界至广昌县治九十里。邑城东北至河家湾池家坳七十五里,建昌府广昌县分界。自界至广昌县治九十里。”

但该县志未明确说明途经村镇,且清朝时期道路未必与民国时期相同。再查阅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石城县志》第273页“1985年石城汽车站直达班车线路次表”,当年石城县城经小松、桐江、驿前、赤水到广昌县城为74公里,石城县城经珠坑、秋溪、龙岗、壬田、叶坪到瑞金为76公里。综合两部县志的记载,按照普通行军时速约4到5公里,每天走10个小时,但加上夏日炎炎中途休整,沿途宣传革命思想等工作,大部队一天大概可以走30公里。如此大致可以推测出,8月20日周恩来、贺龙率部从广昌出发,8月22日差不多可以到石城县城,8月24日可以到达与瑞金交界处。8月25日则前军已到瑞金壬田与敌军交上了火。

1927年8月21或者22日,在生病(疟疾)的情况下,周恩来仍主持召开的前委会会议,讨论并确定了贺龙、郭沫若等革命领导人的入党问题,当面告知了贺龙并拟准备入党宣誓仪式。根据党章中入党的要求看,有会议决定,即说明贺龙在石城的时候已经是一名党员。这也与前述党的“七大”前夕,奉派当面听贺龙口述并为他填写“七大”党员登记表的萧三(即:肖三)所记述“在广昌、瑞金间的石城,贺龙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相吻合。所以,贺龙入党宣誓仪式后来是在瑞金举行的,但实际入党地点应该是在石城。

综上所述,虽然因为年代不同,所引资料对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时间等细节上的记叙略有差异,但可以肯定,《周恩来年谱》中未明确叙述的六天时间里,即1927年8月20日,周恩来同志率领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广昌分路后,与左路军贺龙、朱德部经石城县南下,其间吸收了贺龙入党,随后于8月25日到达瑞金壬田市,8月26日到达瑞金。部队对石城群众的热烈欢迎非常感动,“渐入佳境”“闽粤通衢”的门楼让他们印象特别深刻。

(作者刘敏系江西省石城县文旅局副局长,刘书系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曾莎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