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发展新途径

作者: 姜浩峰

航母发展新途径0

美军“罗斯福”号、“卡尔·文森”号、“里根”号三航母编队齐聚亚太。这是1月22日《环球时报》所披露的消息。在巴以冲突、美军在红海方向打击胡塞武装的背景下,五角大楼如此决策,向亚太地区集结重兵,而所谓的剑指中东,却又有别样的蹊跷——结束为期八个半月的海外部署以后,当地时间1月17日,美军“福特”号航空母舰缓缓驶入位于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基地。码头上迎接巨舰回港的人群中,有高呼“USA”(美国)的,有兴奋招手以示看到舰上家属回归的。“福特”号从抵近中东的东地中海区域撤回了国内!

有一些评论认为,“福特”号虽然是美军最新一代核动力航母、11万吨级的福特级航母的首舰,但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其海外执行任务的处子之旅,最重要的是确保安全。因此,真正遇到战事,必然撤离。

当然,也要看到,目前美军航母在中东,在亚太,包括在地球上其他一些海域巡弋,仍为维持美国全球霸权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在美军航母中即将拥有最强战力的“福特”号更不会例外。其撤出中东,当然有确保自身安全的成分在,然而更大程度上在于美军的既有力量能够在中东达成当下战术目的。“福特”号熟悉未来战场环境的任务大致完成,且由于美国政府的种种考量而决定返航。

同时也要看到,航母这一海军重器,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已拥有航母的国度,不少正尽量在为更新换代做准备,而全球加入航母俱乐部的国度也越来越多。继“福特”号以后,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号成为世界上第二艘拥有电磁弹射功能的航空母舰;印度继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之后,正在其国防采购委员会会议上探讨第二艘国产航母项目如何上马;当地时间1月4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主持国防工业执行委员会会议时,亲承土耳其新航母建造计划即将启动。

还有国家只做不说——据参考消息转引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023年12月27日报道,“日本公布了目前正在进行改装的一艘海上自卫队驱逐舰的新照片,该舰将成为二战结束以来该国最早拥有的几艘航母之一”。其实,《新闻周刊》所谓“驱逐舰”,亦即日本海上自卫队所宣称的“直升机驱逐舰”,无非“出云”号——事实上,直通甲板的“出云”舰早已完成过美制F-35B型战机的起降,如今继续强化甲板耐热性,相当于正在蜕变为一艘真正的航母。而“出云”绝不是可预见的将来日本唯一一艘航母,出云级的二号舰“加贺”号也将完成一种“超级变变变”。甚至,日本还将有新一代战舰……

航母进化,是否只有核动力、电磁弹射、超级巨舰方向?从目前各国航母计划,以及各国海军功能等方面分析,倒也未必。甚至,各国的航母发展趋向,在某些阶段可能分化!

“福特”号暴露了什么

“福特”号为何在2024年新年伊始,被五角大楼撤回母港?从其2023年5月2日从诺福克海军基地出发时,即可见端倪。此次启程前往欧洲,是“福特”号服役以后第二次作战部署,也是首次全球部署。换言之,“福特”号第一次跨越大洋、出国执行任务。

最初,“福特”号对外宣称的任务是接替尼米兹级的“乔治·布什”号航母,维持在地中海方向对俄威慑。然而必须看到,这样的所谓威慑,其实并不是实打实的。从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美国总统拜登的种种表态即可看出,只要冲突不外溢到俄乌两国以外,美军以及北约军队就不会直接下场参战。这种情况下,仍处于“见习期”的“福特”号在俄乌鏖战之际,顶多充当一个“观察员”的角色。而万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福特”号绝不会抵近战区。其自身,特别是其编队各作战舰艇在距离战区较远距离,有较为充足的防卫能力,来拱卫航母安全。中国兵工学会副秘书长瞿雁冰认为,“福特”号的首次海外部署选择前往地中海,而不是西太平洋地区,证明了在五角大楼看来,对于美军航母来说,地中海区域相对亚太来说更为安全。毕竟地中海区域绝少“航母杀手”类型的导弹等着他们。“福特”号首次海外部署,选择地中海来练兵,对五角大楼来说是合适之举。

