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消费贷里的年轻人

作者: 黄孝光

困在消费贷里的年轻人0

2015年4月24日,苹果在浙江杭州市的一家零售店开张,很多“果粉”自23日晚上就在商场一楼过夜等侯。图/视觉中国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26岁的小颖最终搞清楚了自己的所有债务:22万元。

“我是一名外企职员,月收入税后8000多元,在外人看来,生活过得还是很不错的。可是,没人知道我负债22万。”通过微信好友后,小颖给记者发来这段自我介绍。她汇总了将近20个平台的贷款信息,大吃一惊:“我以为只欠了十来万。”

这是一笔糊涂账。小颖始终算不明白,自己没有明显的大额消费,为何会欠下这么多钱?2020年12月以来她停止了还贷,各处贷款陆续逾期,随之而来的是每天不少于20个电话的轰炸。对她的一个小时采访,接连4次被讨债电话打断。“再不还钱,我就只能去找你家人了”,一家名为“玖富万卡”的贷款平台冲小颖说。

小颖的遭遇,是年轻人借贷消费的一个缩影。如果说70后、80后的压力来自房贷和车贷,90后乃至00后年轻人背负的则是消费贷。“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目前90后、00后约占总人口的24%,他们将主导未来5~10年中国乃至全球的消费格局”。尼尔森于2019年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提到,在18~29岁的年轻人中,信贷产品的渗透率为86.6%,其中占比最高的是消费类信贷。另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飙升至854亿元,是10年前的10倍多;这些逾期借款人中,90后占比几近一半。

过去几年,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在快速变化,无论校园贷、租金贷、培训贷、美容贷,抑或网上购物、游戏充值、直播打赏,几乎所有生活场景都衍生出相应的借贷消费模式。“借助于新金融科技,消费信贷发展非常快,有一些是过分诱导年轻一代提前消费、借贷消费。这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人口现象,可能会带来重要的影响”。在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看来,年轻人靠借债过度消费、奢侈消费的现状令人担忧。

在这个“触手可贷”的时代,借贷方设计陷阱、暴力催收,贷款人以贷养贷、恶意逃债,乱象丛生。个中风险不只存在于金融机构,更逡巡于每个家庭周围。

“精致穷”的一代

“90年代互联网在中国兴起,成为多数年轻人自幼共同成长的工具与娱乐生活方式。因此,年轻人对于各种形式的触网行为接受度极高,同时具备了前卫、新潮、追求新鲜感的消费意识”。《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提到,年轻人中信贷产品的渗透率为86.6%,其中实质负债人群在整体年轻人中的占比达44.5%。

2017年毕业前夕,小颖首次接触到信用贷。那时候校园贷风行,不少网贷公司雇学生在校发宣传单。“有次分期乐做活动,注册送水果,我冲水果去的,结果他们当场就给了我1万元额度”。这个额度很快派上用场。她听说很多白领会去健身,于是毕业后第一件事,便是办一张健身卡。当时她月薪不过2000元出头,但想办的健身卡要5000多元,于是想到了分期乐。“借了5000,分36期,总共要还六七千元”。

在电商普及、支付方式革新以及网贷宽松的大环境下,小颖的购物欲望迅速膨胀。她第一个月的工资还完贷后,剩下的被用来买化妆品和包包,而分期乐剩余额度也很快被兑换成一个个购物订单。毕业后的第一个春节,小颖的收支平衡被打破。“觉得自己是社会人了,在家张罗请客吃饭,大手大脚,其实手里没多少钱”。毕业第二年,小颖的负债累积到14万元,已经没钱买票回家过年。“机票600多元我都嫌贵,火车要坐一天一夜,400多元,还是刷的信用卡”。

“生活中越失落,消费上越失控。越陷越深,就像一场末日前的狂欢”。比小颖小一岁的李歧远是一名北漂,电话中他向《中国新闻周刊》如此总结自己过去几年的消费状态——“是一个无产者,却养成了中产阶级的消费习惯。”

过去几年,李歧远独自一人逛遍了北京的各大商场。“国贸、三里屯、SKP、合生汇……我经常在别人上班时间出去逛,去了总是被店员们簇拥着。一旦用顾客的心态去看,会觉得这个世界对你很好。”李歧远的消费从模仿起步,他根据自己关注的网红发布的照片动态,去分析他们的衣食住行,进而“用同样的消费满足自己”。“潮鞋一双六七百元以上,T恤单件四五百元,买一千块以下的衣服不会心疼。”李歧远说。他还酷爱美食探店,“比如我听说SKP的‘游园惊梦’是北京最好的淮扬菜馆,就专程去那消费。金陵烧鸭、素烧鹅、一碟红烧肉、一碗水果汤圆,我一人花了200多元。”

最大头的消费是在一家美容院。2019年元旦刚过不久,李歧远逛商场时收到一张按摩体验券。在工作人员的话术影响下,当天他便花1280元购买了一张体验卡。此后半年,他在这家店沉迷于按摩、面护等项目不能自拔,狂掷2万元。

美好生活背后却是亏空。2013年李歧远从北京某高校辍学,此后辗转南昌、成都、重庆、北京多地,干过炸鸡店店员、顺丰日结工、医院试药者、垃圾处理厂保安、宾馆服务员,上一份工作是民宿管家。如今已失业快一年的他,负债近10万元,在支付宝花呗和借呗、京东白条和金条、美团生活费、 微博借钱、百度有钱花,以及浦发、招商、兴业、光大等多家银行均有欠款。

“为什么人们不顾自己的偿还能力,也要从信贷公司借贷,或是用信用卡购物呢?这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虚荣心在作怪,而是出于一种人们在苦闷中试图证明自己的心理,证明自己能够融入这个社会,证明自己没有落后,证明自己不低人一等”。日本作家斋藤茂男的《饱食穷民》一书,将那些在泡沫经济时代不再为温饱发愁,然而依然陷入穷忙和债务缠身状态的日本人,形容为“饱食穷民”。

