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归还中国文物背后的“谜案”
作者: 曹然两件雕刻拜火教图案纹饰的围屏石榻构件,是2023年5月9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中国流失文物返还仪式的主角。围屏石榻是用石制屏风围成的“墓葬平台”,亦称围屏石棺床,在一些北朝到隋唐时期的高等级墓葬中用于放置骨骸。
上世纪90年代初,盗贼潜入中国一处可能是粟特人的古墓,用锯子切割了围屏石榻,将其走私出境。三十多年后,经国家文物局授权,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出席在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举行的仪式,与美方签署返还协议,接这两件文物“回家”。
这是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最近数月向中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也门等国归还文物的最新一次安排。类似的仪式还要进行很多次:本案中,检方已查获源自10个国家的 89 件文物,总价值达6900万美元(约合4.7亿元人民币)。
这其中有1982年,从希腊被盗、走私到欧洲的五件古希腊大理石雕像,也有1994年也门内战期间,被武装组织从古墓葬中盗掘,之后出现在伦敦拍卖行的精美雪花石膏雕像。它们来自世界各地,被盗时间不同,走私通道各异,但有共同的目的地:美国纽约。
这些文物大多被盗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防止和打击非法文物贸易的《1970年公约》生效之后。换言之,和被殖民者劫掠的文物不同,这些文物是在全球已经形成严打非法文物贸易的共识后,被盗掘、走私,然后经由“热爱古物”的捐赠者,堂而皇之进入西方顶级博物馆。
随着调查接近尾声,检方公布了隐藏在本案这些文物贸易终端的人物:美国著名慈善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受托人谢尔比·怀特。此时,怀特的“收藏”事业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考古文博学界及各国调查人员和她的斗争,也已近三十年。
“很难相信她发现不了”
直到最近,年过八旬的谢尔比·怀特还是曼哈顿“形象极佳”的名流之一。2017年,她风度翩翩地领取卡内基慈善奖章时,称自己“深信慈善和回馈社会的重要性——即使我们没有多少财富”。
她是华尔街金融从业者及作家。1970年代,怀特和华尔街知名投资人莱昂·利维结婚。两人“对古物产生兴趣”,1975年开始活跃于文物拍卖会,一步步跻身纽约最知名的文物收藏家和捐赠者行列。2003 年丈夫去世后,怀特继续其事业,并在一些“打击非法文物贸易”的机构担任名誉职务。


最早调查怀特藏品来源的专家,包括大卫·吉尔和克里斯托弗·奇彭代尔。上世纪90年代初,两人是英国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和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出于对《1970年公约》执行情况的担忧,他们决定考察一些博物馆和展览的藏品源流。
“那时我们非常担心博物馆不把文物劫掠当回事。”已成为国际知名考古学家的吉尔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道,“我们先围绕一些来自希腊的劫掠文物做了试点研究。发布之后,很多人说:‘这不具有典型性。’好吧,那我们就开始考察更大规模的私人收藏。”
谢尔比·怀特几乎迅速成为焦点:1990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行了以“最后的荣光”为主题的盛大展览,怀特夫妇精选197件文物,从全球各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到美索不达米亚的精美雕像,再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金饰、大型雕塑与瓶瓶罐罐,乃至欧洲游牧部落的古物,应有尽有。展览图册写道,这对夫妇“几乎很快就收藏了数百件非凡的古代艺术作品,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兴趣涵盖了古代世界的大部分”。
然而,当吉尔及其同事试图通过文物学方法追踪每件文物的源流时,他们发现约九成展品都是“横空出世”,没有有效的文件证明其流传有序。其他人也发现了端倪。一位文物学家后来回忆道,展览中有一组华美的黄金首饰,他曾在1975年见过。当时,文物贩子向他兜售装在纸箱中的古物,这组首饰和其他物品都附着同样的污垢,似乎是新鲜“出土”。

吉尔介绍,除了文件、记录等证据,新出土文物的状态和经过长期保养的递藏、馆藏文物明显不同,如出土时的泥沙污垢等痕迹,很容易被资深藏家和专业人士注意到。2023年5月,在归还前述两件中国围屏石榻时,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也在新闻稿中提到,两件文物“从未被清洗,上面沾满污垢,这是其非法来源的明显迹象”。
2006年,法医考古学家克里斯托斯·齐罗吉安尼斯开始参与意大利和希腊政府的走私文物调查,第二年就介入与谢尔比·怀特收藏相关的案件中。他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在中国围屏石榻上,有“最明显的痕迹”:盗贼用现代工具切割了文物。
“我不明白的是,一个声称热爱历史、热爱古物的人,看到这些痕迹,就能明白这是来源存疑的明显信号,为什么还要占有它?”吉尔说。2000年,他和奇彭代尔对怀特藏品的调查刊发于权威期刊《美国考古学杂志》(AJA)。23年来,怀特从未做出正面回应。《中国新闻周刊》联系怀特及其基金会,亦未得到回复。
吉尔提供的材料显示,怀特最近一次谈及相关话题,正是在被希腊、意大利调查人员发现其藏有走私文物的2007年。当时她说:“如果你去苏富比或佳士得(国际知名拍卖行),并在公开拍卖会上买东西,你不会认为自己在做不当的事。”
事实上,怀特的收藏并不总来自于知名拍卖行。1982年,她从巴黎画廊老板尼古拉斯·库图拉基斯手上买走了五件古希腊大理石雕像。90年代,意大利警方破获文物走私案时,在走私团伙的组织结构图上发现了库图拉基斯的名字。调查发现,这位“艺术经销商”至迟从1972年就开始从事文物走私。
怀特的一些也门雪花石膏雕像收藏,则是她上世纪90年代前往伦敦,从罗宾·塞姆斯处购买的。彼时塞姆斯是“伦敦最成功的文物商”,但很快就被多国警方确认为“国际犯罪网络的组织者”。
怀特对自己行为的另一种解释是“这是公益”。“我不同情怀特,但我理解她心态的复杂性。”科尔盖特大学艺术和艺术史系主任伊丽莎白·马洛参与了曼哈顿检方对怀特藏品的调查。她对《中国新闻周刊》回顾道,上世纪90年代,收藏家的心态是“认为自己在行善”:从动荡或贫穷的第三世界买来珍贵文物,然后交给博物馆,对公众开放。西方公众也并不认为这样来进行文物“保护”是个问题。
这导致《1970年公约》未能限制怀特这样的藏家对非法来源文物的热情。研究显示,公约签署后至今的国际文物交易中,85%都和盗掘、走私等非法贸易有关。“但现在,公众舆论不再支持从其他国家掠夺文物。对藏家来说,突然之间,每个人都告诉他们‘你很坏’‘你不道德’‘你做错了’,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非常不安,不愿意转变,不愿意回应。”马洛说。
在库图拉基斯、塞姆斯被揭发后的20余年里,迫于检方和相关国家政府的压力,怀特也曾归还少量文物。但她并未主动检查这些已被证明和非法文物贩子相关的藏品。直到2021年到2023年,曼哈顿检察官与国土安全部特工一次次进入她的居所和办公室。
第二份“终身古物收购禁令”?