作为11万吨级的超级核动力航母,尽管因关注巴以局势而连续三次延长部署时间,但眼看着巴以冲突并未完结,其就后撤,受到了以色列方面的诟病。在东地中海沿岸诸如以色列特拉维夫、海法等地,一些人抱以莫大遗憾。“美国在该地区海军存在的减少,对以色列来说不是一个好兆头。”环球网转引以色列《国土报》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评论。

在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后,以色列国防军部署进攻巴勒斯坦加沙地区之际,“福特”号航母从地中海对俄方向区域南下,抵近更加靠近巴勒斯坦地区的海域。当时就令以色列内塔尼亚胡腰杆硬了不少。其感觉,由于美军航母打击群的震慑作用,中东同情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国家不敢再次武装干涉巴以冲突。其后,随着以色列国防军的行动,特别是进入加沙作战,“福特”号连续三次延长原有部署计划。然而,在以色列国防军尚未完成其所谓的“作战任务”,巴以新一轮冲突尚未完结的时候,“福特”号却溜回了母港……

从核动力航母的特性上看,技术上“福特”号应该还有能力继续维持在地中海的存在。更何况,因为电磁弹射器的功效提高,“福特”号的舰上人员数量比尼米兹级要少很多,大约维持在2000人左右。也就是说,其所需要的食物等等补给,不如尼米兹级那般庞大。美国海军新闻稿中披露,自2023年5月2日启程后开始,直至2024年1月17日回到诺福克海军基地,美军共向“福特”号航母运送了8850托盘其他货物或邮件,舰上伙食部门累计提供了310万份各类餐食,其中包含“4.8万打鸡蛋、2.4万加仑牛奶、13.1万个汉堡包、36.7万磅鸡肉和7.9万份巧克力饼干”。换言之,只要有需要,五角大楼完全有能力继续向“福特”号供应各种生活必需品。

那么,“福特”号为什么要撤离呢?

在军事观察员魏东旭看来,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红海的局势非常紧张,在“福特”号撤离之前,美军的舰载直升机已经同胡塞武装的小艇爆发了直接冲突,美军在航母的部署方面做减法,可能是希望局势降温;第二种可能,“福特”号航母可能在部署中出现了技术问题,要到保障设施更为完善的港口进行维护。

在“福特”号服役的最初四年多时间里,其是没有初始作战能力的。这可以类比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

在“福特”号下水之后,确实传出过不少其电磁弹射器等装置出现这样那样问题的消息。但自其开启军事部署以来,似乎并没有出现大问题,甚至没有出现过诸如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那般舰载机坠海的情况。美国海军披露,“福特”号在首次全球部署的261天当中,有239天处于海上航行状态。部署期间,“福特”号先后访问和停靠了挪威、希腊等国。 “‘福特’号航母打击群在整个部署过程中总共与17个盟国进行了各类合作、训练或演习,并与‘艾森豪威尔’号进行了双航母联合行动。”美国海军通报称,“此次部署期间,‘福特’号的舰员总共对舰载机进行了33444次飞行甲板调度、3123次机库调度、2883次飞机升降机调度、16351次加油挂载。”当然,光从美国海军的通报数据,未必能够得出“福特”号没有技术问题,但美国希望通过撤离一艘超级航母,来传递中东局势应该降温的信号,也是可能的。且该看到,在“福特”号撤离之前,该航母打击群已经瘦身——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麦克福尔”号、“托马斯·哈德纳”号已提前返回了各自的母港。哪怕“福特”号本身还携带美国海军第12航母打击大队、第8航母舰载机联队和第2驱逐舰中队人员、装备,可总体上看,这一经过瘦身的航母编队,立即投入战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确实到了结束此番军事部署的时候了。

