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起义看党的初心使命
作者: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八一新论》课题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大革命失败后,南昌起义部队以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的根本立场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牺牲奉献为人民谋求利益,依靠人民群众求得战争胜利,生动践行和丰富了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优良传统。南昌起义践行了党的初心使命,并将其注入了人民军队的血液之中,在各个时期人民军队都将人民装在心中,为了人民的事业不怕牺牲,依靠人民创造党和人民事业。
一、心里始终装着人民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1]P1074将人民装在心里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描绘在自己旗帜上的价值追求,并以此为指引在危难的环境下创建了人民军队。
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核心内涵。从《尚书》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晏子春秋》的“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从贾谊《新书》的“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以为本也”,到刘勰《新论》的“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从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天下为主,君为客”,到谭嗣同《仁学》的“因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中国之民本思想,实彻上彻下,流贯中国五千年之政治”,无不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以民为本的鲜明特色。心里装着人民也是刻画在共产党人灵魂深处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立志于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奋斗。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2]P3一大纲领把为人民谋幸福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心里装着人民成为刻画在共产党人基因里的精神元素。从一大到四大,中国共产党为民谋利益的决心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坚决,奋斗的方向也越来越清晰。正如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在大革命高歌凯进之时,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将屠刀挥向了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据1927年11月的统计:共产党员数量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1万多人。[3]P232-233正是以将人民装在心中,以人民的利益为牵引,中国共产党顺势作出了南昌起义的决策。7月中旬,中共五人常委决定从政治、军事上回击国民党的背叛和镇压。李维汉回忆,在五人常委期间,中共中央主要决定了三件事,一是同意举行南昌起义,二是决定发动秋收起义,三是决定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4]P103
心里装着人民是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动因。为了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是南昌起义发生的理论基础。在1927年7月18日发布的《国民革命的目前行动政纲草案》中,对于农民土地问题,提出“没收大地主及反革命分子的土地由原佃耕种,纳租于政府”“非地主收回自耕及农民自愿让佃,地主不得自由换佃”“废除包田制及押金制”[5]P213等等。1927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对于武汉反动时局之通告》,正式宣告“武汉中央政府已完全反动,武汉不再为革命中心而为反革命中心”,正式宣示中国共产党要肩负其领导革命运动的使命,“要积极领导两湖工人,反抗资本家之进攻及毁约,并应要求增加工资补偿因票价低落及物价增高之损失”“在国民政府领土内今年秋收时,积极做广大的减租抗租运动以鼓励农民悉起夺取乡村政权,实行没收大地主的土地”[5]P224-225。由此可见,在革命进入低潮之时,党的生存遭到巨大的威胁,无数共产党员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同情的仍然是人民所遭遇的悲苦,考虑的仍然是人民的利益。
南昌起义爆发后,1927年8月3日,江西《工商报》发布《叶挺告第二方面军同志书》,深刻阐明了起义军将人民装在心中的拳拳之心:“士兵们,铁军的光荣是在我们总指挥的正确指挥之下牺牲成千万的官长弟兄得来的,他们何以肯如此牺牲,如此拼命,因为他们遵守总理的主义政策,如果知道他们的血,可以拯救数万万穷苦无告的同胞,尤其是最受压迫的工农群众和无业被难的工农群众当中,他们明白了为最苦人民的奋斗,也就是为自己利益奋斗。”[7]P28在同日发布的《江西省政府代理主席姜济寰布告》中也清晰表明了起义军心中装着人民的情怀,“赣省首承其麻,人民欣有喜色”“反属商学农工,务求各有安宅”“物价比求其平,以期军民相得”“力谋民众利益,实行应兴应革”“贯彻本党主张,不与民众相隔”[7]P31。起义之后,军中有些同志对于革命的行动及意义不甚明了,贺龙发表《告全体官兵书》再次强调了起义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必须将人民装在心中,其中指出:“我们既然明白我们是为自己革命,为自己牺牲,我们对于民众尤其是对于一般贫苦工农大众,应加以保护,反对拉夫,对于商民也应该切实保护,不应该强行买卖。不然,我们便不是革命党,我们乃是和新旧军阀一样的战争,乃是同蒋介石唐生智以至其他攘夺地盘的战争,其事是反革命的行动,其结果是违反人民的利益。”[7]P37可见,南昌起义是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逻辑必然,将人民装在心中奠定了南昌起义部队的鲜明底色,有了这个伟大的目标,南昌起义部队才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之中,不管遭遇了多大挫折,永远保存着对革命的信念。
心里装着人民是人民军队持之以恒的价值追求。人民军队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人民装在心中,持之以恒地奉献于党的事业,追求人民的利益,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洪流之中。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做群众工作是红军三大任务之一。古田会议确立建党和建军的根本原则,明确了“听谁指挥、为谁扛枪”的问题。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指出,苏维埃政权必须“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8]P138。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孔子的哲学思想》中,批评孔子“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10]P163,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P847也就是说只有为人民服务才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思想准则。1944年,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为人民服务作为思想命题被正式提出,并在随后召开的党的七大中作为宗旨写进党章。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经过22年的艰苦奋战,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之上,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捍卫人民利益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等党、国家和军队的法规中,成为党、国家和军队的意志。邓小平同志指出:“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10]P33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要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世界和平。”[11]历史充分表明:只有永葆性质宗旨本色,才能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始终保持远大的理想;才能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挑战考验,始终保持我军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不断积蓄战胜一切敌人的强大力量和威势,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力量支撑。