谢尔比·怀特领取卡内基慈善奖章的2017年,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成立了古物走私组。不苟言笑的助理检察官马修·博格达诺斯出任负责人。美军入侵伊拉克后,这位海军陆战队退役上校曾负责调查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文物盗窃案,全球文物贩子“没有不知道他的”。
对非法文物贸易的调查与追索,因为不同国家批准《1970年公约》生效的时间不同、对盗窃等概念的法律定性不同,存在多种多样的难题。在美国,一项有利于追索的法律原则是:任何被盗物品的购买者,无论经过多少次合法交易“善意取得”,都不能改变该物品“被盗财产”的性质,不能获得所有权。
但不利的一面是,2017年之前,美国司法和执法实践,通常将非法文物贸易追索视为民事事务。常见情况是,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的古物部门出面,通过民事程序确定被盗财产的合法所有权人。这可以成功归还文物,但无法阻止经销商源源不断地向怀特这样的藏家兜售可疑文物:毕竟双方都没有“蹲监狱”和“被抄家”的风险。
“最大的问题是,民事程序不可能强制谢尔比·怀特这样的收藏家公开他们的藏品信息。”齐罗吉安尼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2006年前后对罗宾·塞姆斯等国际文物走私犯罪网络关键人物的大规模调查中,多国调查人员获取了文物贩子们的详细货物档案,包括很多走私文物最初被盗掘时的照片。这些信息汇总到齐罗吉安尼斯手中,总计超过3万件。他们很快追踪到其中几件文物已归入怀特的旧藏,并成功索回。但更多的档案找不到对应的去向。
到2017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总统文化财产咨询委员会主席、知名文化遗产保护律师帕蒂·格斯滕布里斯认为,如果不能施以监禁以上的处罚,就无法阻止市场上的非法活动。
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的古物走私组应运而生。博格达诺斯上任后的第一次行动,就是在当年10月,在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大型博览会的开幕式前,派出两名检察官,手持搜查令,在警察护送下径直在展厅查抄了一件从伊朗被盗的波斯浮雕。历经波折的诉讼程序,纽约州最高法院的法官们被博格达诺斯说服:文物经销商“没有努力尝试检查它的历史”,涉嫌占有赃物罪,文物应被归还给伊朗。
纽约艺术品市场陷入恐慌,考古学家们则看到一丝希望。2021年6月,曼哈顿检察官和国土安全部特工拿着搜查令进入谢尔比·怀特的居所和办公室,查抄了5件“可以作为占有赃物罪及共谋犯罪证据”的文物。
2022年4月,检察官们又取走18件文物。12月,怀特的另外23件文物被查没。今年1月,调查团队展开最新一轮搜查,本轮查抄的文物,成为4月到5月间这些归还仪式的主角。
在归还仪式的新闻稿中,检方多次感谢齐罗吉安尼斯提供的帮助。齐罗吉安尼斯则表示,这一切源于刑事调查中对怀特公寓的突袭搜查。调查人员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法官授权将这些照片转给齐罗吉安尼斯分析,他由此识别出30多件存在于走私档案中的文物。“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它们在哪里。”
马洛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她参与调查的文物,从土耳其政府发现来源问题,到今年成功从怀特手上追回,前后花了十年。相比之下,两件中国石刻文物很“幸运”:它们是曼哈顿检方在大规模查抄时的“意外收获”。据国家文物局消息,国家文物局今年4月获悉该消息后,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等相关机构密切协作,在美方职能部门配合下,成功实现文物返还。
怀特藏品中被查获和归还的文物,包括最精华的部分。在1990年“最后的荣光”大展中亮相的197件文物,已有31件被归还。
大卫·吉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些行动最大的价值在于震慑:“这向博物馆、收藏家和拍卖行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如果你收集和占有被盗文物,你将面临刑事指控和调查,你的声誉将受到真正的打击。所以,你每买一件文物,都要进行尽职调查。”
尚不清楚检方下一步将对谢尔比·怀特采取怎样的措施。怀特案的总规模和斯坦哈特案相近。2021年12月,曼哈顿检察官办公室结束了为期多年的对知名收藏家迈克尔·斯坦哈特藏品来源问题的调查,共查没180件被盗文物,总价值超过7000万美元(约合4.8亿元人民币)。为此,检方对斯坦哈特实施了史无前例的“终身古物收购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