“日常生活平平无奇,有时间就想去消费。借贷的钱又来得太容易,花钱就变得肆无忌惮。”李歧远很难算清楚,自己一个月究竟花了多少钱。相比之下,他说父母“完全不会花钱”:“他们一天赚100多元,早上三点多去批发市场进货,晚上五六点回家,几十年日复一日。小时候我常跟着他们,但内心其实非常厌恶这种生活。”

区别于长辈的精打细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精致穷”的消费理念。“一种是有多少钱买多少东西,一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这是根本的代际差异。”网友柳相认为。他对豆瓣小组“负债者联盟”2020年11月的1105篇发帖做了统计分析,发现“超前消费”“网贷”是其中最高频的词汇。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则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新的消费群体主要在年轻人,而年轻一代多是独生子女,缺乏独立自主的品格,养成了对家庭的较大依赖,当缺乏资金时,很容易转向短时内即可获得的消费贷。

偶尔李歧远也会感到厌倦。《奇葩说》选手詹青云的一段话曾令他困扰:“我们表面上过着自己喜欢的光鲜亮丽的生活,靠透支未来借贷消费分期付款的方式,维系着表面上的精致。可是我们每一天早上醒来,头脑中带着一串串的数字焦虑地醒来,我们真的有感觉到开心吗?”

套路贷盯上年轻人

对于年轻人而言,无论在校求学、培训还是毕业后求职、租房,不同消费场景交织成一张大网。不少商家或平台主动设置借贷消费陷阱,稍有不慎就容易踩坑。

大二学生小美喜欢动漫,2019年11月,她在B站看到一则原画课程广告,许诺学成后给学员提供平台接单赚钱。小美为之吸引,贷款万元报名,不久之后陷入维权困局。

课程提供者为湖南潭州教育。各大社交平台很容易看到他们的广告——“一个小白的风光摄影修行,学配音、用你的声音做副业,或者零基础教学绘画、播音、配音”。“这几年二次元文化兴起,他们抓住的就是那些喜欢动画、对配音好奇的年轻人。”一位潭州教育维权群的管理员向《中国新闻周刊》总结了她所了解的课程套路:前期虚假宣传,承诺高薪兼职;当学生因资金不足而犹豫不决时,以优惠名额有限为由,诱导学员贷款缴费。课程价格大多过万元,而贷款利率普遍在10%以上;一旦课程受到质疑,机构将设置重重障碍,阻止学员退款。

年轻人消费类信贷使用及偏好

困在消费贷里的年轻人1
图表制作:田昊 数据来源:尼尔森《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2019)

“原价9000多元,现在报名减2000元,名额有限,只限前五。”听完公开课的第二天,小美在潭州教育工作人员引导下开通了京东白条。“收入填7000元~8000元,学历在学信网上注册一个账号,然后截图上传就行。”工作人员告诉她,“填资料时多包装下自己,可以申请到更高的额度。”

2020年大学刚毕业的李旦,则掉入了蛋壳公寓的“租金贷陷阱”。蛋壳采用长租公寓“高收低租”的模式——高价从房东处收房,再低价出租给租客,出租时利用租金贷获取现金流。与租客签合同的时候,蛋壳会向租客提供较为便宜的年付价格;倘若租客囊中羞涩,则可以选择与蛋壳合作的金融机构,申请每月分期付款。

李旦在北京市海淀区北沙滩租了一间26平方米的主卧。“租房时本来说好了押一付一,最后签合同才得知要贷款。我不了解租金贷,只是听说容易出问题,所以不大愿意接受。”蛋壳公寓管家向他解释,租金贷是公司对毕业生首推的方式,价格更加优惠,并提供了他人的借贷合同供参考。当时李旦已从借住的同学那搬离,仓促之下同意了租金贷方案——将2万多元租金分成12期,按月给微众银行还款。

后面的故事众所周知,2020年11月蛋壳公寓暴雷了,全国各地租客都面临被房东扫地出门的困境,李旦也不例外。11月21日,李旦的房东贴条要求他限期搬离,11月29日,李旦去蛋壳总部维权未果,第二天上班时卧室门锁被房东换掉。各地租客的维权,在一起意外事件后,出现了转折点。12月3日,广州一名租客坠楼身亡,次日微众银行发布新方案称,蛋壳租金贷客户退租后不继续还贷,可结清贷款。12月12日,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李旦已申请剩余贷款免息延期,不过他和房东的对抗仍在继续。

困在消费贷里的年轻人2
2018年3月25日,四川成都市,新款配色的AIR JORDAN1复刻球鞋发售,吸引了众多球鞋迷深夜排队抽签等侯。图/IC
困在消费贷里的年轻人3
2020年12月20日,在广东广州市的2020潮巨匠艺术玩具展,云集了许多潮玩展商与IP、盲盒、动漫、模型活动。图/视觉中国
困在消费贷里的年轻人4
基于整容手术业庞大的市场规模,美容贷应运而生。图/中新

维权难是掉入借贷消费陷阱者面临的共同困境。有律师提到,无论租金贷还是培训贷,流程上通常没有问题,难以通过法律维权。2020年9月,刚上大学的小媛瞒着家里办理了潭州教育的课程贷款。签约几个小时后,她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意外发现针对潭州教育的投诉逾5000条,于是当天便提出解约退款申请。此后,她和潭州教育谈判三个月未果,无奈之下发微博求助。12月2日,央视财经采访了她并曝光了潭州教育前述问题,潭州教育这才同意全额退款。

上一篇: 精致穷
下一篇: 膨胀的消费贷市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