种种迹象表明,在“见习期”,“福特”号及其打击编队,已经在完成美军“航母外交”的工作。其在地中海的存在,先期来看,旨在向北约盟友展示美军关注俄乌冲突走向,希望欧洲盟国继续力挺乌克兰,而同时给俄罗斯方面表明美对乌的支持态度;后期,则在哈马斯“阿克萨洪水”行动之初,展现出力挺盟友以色列的决心,而又威慑阿拉伯国家不许他们擅自展开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而当以色列国防军突入加沙地带屠戮平民以后,特别是胡塞武装展开行动以后,“福特”号的撤离,其实正说明美国不希望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至于假如胡塞武装有进一步挑衅的话,对五角大楼来说,还有继续留在中东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可以应对。目前看,美军至少已经动用了该航母打击群的“佛罗里达”号核潜艇对胡塞武装发射对地攻击导弹,并从“艾森豪威尔”号上出动F/A18“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参与行动,就是明证。

航母发展新途径0
“福特”号舰岛和舰载机。

而对于“福特”号来说,其在回到母港之后,首先要面对的是做为期一周的出动率测试,以验证“福特”级是否兑现了当初将舰载机出动率提高30%的承诺。

电弹与F-35搭配非一蹴而就

“福特”号凭什么称可以将舰载机出动率提高三成?关键在于电磁弹射系统!

“福特”号是全球首艘装备了电磁弹射系统的航空母舰。比起美军既有的十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上的蒸汽弹射器来,电磁弹射系统在技术上有飞跃。按照一些西方专家的话说,这就相当于“老式蒸汽火车和现代磁悬浮列车的差别”。其实,如果将美军尼米兹级航母的蒸汽弹射器比作“老式蒸汽火车”,则“福特”号诞生之前,除了使用美国提供的蒸汽弹射器的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以外,全球其他航母大多相当于“马拉车”阶段——滑跃起飞航母,日均出动六七十架次已是极限,且一些舰载机还无法满载起飞,未免损失一定战力。而从尼米兹级航母的实战表现看,在起飞架次、起飞重量上,是可以轻松超越滑跃起飞航母的。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罗斯福”号航母在51天的作战行动中,共出动4200架次舰载机对伊拉克境内目标实施空袭,投弹2160吨。平均下来,该舰的日均出动量约为82架次,日均投弹量约为42吨,创下当时所有参战航母的最高纪录。而据一些数据披露,以FA-18“超级大黄蜂”而论,尼米兹级航母日均起飞架次的极限值可达200架。

尽管性能出众且十分可靠,但经过近70年的服役时间,美海军发现蒸汽弹射器也存在很多固有缺陷。例如作为蒸汽弹射器工作时,“水刹车”还需要消耗大量宝贵的淡水,为此航母还需要配备专用的海水淡化设备。而突破电磁弹射技术后,“福特”号日均起飞架次可以大增,极限值可提升到日均270架次,又无需“水刹车”。

“福特”号所装备的电磁弹射,据称故障率比蒸汽弹射要低——当前的蒸汽弹射器的两次重大故障间的平均周期是405周,而电磁弹射器可达到1300周。而大约90人的维护团队,比蒸汽弹射减少四分之一人员。

亦有专家称,其实电磁弹射的原理挺简单的,中学物理课本中就能找到,但真要付诸实施,在技术上有许多难关要突破。事实上,“福特”号在下水以后,在海试阶段,甚至在服役初期,在电磁弹射技术方面,确实是在一步步闯关——2017年7月22日,“福特”号航母服役,直到2021年12月22日,美国海军才宣布“福特”号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可见,为了真正掌握电磁弹射能力,光服役初期的海试,就做了四年!

也就是说,在“福特”号服役的最初四年多时间里,其是没有初始作战能力的。这可以类比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哪怕“伊丽莎白女王”号已经完成过一次自英国到亚太的军事部署,可因为没有彻底解决舰载机问题——直至如今,“伊丽莎白女王”号部分舰载机仍需要美军来帮扶,因此,这艘英军航母至今为止都谈不上具备初始作战能力。而“福特”号抵达地中海后,采用“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完成各种军事行动,某种程度上来说,“福特”号航母打击群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尼米兹级航母打击群的作战水平。

而福特级的二号舰“肯尼迪”号目前已经上马。美国海军披露,“约翰·肯尼迪”号目前已经完成建造过程的90%,预计2025年即将部署到所谓“印太”地区。而“约翰·肯尼迪”号的标配舰载机将是F-35C。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