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名村建设和开发的道路探索
作者: 揭洪波丰城市上舍村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南部,是丰城市、吉安市、抚州市的交界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这里竖起丰城的第一面红旗和建立起第一支革命武装,长乐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现今是红色教育基地。石江乡党委和政府沿着红色名村的建设和开发之路不断探索实践,2021年上舍村被评为省级红色名村。总结经验再出发,上舍村在红色名村道路上继续前行,争创佳绩。
一、走进“红色名村”——丰城上舍村概况
上舍村是长乐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和万也女等革命烈士的牺牲地,位于丰城市石江乡,毗邻吉安市新干县和抚州市乐安县,地处三市交界处。1933年4月,新干县七琴区区委组织发动丰城长乐乡上舍村万也女等10多位农民建立长乐乡农民协会。4月18日,“长乐乡苏维埃政府”在该村祠堂成立。长乐乡苏维埃政府的成立点燃了丰城的革命理想信念之火,广大群众踊跃参加红军游击队,成立了赤卫队、少先队、妇女队等组织,先后在上舍村、蜜蜂街等地斗争土豪劣绅,一时间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广大群众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有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向赣北拓展,将革命种子撒向更广阔地区。目前,长乐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是丰城市目前仅存的一处苏维埃政府旧址,也是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遗迹。上舍村辖13个村小组,563户1948人。目前,上舍村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现有党员42名,平均年龄53岁,村“两委”班子共4人,平均年龄41岁。
二、上舍村红色名村建设和开发的实践尝试与遇到的问题
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名村建设和开发,大胆进行探索实践。按照“三化”建设要求,从强化村“两委”班子入手,提升“党建+”引领力,对村部进行规划改造,提升了村部形象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听取干部群众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意见建议,形成以保护性开发和秀美乡村建设相结合的整体发展思路。结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乡村振兴战略,拆除危旧房屋约3000平方米,为建设红色名村、发展红色旅游拓展空间。目前已建成2000平方米的红色广场和一个停车场,实现主要道路“白改黑”,革命旧址也修缮布展到位,提升了整体观赏度和旅游接待能力。同时,为讲好当地红色故事,石江乡党委联合丰城市委宣传部、文广新旅局、史志办、文联等部门,深入村组开展走访调查,实地发掘出万也女、陈东仔、李福仔等革命先烈与当地民众开展革命的事迹,收集整理并形成了一部红色视频、一首红色音乐、一个红色故事、一本红色书籍。迄今,苏维埃革命旧址已接待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中小学等各类组织400多人次到场开展红色教育。2019年该旧址被评为丰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8月,上舍村入选江西省第二批省级红色名村名单,实现了省级贫困村向省级文明村镇的转变。
同时,当地在红色名村建设和开发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地理位置偏远,开发难度较大。上舍村距离乡政府5.9公里,距离丰城市区51公里,距离新干县城52公里,距离乐安县79公里(高速),距离南昌市129公里(高速),距离最近高速出入口14.8公里,距离主要市场偏远,往来时间较长,游客较少。受限于旧址位置和场地问题,继续开发的难度较大。二是红色资源分散,吸引能力不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积极开展革命斗争,活动范围较广,足迹遍布石江、蕉坑、荷湖等周边乡镇,遗留较多历史遗迹,但因地形分割影响,各类红色革命旧址错落分布在山区中,尤其是作为革命政权的象征,长乐乡苏维埃革命旧址的周边缺少其他红色革命遗迹,难以进行统筹开发。三是配套设施落后,开发程度不足。经过为期两年的不间断建设,上舍村已初步建成红色广场,进行革命旧址布展等,但是根据项目规划和接待能力的设定,其配套设施依然需要进行改造提升。此外,在苏维埃革命旧址开发过程中,资源整合度不高,红色品牌建设滞后,整体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三、上舍村红色名村建设和开发的未来发展道路
“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研究,积极响应江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石江乡将从五个方面继续开发建设上舍村。
1.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深化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主题教育,用好用活“四个一”,利用抖音、微信、红色宣传栏等平台加大对上舍村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的宣传,提高群众对红色历史的知晓度和认可度。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到苏维埃革命旧址缅怀先烈、过“政治生日”等形式,激发党员干部传承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服务群众的红色精神,激励党员干部自觉强化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把弘扬红色文化与工作、学习、生活相结合,让红色基因融入干部群众血脉,让红色精神成为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柱。
2.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原则,充分借鉴其他红色基地建设的有益经验,结合上舍村实际情况,以苏维埃政府旧址为主体,打造一流红色教育基地,突出弘扬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群众不畏艰难的抗争精神,着重展现白色恐怖下的红军革命历程,加大对革命遗址开发、修缮、保护、包装力度,全面提升石江红色文化品位和形象。将红色教育的对象从党员干部扩展到广大游客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帮助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3.成立红色宣传队伍。外联内通,加强与丰城市文联、摄影协会等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部门联系,邀请其到石江乡参观指导上舍村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工作,将地方党史资源与地方文艺创作结合起来,提升地方红色文化的发展质量,扩大石江乡红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同时,以“1+2”传帮带的形式,让老党员协助培养一批红色旅游景点讲解员,扩大讲解员队伍,提高讲解员综合素质。结合石江乡广场舞文化,举办“红色基因代代传”红歌会和广场舞比赛,促进红色文化和地方文化结合,让广大党员干部追忆红色记忆、领悟红色精神。
4.整合旅游资源。同市文广新旅局合作,充分利用宜春旅游集团前期旅游资源摸底成果,利用上舍村环境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着力整合临近各村旅游资源,注重开发果蔬采摘、民宿旅游、饮食文化等体验式旅游资源。借助丰城市红色教育巴士,大力宣扬上舍村红色文化,通过上舍村红色旅游和云姑岭景区之间的相互联动,设计一条内容丰富、趣味十足、教育意义深刻的旅游路线,使其形成互相促进、提升吸引力的旅游大格局,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5.发挥红色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在苏维埃政府旧址,组织贫困户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讲活动,把发展红色文化同乡村振兴衔接起来,做到既通过发展红色文化产业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让更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支持村民自主创业搞旅游,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也透过红色宣讲和扶贫开发激励贫困户在党的号召和引领下,强化自主意志,激发内生动力,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投入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
[3]孟祥夫.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N].人民日报,2021-06-09.
[4]张菊香.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10-27.
[作者简介]揭洪波,男,丰城市自然资源局。
责任编辑 /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