二、浴血奋战为了人民
毛泽东明确指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12]P285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一刻也不忘追求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求幸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无数军人抛头颅洒热血而不悔,塑造了崇高的人民军队的形象。
从历史上看,但凡盛世就必须有对人民利益存有敬畏的君王。东汉王符在《潜夫论·务本》提出“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说的就是只有让百姓富足,国家才可能强大。康乾盛世中“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讲的都只有人民利益的实现才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为了人民而战斗也是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投入到为人民谋求幸福的伟大革命实践之中,为此作出了重大的牺牲、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其中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工人阶级在总工会领导下,成为一支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力军,在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北伐战争中,北伐军半年中就打下了湖南、湖北、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全部或一部,革命势力很快就发展到长江流域。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是北伐军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在这方面堪称楷模,他们以自己英勇善战和不怕牺牲的行动,感动和鼓舞了许多并肩作战的友邻部队,被誉为“铁军”。
为了人民而战斗是南昌起义将士用献血生动诠释的豪迈誓言。土地问题是南昌起义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致前委的信中明确指出:“南昌暴动,其主要意义,在广大的发动土地革命的争斗”“这一暴动,应当与中央决定之秋收暴动计划汇合为一贯的斗争”[7]P40。中央的指示为南昌起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南昌八一起义胜利后,南昌《民国日报》发表的《中央委员宣言》,提出要“继续为反帝国主义与实行解决土地问题奋斗,一洗武汉少数中央委员妥协迁就之怯弱态度,须正确而勇猛的以此种革命主张号召天下,唤起民众”,强调应“尽力而能,以废除苛捐杂税,革去一切秕政弊端,以实现本党代表平民利益的主张”[7]P37,鲜明提出了为实行解决土地问题而奋斗的口号。起义后颁布的政纲又明确要“坚持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确立革命的根据地,继续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废除苛捐杂税,积极预备实力,以扫除蒋、唐等新军阀”[13]P40。可见,实行土地革命、解放工农、救国救民等鲜明的政治主张和纲领政策,使“人民军队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将自己置身于党的领导下,将‘人民’两个大字写在自己的旗帜下”[14]P43。
起义军从南昌撤军之后,一有休整的机会,就践行实现人民利益的主张。从临川出发后,起义部队普遍加强了政治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草拟了《土地革命宣传大纲》,宣传党对开展土地革命的决心和政策。到瑞金后,前委开会讨论关于劳动保护的政纲,通过了农工委员会提出的“劳动保护暂行条例”共9条,条例规定产业工人每日8小时工作制,手工业工人每日10小时工作制,因公伤亡的赔偿,疾病死亡的抚恤,失业保险及童工女工的保护,产前产后8个星期休息等[15]P54-55,周恩来还主持草拟了《土地革命宣传大纲》,明确提出实行土地革命,建设乡村政权,耕者有其田等口号。在张贴的宣传品中,有这样的标语:“穷人不打穷人”“打土豪、分田地”“打土豪、杀劣绅”等。这一系列政治主张,充分体现了起义将士为民奋斗的价值追求。
9月2日,起义部队击溃黄绍竑部2000余人,为起义军谋划实现人民利益创造了条件。起义部队草拟了农民解放、劳动保护等条例,研究了各级政权机关的组织办法以及财政、经济、税收政策等。9月24日,起义部队进占汕头,革命委员会各机构积极开展活动,发布了保护民众团体和商界同胞的安民告示,出版了报纸。[8]P9起义军在潮汕的时间只有七天。潮汕广大的人民把这革命的七天,亲切地称为“七日红”。1928年年初,朱德、陈毅率领起义部队发动湘南起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农村封建主义势力,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呈现了“红旗漫卷南天乱,湘南这边红一片”的革命局面。这些行动使起义军为民奋斗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赢得了广大贫苦农民的衷心拥护。
为了人民而战斗是人民军队时刻践行的永恒信条。井冈山斗争时期,无数的革命英烈为守护人民的利益流尽了鲜血。1929年5月,刘仁堪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敌人残暴地割掉了他的舌头,他忍着剧痛用脚趾蘸着自己口中流出的鲜血,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几个大字。中央苏区时期,为了让农民分得田地,各级苏维埃政府深入开展了土地革命。1934年长冈乡的群众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8]P138方志敏为革命献身时年仅36岁。他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号召国人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个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为了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付出了巨大牺牲。八路军的“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的“刘老庄连”,东北抗联的“八女投江”等英雄群体,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等为代表的众多优秀共产党人,为抗战胜利流尽最后一滴血。1942年,在条件极为困难的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人“用尽力量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9]P467。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牺牲26.38万人,负伤104.89万人。据民政部门统计,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有姓名可查的牺牲革命者有37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